陈行灿 陈光友
重庆宏仁一医院,重庆市南川区,408400 ,西南医科大学附二院脊柱外科,646000
摘要: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在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中应用中医骨科综合治疗手段的实际疗效结果与治疗价值。方法:研究方法以对比分析法为主,即在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期间内受治的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群体中选取了总计10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并在随机分组的方式应用中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M组,一组为N组,各含52例研究对象,我们欲观察中医骨科综合治疗的实际治疗价值,故而在M组患者中以传统治疗手段开展治疗,对N组患者则以中医骨科综合治疗手段开展治疗,最后统计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对比结果(肢体肿胀消散时间、住院所用时间以及疗效率)。结果:从最终结果中可以显然看到,在肢体肿胀消散时间与住院所用时间等指标对比中,N组显然低于M组,两组在这两项指标参数对比中的差异十分显著,且P值大小各自为(P=0.0368、P=0.0434),所以均具备相应的统计学意义;而在疗效率对比结果中,M组疗效率为76.92%(40/52),N组疗效率为92.31%(48/52),组间对比中P值大小为(P=0.0409),统计学意义具备成立条件。结论: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显然看到,在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中,应用中医骨科综合治疗,可以显著提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在减少住院时间与健康恢复时间中体现出了十分优异的治疗价值,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应当以此治疗手段为主。
关键词:中医骨科;肢体肿胀;住院时间;观察指标;治疗效果
引言:
在当前交通行业愈渐发达的今天,每年出现因车祸等意外事故所导致的骨伤患者数量在不断增加,尽管医学也在同时发展,对于传统骨伤治疗有着十分优异的治疗价值,但是临床研究发现,在骨伤后期阶段,患者十分容易出现肢体肿胀症状,对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国中医学在骨伤类疾病中有着源远流长的研究成果,以中医学角度来看,当骨伤后期出现肢体肿胀症状时,主要原因在于骨伤部位出现气血凝滞、血脉损伤且脾肾偏虚弱,很容易引发肢体肿胀症状,故而在中医学领域中,骨伤后期肿胀通常会被归纳至“淤血”、“气滞”等范围之中,对症治疗当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为主要治疗思路。所以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将分析以中医骨科综合治疗开展治疗,观察最终的治疗效果,具体结果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常规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为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在该期间内从我院骨伤患者群体中抽选总计104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在满足基本研究条件中将这些患者纳入研究对象行列之中,并在随机分组方式应用中各自分为52例M组与52例N组,统计两组患者常规资料,并制定如表1所示对比状况:
入选标准:对研究过程有着一定了解,且配合程度较高;满足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症状;均签署研究意愿书;
排除标准:研究意愿不足者;患有其他严重性疾病且对研究结果可能产生干扰因素;
在对比分析中M组与N组患者均满足上述标准,且取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文件,可开展进一步研究。
1.2研究方法
M组以传统治疗手段开展治疗,N组以中医骨科综合治疗手段开展治疗,具体方案如下。
传统治疗手段:先以镇痛、抗菌手段开展治疗,即利用250ml的20%甘露醇,以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治疗,一天滴注一次,两个疗程后观察结果;
中医骨科综合治疗手段:结合患者病情以中药进行治疗,取陈皮、黄芪、郁金、乌药、青皮、木香各自15克,再取香附、柴胡、泽兰、路路通等药材10克,加水煎煮,一日一剂,一剂药服用两次,两个疗程后观察结果[1]。
1.3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肢体肿胀消散时间与住院所用时间,并对比M组与N组在这两项指标中的对比结果;最后统计患者疗效率,疗效指标分为三种,即ⅰ级疗效、ⅱ级疗效、ⅲ级疗效,ⅰ级疗效代表患者肿胀症状已经明显恢复正常,且在其他症状观察中无不良、不适状况,ⅱ级疗效代表患者肿胀症状逐渐好转,在其他症状观察中无不良、不适状况,ⅲ级疗效代表患者肿胀症状未见好转,且存在其他严重症状。在计算疗效率中以ⅰ级疗效加ⅱ级疗效,并与总例数相除计算百分比[2]。
1.4统计学方法
在统计对比分析中以SPSS26.0开展统计分析,如P值大小满足小于0.05的标准,可代表组间对比中统计学意义具备成立条件;反之则不具备成立条件。
2.结果
2.1常规指标对比状况
从表2中可以看到,在肢体肿胀消散时间对比中,M组为(8.23±1.68)d,N组为(4.38±0.86)d,对比中的P值大小为(P=0.0368),差异明显且统计学意义具备成立条件;而在住院所用时间对比中,M组为(13.13±2.38)d,N组为(7.25±1.82)d,对比中的P值大小为(P=0.0434),差异明显且统计学意义具备成立条件。
2.2疗效指标对比状况
从表3中可以看到,M组疗效率为76.92%,N组疗效率为92.31%,对比中P值大小为0.0409,差异明显且统计学意义具备成立条件。
3.结论与讨论
对于骨伤患者来讲,肢体肿胀在后期十分常见,严重情况下会显著加剧患者生理痛苦,为患者的健康恢复带来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现阶段在常规西药治疗中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且有可能会出现药物副反应现象,反而会加剧患者的病情[3]。而中医在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中具有非常理想、独特的治疗优势,在辨证施治中进行针对性治疗,以达到活血化瘀、疏散褪热、疏肝解郁之功效。从本文研究结果也可以看到两组治疗手段各自的差异化结果[4]。所以综合研究可以看到,在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中,以中医骨科综合治疗开展治疗,可显著提高对患者的疗效结果,在临床应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吴珊. 分析中医骨科综合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治疗效果[J]. 养生保健指南, 2019, 000(047):250.
[2]段义民. 中医骨科综合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治疗效果探讨[J]. 智慧健康, 2019, 5(01):101-102.
[3]祝冲. 中医骨科综合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治疗效果[J]. 饮食保健, 2018, 5(006):92-93.
[4]傅鹏飞, 阳威. 中医骨科综合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治疗效果[J]. 养生保健指南, 2018, 000(046):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