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庭铸
福建省大田职业中专学校 福建省 三明市 366100
摘要: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反应情况,而学生的参与度就成为关键。在中职数学课堂,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强化教学手段,关注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强化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加快学生发展。
关键词: 中职数学 教学参与 分析
引言:中职数学课堂,普遍存在学生学习质量不佳、学习兴趣不强,课堂参与度低等问题。而导致这些原因在于教学未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因此当下需要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性,增强教学质量。
一、导致中职数学教学参与度低的原因分析
1.1中职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困难
中职学生大部分基础能力弱,在中考中失利而选择中职教育的。在选择专业、目标定位上并不明确,甚至不少学生仅仅是应付家长,对学习投入精力明显不足。而关键性因素还是学生的能力上,不少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吃力,加上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自然而然的影响学生的课堂反应效果。
1.2教学形式单一且枯燥
教学的形式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思考与兴趣,而目前的中职教育中,教师的教学比较传统,同时教育理念也比较落后。更注重理念的学习,而不在于数学的实际应用,更为重要的是中职数学教学教师采取灌输式教学手段,在课堂中缺乏互动与交流,更缺少实践。而这些因素的影响导致中职数学不仅教学效率低,而且课堂沉闷又枯燥,自然难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1.3课堂学习只做表面,不能深入
数学课堂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互动,才能提高课堂氛围,保持教学的活力,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中职数学课堂真正愿意学、愿意听的学生并不多,很多学生爱搞小动作,上课分心,或者干别的事,这就导致整堂课下来学生真正有收获知识的人很少。大部分中职学生则是冷眼旁观,哪怕教师强调重点,也不会有多余学生关注。另外则是教师的教学态度,中职教育教学要求普遍不高,只强调能用,听的懂就行了,导致教学积极性也不强,甚至对课堂教学质量并不关心,更多的时候只是应付教学。因此这也导致教学被怠慢,整个课堂反应效果都不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效果降低,教学做表面功夫的效应也更明显,并习以为常。
二、提高中职数学课堂的参与度策略分析
要想提高中职数学教育的被动现状,就需要明确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也要明确学生的主体意识,敢于突破、敢于创新,重视对教学的反思,关注交流、互动与实践,从而调动教学氛围,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性,并保障教学质量。
2.1 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课堂参与意识
教师作为课堂秩序的主要维护者,始终要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提高教学的效果就需要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保持学生的好奇心、求知心、探索欲与创新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基础。因此在中职数学教育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积极去鼓励学生参与学习,如教师在课堂引导学生提问、教师鼓励学生上讲台讲解题型,这些都能摆脱学生被动的学习状况,有效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并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2注重课堂民主,提上共进共促的开放性原则
平等是保障课堂教学氛围的基础,而民主则是提高学生参与性的重要保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过去的教学课堂,被动式教学不仅让教学枯燥、乏味,也压抑了学生创新、探索的欲望与精神,导致学生难以适应这样的环境与氛围,久而久之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因此当前教育需要改变这一问题,更注重民主,师生之间平等尊重,同时教学也讲究积极参与,师生共同学习,共同相互促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好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如为人谦和、讲话温柔、对人对事都公平公正、不打骂学生、关心学生,从而在学生眼中建立高大、亲和的形象,这样有利于师生的和谐共处,同时也能够增强师生的互动。
2.4 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促进交流与合作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相互协调与沟通、交流与发展、认识与交往的过程。学生既要面对同学, 又要面对教师。教师不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和学习的组织者, 更是学生情感的交流者和欣赏者, 是学生学习与合作的伙伴。教师要通过教学语言、面部神态、肢体语言等行为举止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 允许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讨论与交流, 自主开展合作学习, 加强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从学习中获得乐趣, 在合作中分享快乐, 在体验中获得成功, 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
2.5多媒体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在中等职业数学的教学中,科学有效的使用信息化技术与设备,能够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基于多媒体教学,融合声音、动画、图片等多元素的教学资源,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兴趣,同时在多媒体教育平台的支持下,能够灵活的创设多元化学习情境,将学生带入其中,能够有效改变传统教学枯燥、乏味的问题,让课堂变得更轻松,自由,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就比如说,在中职数学课堂上,基于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抽样方式”与“概率”的学习,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导入学习情境,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教学视频,视频中是班级三位同学去敬老院慰问老人,并了解敬老院五十位老人的身体健康情况。通过此短情境视频,教师将在课堂导入教学元素,于是问学生:你们知道本次抽查的五十位老人中,有三位老人身体不佳,同时还有十位老人有轻微的身体问题,那么请问全敬老院有三百五十六名老人,身体欠佳的老人大概占到多少,预估有多少人呢?教师引出问题,学生会联系之前所学习的概率知识,同时联系今天要学习的“抽样方式”,便主动融入课堂环境去学习与探索,了解数学中常见的抽样方式,不同抽象方式所获得的概率结果是不同的,也能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6贴近生活化的教学能够引发学生思考与共鸣
我国的中职教育与普中教育性质上是不一样的,就目前来看,中职教育中的学生基础性知识相对薄弱,因此教师在教育中不能采取与普中相同的教育手法与教学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更多耐心与细心对学生进行辅导,同时为了适应学生的社会发展要求,还需要将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引起学生的共鸣, 进而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中挖掘知识,收获快乐。此外生活化的数学案例满足于当前学生的发展要求,同时也更贴近于实际,学生的学习与探索也将变得更轻松。
拿“概率”这一课来看,书本式的教学并不适合于学生学习,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提问的形式开展教学,问题的素材可以从生活的角度入手,如教师问学生:“同学们平时有没有注意过, 从你家到学校的路上,你们可以看到多少花店,多少奶茶店以及多少书店呢? ?”听了这个问题学生们马上就会联系生活中的场景,并引发思考。而这个过程就是学生思考探索的阶段,同学们纷纷给出自己的答案,却都没有一个具体量,而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出“概率”的教学,通过对概率的讲解,学生们也能确定店的大概数量,同时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结束语:中职学生参与度低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教育态度以及教学方式有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努力创新,同时注重兴趣引导,并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才能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卫群.中职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参与度的提升[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9(08):71-72.
[2]姚红. 问题导学法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
[3]陈静莉.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现状及对策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6):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