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22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3期   作者:张文转
[导读] 相较于传统建筑工程施工管理,BIM技术的应用可实现基于信息化工程管理平台的各方人员统筹
        张文转
        天津 300000
        摘要:相较于传统建筑工程施工管理,BIM技术的应用可实现基于信息化工程管理平台的各方人员统筹,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质量、进度管理开展均可由此获得有力支持,而为了最大化发挥BIM技术优势,本文主要针对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应用
        1 BIM技术特点
        1.1 可视化
        1)设计可视化
        2)施工可视化
        3)设备可操作性可视化
        4)机电管线碰撞检查可视化
        1.2 一体化
        在设计阶段,BIM使各个专业基于同一个模型进行工作,将整个设计整合到一个共享的建筑信息模型中,结构与设备、设备与设备间的冲突会直观地显现出来,促进设计施工的一体化过程;在施工阶段,可以同步提供有关建筑质量、进度以及成本的信息。在运营管理阶段,提高收益和成本管理水平,为开发商销售招商和业主购房提供了极大的透明和便利。
这项技术已经可以清楚地表明其在协调方面的设计,缩短设计与施工时间表,显著降低成本,改善工作场所安全可可持续的建筑项目所带来的整体利益。
        1.3 参数化
        BIM的参数化设计分为两个部分:“参数化图元”和“参数化修改引擎”。
        “参数化图元”指的是BIM中的图元是以构件的形式出现,这些构件之间的不同,是通过参数的调整反映出来的,参数保存了图元作为数字化建筑构件的所有信息;
        “参数化修改引擎”指的是参数更改技术使用户对建筑设计或文档部分作的任何改动,都可以自动的在其它相关联的部分反映出来。
        1.4 仿真性
        1)建筑物性能分析仿真
        2)施工仿真
        3)施工进度模拟
        4)运维仿真
        1.5 协调性
        1)设计协调
        2)整体进度规划协调
        3)成本预算、工程量估算协调
        4)运维协调
        运维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空间协调管理;②设施协调管理;③隐蔽工程协调管理;④应急管理协调;⑤节能减排管理协调。
        1.6 优化性
        BIM及与其配套的各种优化工具提供了对复杂项目进行优化的可能:把项目设计和投资回报分析结合起来,计算出设计变化对投资回报的影响,使得业主知道哪种项目设计方案更有利于自身的需求,对设计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可以带来显著的工期和造价改进。


        1.7 信息完备性
        信息完备性体现在 BIM 技术可对工程对象进行3D几何信息和拓扑关系的描述以及完整的工程信息描述,如对象名称、结构类型、建筑材料、工程性能等设计信息;施工工序、进度、成本、质量以及人力、机械、材料资源等施工信息;工程安全性能、材料耐久性能等维护信息;对象之间的工程逻辑关系等。
        2 于工程实例的BIM技术应用
        2.1 工程概况
        为提升研究的实践价值,本文选择了某地建筑高度为43m的一类公用建筑工程作为研究对象,工程建筑耐火等级、抗震设防烈度分别为一级、Ⅷ度,地下1层、地上6层建筑面积分别为20000m2、120000m2,外用幕墙作为外墙装饰,使用空心粘土砖作为建筑隔墙墙体。工程属于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场地类别为类,采用墩式钢筋混凝土基础,为标准工程施工安全、质量及进度,采用了BIM技术进行施工管理。
        2.2 施工安全管理
        (1)参数化建模。由此工程建设了各专业融合的三维信息化模型,基于该模型建立项目安全管控平台,施工安全管理能够基于项目施图设计阶段的全部建筑信息为安全管理计划的针对性确立提供数据支持,设计与施工阶段的建筑信息共享、针对性的施工场地规划也能够进一步保障施工安全。
        (2)动态施工模拟。为更好保证施工安全,施工单位重点结合了工程的各类参数与施工安全
管理计划,基于BIM技术的动态施工模拟也使得施工现场的各类安全问题能够提前发现、提前解决,配合针对性的安全管理优化,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得到了有效控制。基于BIM技术的动态施工模拟流程可概括为:“切换到平台时间视图导入建筑工程计划关联专业建立模型-选择模拟的时间范围-选择查看数据进行施工模拟”。
        (3)安全管理系统建设。在BIM技术支持下,施工管理人员对施工过程中危险因素的识别能力大幅提升,配合对施工环节与工序的模拟,即可在BIM平台中针对性输入施工现场危险源,由此创建施工安全管理三维信息化模型,该模型可实现工程中安全问题的预测,并通过对接检测形式明确安全问题信息、自动提供保护办法,施工安全管理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可得到有效提升。基于模型与工程实际建立施工安全管理系统,持续化的施工安全管理方案优化得以实现,工程施工事故率由此实现了进-步控制。
        (4)安全教育培训。为进一步提升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工程还基于BIM技术开展了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这一培训主要通过BIM技术展示的危险信息实现,通过基于BIM技术的危险源识别、动态施工模拟、安全检测,施工人员对项目安全计划的认识程度大幅提升,施工安全管理成本也同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减少,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可见一斑。
        2.3 施工质量管理
        (1)技术交底。工程实际技术交底难点在于防水工程、关键与复杂节点预留与预埋内容、隐蔽工程等方面,为弥补二维CAD图纸交底存在的局限性,基于BIM技术的交底主要利用其具备的模拟施工过程、数据可视化功能实现,施工人员可由此更加深入的了解工程施工的关键节点,技术交底的效率、有效性也因此大幅提升。以砌筑工程交底为例,为提升技术交底的有效性,工程采用.了利用BIM技术建立局部模型的第三人漫游动画形式交底,技术交底的有效性大幅提升。
        (2)施工质量检查对比。通过在施工场地拍摄图片获取施工质量信息,如结构标高、留洞位
置、管道走向等,并将信息与BIM模型进行对比,即可实现建筑工程施工质的实时明确,如发现施工存在误差,则需要结合BIM模型、误差实际进行针对性处理,并在处理后进行新一轮对比,完成施工质量信息的整合。
        (3)高效沟通。为更好保证工程施工质量,BIM技术还应为施工质量管理中的沟通提供支持。
效沟通需基于BIM技术建立高效沟通机制,通过可视化信息沟通,施I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得以及时解决,配合智能手机的施工质量讯息实时查询、现场施工质量讯息上传也使得各方沟通能够更好服务于施工质量管理。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BIM技术可较好服务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参数化建模、
动态施工模拟、安全管理系统建设、安全教育培训技术交底、施工质量检查对比、高效沟通、
4D-BIM施工进度管理模型、施工进度计划制定等内容,则明确了BIM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路径,而为了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基于BIM技术的成本管理、集成化管理同样需要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李宇堃.简述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环球市场,2019(14).
[2]季捷.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J].江西建材,2018(5):70-71.
作者简介:张文转,女,天津市,邮编300000,身份证号:130930198910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