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红卫
智博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工程造价管理中以往的手工绘图被计算机辅助绘图和设计所取代,通过在建筑工程的设计、预算、施工、成本管理以及运行维护阶段采用BIM技术,使得项目作业过程更加的系统化。同时,由于BIM技术能够高效率地进行数据处理,从而加强了整个项目数据的精确化,对控制投入成本、节约能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BIM;工程造价管理;对策分析
BIM建筑信息模型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是建筑业的一次重大挑战。BIM技术在造价管理阶段的应用,将成为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工具。BIM技术在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和竣工验收各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都有重要价值。BIM技术应用的推广,需要发挥政府、企业和高校的各自优势,合力推动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1.BIM技术的概述
BIM技术是一种建筑信息模型,通过建立虚拟模型将项目工程各个环节的数据整合起来,实现各项数据的集成,贯穿项目的各个环节,提供完整的建筑信息库。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应用此项技术相互配合,灵活应对数据的实时改变并且做出相应的调整,可以避免工作的重复、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节约项目工程成本、缩短工程完成时间等。
对BIM做具体的分析可知其核心是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个模型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该信息库不仅包含描述建筑物构件的几何信息、专业属性及状态信息,还包含了非构件对象(如空间、运动行为)的状态信息。借助这个包含建筑工程信息的三维模型,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的信息集成化程度,从而为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利益方提供了一个工程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平台。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利用该信息化平台实现对各方面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利用,这能够极大地提升造价管理的水平。
2.我国当前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建筑工程造价缺乏共享性
建筑工程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管理机构数量庞大,涉及各建设单位。由于各个机构之间缺乏信息共享和有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同时由于生产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使得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缺少实时信息和其他工作人员的交流,对造价目标难以统一,确保工程造价结果的真实度。因此对所欲求的信息进行二次加工,但这种情况将会导致信息数据失去它的真实性,降低了工程造假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进度,也可能会导致大量数据的流失阻碍行业内部信息的交流与合作,带来不同程度的风险隐患。
2.2工程造价模式与市场脱节
目前,我国工程造价模型普遍采用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即反映区域平均成本价格的工程预算定额是由各地区主管部门编制,市场价格通过价格管理分阶段调节,指导价格与指定价格相结合。目前此种管理方法已经与市场越来越不协调,不利于工程造价水平的提高。
2.3建筑工程造价的区域性比较明显
由于我国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捣毁了不同地域采用的定额标准是不同的,那么工程量计算方法就会存在着差异,这就使得不同区域的工程造价存在着差异性,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仅仅对当地的工程造价管理系统比较熟悉,其工作经验和造价数据的适用性也仅仅局限在经济发展程度一致的区域,不仅阻碍了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的提高,并且也影响的工程造价机构的快速发展。
3.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3.1决策阶段的应用
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决策阶段是一大关键期,一旦出现任何决策失误,直接导致整个工程施工出现异常,影响造价。
基于此,在决策阶段应用BIM是十分必要的,通过BIM技术的应用可实现大量数据的快速检索,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可根据项目特点,修改BIM模型数据参数,及时计算得到准确的成本指标,为编制投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BIM技术也可实现对不同方案的对比分析,挑选最优方案,保证项目经济性。
3.2投标阶段的应用
在工程投标阶段,对于造价人员来说,工程量计算消耗大量的工作时间,尤其是使用清单模式,造价人员需要计算大量的工程量。投标阶段时间紧任务重,造价人员需要进行清单核对,造价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工程报价上来进行合理化报价。因而传统的造价模式下工程量的计算成为了最麻烦、最费时间,如何快速、精准地计算出工程量是所有造价工作者的心愿。利用revit软件来进行建立模型,然后导入算量软件研发插件,实现了基于revit模型直接导入专业算量、计价软件用于建设工程项目计算、计价。基于BIM技术的结构施工图设计软件实现了PKPM结构计算模型进行优化配筋设计,之后在导入revit软件,形成基于revit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并在导入钢筋算量专业软件,用于计量与计价。打通revit软件与建设工程项目广联达图形算量软件的数据交互,直接将revit模型软件,免去造价人员二次重复建立模型,提升造价人员的工作效率;直接打通钢筋设计软件和revit软件与钢筋算量广联达图形算量软件的数据交换,免去造价人员对钢筋二次重复建立模型,提升造价人员的工作效率。
3.3在施工阶段的应用
根据BIM模型,可以将建筑项目划分成不同的施工階段,并对每个阶段制定详细的方案编制,同时进行工程造价计算,当然,由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因此,应结合现场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另一方面,应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关注材料价格的波动,进而根据施工进度,对材料的进场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此保证整个项目施工成本的合理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BIM模型进行工程量的计算。传统的造价管理中,工程量的计算需要依靠施工图纸,因此,在整个施工阶段,一旦出现设计变更或签证,需要大量的额外工作,同时,施工图纸比较零散,在设计变更与现场签证的报备上,很容易出现资料不全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工程的顺利进行,拖延施工进度。在BIM技术的使用中,应用模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造价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造价计算的精确性。施工管理的各个部门可以从BIM模型中获取各自需要的数据资料,造价人员可以通过BIM模型对施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完善施工进度报告,控制施工进度。
3.4 BIM技术可以加强在预算阶段的管控力度
建筑工程的造价预算控制工作主要是在工程的施工图阶段进行,在这个阶段中,工程造价人员主要是依据建筑工程清单上所列的子项目及其单价进行精确的汇总和分析,同时BIM技术有助于工程造价人员采用更加科学的计价方式,从而实现建筑工程量和工程价格相分离的目标。在进行建筑工程量的预计算时,就可以借助BIM技术对工程资源中的人均消耗量进行系统性的计算,从而计算出本工程的造价,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场行情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对计算出来的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的修正,从而快速地计算出建筑工程项目的综合单价。在进行建筑工程的工程量计算时,运用BIM技术除了能够较快地查询全国各地的地方工程量准则,从而能够随时随地快速地计算工程量外,还可以综合利用工程各个设备和附件的拓展性,对建筑工程进行精细化设计,并对满足工程的设备和附件进行综合性选择,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性。例如,在进行输电器的选用时,利用BIM技术提供的供电需求情况,就能够快速的选择出满足连接方式的输电装置,然后再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就能够选择到合适的输电器。
4.结语
随着BIM技术发展越来越成熟,BIM在工程造价管理上也从局限工程量的计算发展到全生命周期管理。BIM技术应用逐步向BIM标准的统一化、集成化发展。实现了数据信息共享、协同工作等。实现了BIM技术可视化、数字化、协同化、可优化性、可模拟性的特点。BIM技术目前在国内迅速发展,但是其建设项目过程中应用还没有完全的发展,随着BIM应用环境越来越成熟,将整个BIM技术体系的软件整合到一起,将会大大缩减施工工期、节约成本造价、控制工程质量。BIM技术应用的推广必然在不就得将来带给整个建筑行业前所未有的巨大改革。
参考文献:
[1] 叶术娟.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9(19).78-79.
[2] 肖菲.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9(21):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