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挫折教育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2期   作者: 王宏敏
[导读] 幼儿对挫折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

        王宏敏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市西街道中心幼儿园
        摘要:幼儿对挫折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是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我们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时,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经历挫折而后成功的影视作品,或者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个人四个方面来达成,旨在于提高幼儿挫折应对的能力,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挫折教育 家庭 挫折 幼儿 成功
        一 前言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创造,又会遇到各种挫折,即所谓“碰钉子”。心理学上认为它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障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世上的事情往往这样:成果未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如果在幼年时期受到积极的挫折教育,就会理顺受挫折的情绪,给自己开拓出可以容纳自己奋进的心境;如果在幼年时期缺乏积极的挫折教育,长大后一旦遇到高考落榜、招工无名等挫折时,就会爆发“人生危机”。
        现在,不少独生子女的家长只重视幼儿的学习成绩、衣、食、住等,而忽视了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劳和向困难挑战精神,而这些“精神上的东西”,正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培养跨世纪人才所必须的,也是幼儿心理发展所需要的;因此我们要重视挫折教育。        
二挫折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意义
        2.1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是现状的必然要求
        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时时处处有挫折,有意识地让幼儿接受挫折的磨难,使幼儿明白挫折是普遍存在的,教育幼儿面对困难、挫折,提高挫折承受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2.2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有利于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途径
        心理学研究发现,幼儿具有良好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顽强的毅力,对其幼儿一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适度的挫折好像恰似“精神补品”,经历挫折的磨练,性格、情感、需要、动机、兴趣、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经过挫折的磨练,也会不同程度的得到发展,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良好心理素质。
        2.3幼儿挫折教育的途径
        为了提高幼儿应对挫折的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我们认为应从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四个方面对幼儿的进行挫折教育做起。
        2.4幼儿挫折教育的模式
        幼儿挫折教育的过程,是由家庭、学校、社区多方教育资源与学生自我教育力量共同构成。其中,学生是自己提高自己自身挫折承受力的主体,各种外部教育力量和影响源,都必须通过发挥学生主体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学生的自我加工内化才起作用。
        第3章幼儿如何在挫折教育中健康成长
        人生恰如一次远征,挫折将永远伴我们而行。正确、科学地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使其养成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习惯和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将会为他们未来的人生之路打开良好的开端。让幼儿在挫折教育中健康成长,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四点。
        3.1真实感知细致引导,锻炼幼儿耐挫的个性
        幼儿对挫折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是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我们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时,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经历挫折而后成功的影视作品,或者是家长、教师的亲身经历,甚至包括身边的小朋友经过失败而成功的小故事,幼儿通过这些真实可感的事实直观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真实感知挫折,认识到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从而对挫折有初步的认识,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确理解挫折,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信心。


        3.2创设情景提供机会,利用一些困难情境训练幼儿
        幼儿的活动范围有限,许多挫折是现实生活中不常遇到的。教育者在利用自然情景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景和机会,让幼儿得到各方面的锻炼。为了提高幼儿对挫折承受能力,我们可设置难度不等的情境,让幼儿逐步经受磨练,有目的地去培养幼儿的耐挫力。比如说远足、劳动、竞赛、批评、延迟满足等活动和手段,可以锻炼幼儿的意志,增强他们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待失败、打击的能力。
        3.3为幼儿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儿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在同伴群体中,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这种磨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力。另外,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3.4树立榜样增强信心,树立幼儿必胜的信念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生动活泼的形象往往更容易打动幼儿。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活中那些活的事例来教育幼儿,树立榜样。如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幼儿摔伤,擦伤等情况。这时,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平静地对幼儿说:“没关系,老师和你一起到保健室包一下好了,下次注意一点就行了。”或者说:“没关系,很快就会好的。”老师这样的行为给幼儿很好的暗示,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学会怎样坦然地对待挫折,怎样勇敢地面对未来。
        第4章把握适度,挫折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幼儿在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因此,作为我们就应该在平时有意识的设计一些跳一跳就够得到的任务,让幼儿去完成。在幼儿遇到困难退却、逃避的时候可以有一些批评,以提高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不是因为不忍心、舍不得幼儿受委屈,就不愿意对幼儿的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当然,在幼儿承受挫折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给幼儿适当的鼓励,给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
        当前对挫折教育在认识上存在的存在一些误区,导致行动上的偏差,最终对挫折教育的形式和效果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幼儿挫折教育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1挫折教育不是吃苦教育
        当代挫折教育不是吃苦教育,不当的“吃苦”这样严重会损害幼儿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我们应以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为基础,根据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生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以心理学及教育学知识为基础,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生理极限和心理规律,设计科学的课堂教学和情景活动教学活动,使学生他们体验挫折情境,获得面对挫折和战胜挫折的知识和技能。
        4.2挫折教育不是痛苦教育
        挫折教育不是痛苦教育,过分的“痛苦经历”会使幼儿的心理身心受到伤害。个别家长和老师将“皮肉之苦”等同于挫折教育,为体罚挂上挫折教育的幌子,殊不知会使幼儿产生一种逃避和退缩的心理,降低幼儿接受挫折教育的积极性。
        4.3挫折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劳永逸
        挫折教育不可能不会短期结业,它受幼儿年龄、认识水平以及生活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幼儿积累挫折经验,掌握应对策略,学会战胜挫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挫折教育必须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长期的、共同的努力和互动才能收到实效。
        4.4挫折教育不全是学校教育
        挫折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义务,更是家庭、社会、个人的责任。如幼儿的家庭结构、教养方式等都会对幼儿的心理状况和挫折承受力产生影响。挫折教育是一个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通力合作,才能逐渐培养幼儿应对挫折的能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向守俊,张大均.关于挫折教育的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10).
        [2]向守俊.初中生挫折应对自我监控训练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教科所硕士论文(导师张大均教授),2001(3).
        [3]张大均、冯正直、郭成、陈旭.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几个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