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优化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吴琼芬
[导读] 小学班主任是学校德育骨干,班级的组织指导都需要班主任完成,通过与家长和社会的沟通推进素质教育落实。
        吴琼芬
        福建省晋江市东石中心小学 362271
        摘要:小学班主任是学校德育骨干,班级的组织指导都需要班主任完成,通过与家长和社会的沟通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小学阶段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交往非常密切,班主任同时肩负着专业教学与班级管理的使命,对学生品德形成与心理发展具有积极影响,特别是班主任的言行举止都可能在学生内心留下深刻烙印。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处于道德发展的前习俗水平,他们对行为与思想好坏的认知需要通过外部刺激获得,班主任的权威将会对德育教育产生直接影响。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有效策略
引言
        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随着应试教育的不断推进,目前我国小学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不能较全面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多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小学德育教育对小学生整体重视程度不太理想。
一、率先导入道德观教育
        在当前的网络化时代,小学生在尚未步入小学校园之前,就已经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接触到一些网络游戏或者网络信息。而且绝大多数网络游戏都带有一定的暴力色彩,这不但给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带来更大的难度与挑战,对于小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行为意识的养成更是存在较大的负面影响。对此,小学班主任有必要从一年级开始,就率先导入道德价值观教育,帮助小学生建立起较强的是非观念,从而正确认识和利用网络资源,避免一些不良网络信息对小学生思想观念造成侵害。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涉及以下几项工作:首先,探索科学有效的德育管理方法。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比较有限。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德育管理的过程中,要采取适合小学生年龄层次的管理手段,确保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比如班主任可以将一些比较深奥难懂的道理与生动直观的生活事例结合到一起,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让小学生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建立起一定的是非观念。比如班主任想让小学生懂得长时间上网是一种不良习惯时,如果采用常规教育方法难以让小学生的内心受到触动,甚至对班主任的嘱托充耳不闻、置之不理。但如果班主任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让小学直观地看到,长时间上网会导致视力下降、睡眠不足、坐姿不佳等后果,小学生自然会在上网的过程进行自我管理,或者积极配合家长的管理,减少上网时长,从而收到理想的德育管理成效;其次,确保德育管理的长效性。在网络时代,班主任面向小学生开展德育管理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小学生形成正确上网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班主任要针对本班的德育管理工作列出一份长线工作计划,同时制定一个明确的管理目标,并且拿出足够的耐心与责任心对小学生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进行一点一滴的渗透与引导,促进小学生道德修养的不断提升。


二、改善班级氛围
        每个人的成长都脱离不了周围的环境,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思想不成熟,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如果周围的环境风气较好,学生更容易受到良好感染,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班主任想要更好地进行德育工作,首先需要改善班级环境,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班级风气,对小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班级中的风气一般是靠班级纪律来维护的,因此班级纪律的一些细节必须到位,如此才能更有效地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并且在班级中营造团结友善、互相帮助、积极向上等良好的风气。
        例如,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会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内容,在班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探讨班级纪律,一方面是思考自己平时触犯的班级纪律进行改正,另一方面让学生进行新的纪律制订。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这样学生才能逐渐规范自身的行为,并且对不良的行为习惯保持拒绝的态度。班级风气就会逐渐获得改善,良好的班级环境也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
        德育教学工作开展实施的整个过程期间内,教师和学生作为两大关键参与主体,彼此之间得以构建和谐友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之上,不光能够营造健康良好的教学环境,加快德育教学工作的速度,而且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德育学习积极主动性,能够较好的强化提升德育教学质量。为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主要应当采取的措施为:第一,班主任应当明确知悉自身在教学活动之中的教学引导价值,尊重德育教学工作之中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充分有效发挥,尊重学生的观念想法及态度,基于良好的师生互动性交流沟通,营造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的交流想法很大程度上会对和谐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成效产生影响。第二,小学德育教学工作开展实施的整个过程期间,尚且处于心智发育不成熟的学生,往往欠缺相应的交流沟通能力,为更好地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小学班主任应当更为积极主动地进行师生交流互动活动,基于事前的德育教学设计、事中的有效引导等,激发班级学生德育教学期间的交流沟通欲望,尤其是调动班级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其更为积极主动地发问,并基于一问一答形式,较好地开展师生交流互动。
结束语
        总体来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工作中必须重视以及落实对德育教育渗透班级管理这一重要任务。教育工作者需清楚认识德育教育的地位,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通过营造良好氛围以及建立友好关系等方式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开阔学生眼界,加快落实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德育教育,为推进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教育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渗透进程,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观兰.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J].第二课堂(D),2020(07):84-85.
[2]金乡妮.浅析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J].才智,2019(24):9.
[3]李永锦.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新课程(综合版),2018(11):2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