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的高中历史德育渗透途径初探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周旭玲
[导读] 德,一种在社会上普遍存在却没有明确标准的社会意识形态。
        周旭玲
        (宁夏银川二中,宁夏 银川市 750001)
        摘要:德,一种在社会上普遍存在却没有明确标准的社会意识形态。德虽然没有标准但是每个人心中却有一把尺子衡量着他们认为的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德的最低底线。德育是社会对学生的关于德的教养,以期他们通过德育能够形成健全的人格。历史学科中涵盖了经济、政治等内容,它的价值体现在社会进步的方方面面。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较之其他学科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通过高中历史的教学,浅谈在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内容。
        关键字:新课程 德育教育 高中历史
        2000年,我国步入了又一个世纪,而此时我国的经济与科技都有了明显的进步,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中需求更多的人才。可是我国的教育却跟不上时代的变迁,还用着老旧的教育模式,由此,我国出台了新课程标准。历史,是一门综合性较为强的学科,学生学习历史可以了解我国的发展和以往人们的形式经验等,对社会和学生的个人发展都有极大的好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因学习压力过重而走上犯罪的道路,甚至是轻生,德育的重要性就凸显出重要的作用。历史较之其他学科在德育教育方面有更大的优势,历史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情感价值。高中历史教师应充分相应历史新课程标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价值,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辅助高中生能够养成正确的三观和阳光的性格。
        一、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1.1高中教师以考试内容为重
        高中生寒窗苦读十年,即将面临高考,这个抉择命运的重要时机让学生与教师都感到非常紧张。为了学生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我国高中教师都将考试内容为教学重点,这是我国高中教学本末倒置的通病。历史学科由于其综合性,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付出更多的心力,因此对于考试内容更为看重,在教学中关于考试内容的讲解几乎占据了大部分的教学时间,关于历史中的德育价值基本上没有体现。
        1.2学生没有兴趣学习历史
        历史的教学内容大多枯燥,尤其是高中历史,如果教师的语言过于平淡,那么学生则几乎没有学习历史的兴趣。如果历史不是高考的必考科目,那么大多数学生不会主动接触历史。我国大多数高中的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不会寻找教材中较为有趣的内容,这让学生没有兴趣学习历史的现象更加严重。
        1.3教学方法老套
        由于高中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大多数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都很少使用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而是以一种“满堂灌”的方式。这部分教师认为采取“合作教学法”“情境导入法”等教学方法会浪费课堂时间,让学生不能学习更多知识。
        二、在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2.1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科技的进步对于社会的发展而言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但是其也有着负面的影响,目前,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电脑,信息的传递迅捷,学生们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并非都是健康的,还有许多不正确的思想。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有助于学生摒弃负面信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2传递“爱”的能量
        人们常说,这世间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因为爱,让这个世界更美好,因为爱,让人们的生活更和谐。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助于传递爱的能量,让学生们学会转达对这个世界的爱,对周围人的爱,对、动植物的爱,让爱在每一个人之间流转。
        2.3辅助多学科教学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论述,教育应以“生”为本,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前文已经提到历史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生,学生在学习历史时能够学到关于其他学科的内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能强化历史辅助其他学科的效果。
        三、基于新课程的高中历史德育渗透途径
        3.1不仅言传,还需身教
        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高中历史教师不仅要在言语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还要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榜样。我国很多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只做到了言传,却没有身教,试想,如果学生在刚刚听完教师对于德的认知后,突然看见教师随手扔了一个垃圾,他还会觉得教师所说是对的吗?当然不会,由此可见,只言传而不身教是远远达不到教学效果的。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先提高自身修养,注重生活中不要有不文明行为,提高自身的道德标准。另外,教师还要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能够受到教师影响的前提,教师爱护学生,学生敬重教师,才能让学生通过对教师的孺慕之情主动学习教师身上的品质。
        3.2利用图文史料营造轻松氛围
        历史的长河在持续奔腾,掩藏在这条波涛汹涌的长河之下的是数不清的人物和他们或顺利或坎坷的一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幽默的语言给学生讲述这些内容丰富的史料或者是妙趣横生的野史,在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的同时感受史料中德育价值。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物理学的重大进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教育学生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的品质。在这一课中,伽利略对物理学的重大贡献、经典力学的建立、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论的诞生是教学重点,其中涉及的物理学家身上都有共同的品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讲几个这些物理学家在探究过程中的小故事,通过这些有趣的小故事告诉学生这些物理学家身上的品质是值得每一位学生学习的。
        3.3观看视频,感受视频中的德育
        现阶段,我国的大部分高中都具备了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为课堂增添欢乐的气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能够通过外部刺激与心理的相互作用,达到主动接受知识、深入理解知识的目的。多媒体对于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也有很好的效果。据研究表明,人获取知识的渠道有94%来自于视觉与听觉,教师将渗透德育内容时应用多媒体可以放大教师言语教学的效果,让德育内容深入人心。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抗日战争》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们播放《金陵十三衩》的电影,通过电影告诉学生们南京大屠杀的惨烈以及中外英雄守望相助的人情。教师在播放完电影后,应当用语言的力量再次渲染气氛,同时也要用反对战争的态度告诉学生们和平的意义,向学生们表明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结语:英国诗人曾说:“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爱。”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一定要怀着爱学生、爱教学的心,用爱传递观念,用爱传递力量。学生们感受到教师的爱才能受到教师教学的影响,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爱都是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纽带。
        参考文献:
        [1]杨巍.德育元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研究,2020(32):29-30.
        [2]焦世忠.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方法[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