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探析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唐祖良
[导读] 我国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不仅仅要塑造专业能力过硬,自身素质更强的教师,满足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班主任对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也在同步进行。
        唐祖良
        广西钦州市钦南区沙埠中学
   
        摘要:我国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不仅仅要塑造专业能力过硬,自身素质更强的教师,满足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班主任对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也在同步进行。但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许多班主任仍沿袭旧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全面均衡发展。新课改的目的,不仅仅是改变教学方法和思路,对于班级管理工作,同样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
        自上世纪末以来,国家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力图改变传统模式下以应试教育为主线的教育模式,着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不仅仅强调教学领域的发展,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针对初中班主任班级工作方式方法的研究和分析中发现,班级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突出现象和问题,这也是新课程改革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1.传统管理模式下存在的问题
1.1家长式管理是班主任角色的常态
        班主任的角色,一方面承担家校沟通的重任,另一方面,在校园中实际扮演着学生家长的角色,许多学生身边发生的问题,都需要班主任来进行解决和处理。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脱离了家庭环境的束缚,许多孩子开始进入校园这个小社会中,其社会角色属性就开始显现。而在传统的班主任管理模式中,许多初中班主任,仍然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班级中的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约束和制度化管理,而这里面的制度,大多为班主任独立制定,缺乏学生意见加持。由于人数众多,班主任实际工作中,很难做到单独关注其中任何一个学生。以初中一年级学生为例,由于从小学到初中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学习节奏和形式也差异极大,导致很多学生出现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不适,这对于传统班主任的大家长角色而言就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众口难调,很难实现因材施教化管理。一刀切一锅煮,不仅不会提升班级整体凝聚力,反而会助长学生的抵触情绪,进而造成学生学习上出现障碍,影响学生的全面和长期发展。
1.2学业成绩是评价的唯一维度
        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思维的束缚,许多班主任把班级成绩作为考核和奖惩学生的唯一依据,成绩至上的理念,导致许多学生过早出现了紧张焦虑心理。对于部分学习能力较差,吸收消化知识较慢的学生而言,高强度快节奏的初中学习生活,如果缺乏合理而有序的引导,会让学生出现对学习的厌倦,滋生厌学情绪。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近两成的初中学生,存在焦虑心理,有个别地区也曾出现初中生抑郁倾向或其他过激行为。

这些事件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与班主任班级管理思维的唯成绩论息息相关。另外,对于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独立思维意识较强的学生而言,过于死板去抓成绩,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自我学习和管理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究意识也会因此受到束缚,从而丧失原本这个年龄段应具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会单纯的关注成绩的变化,忽视了自己内心世界的变化,以及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改进及优化
2.1 取长补短,因材施教
        过去班主任管理中一些值得借鉴好方法、好点子,应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加以延续和保留,如对学生继续一如既往的关爱,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无论环境如何变化,热爱学生,才能让班集体充满温度。面对新课改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思考更好的方法和创意,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的内心更加充实。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保留过去所具备的好的精神文化体系,如班级凝聚力建设、集体主义精神等,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乐于助人的好品质,以及诚实守信的基本精神和修养。在管理方法上,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推陈出新,因材施教。如组织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或资源交流展示学习心得,个人特长,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出彩的一面。
2.2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系
        新课改提出,要发展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改变过去一言堂的模式,在班级文化和制度建设、班级风气培养,班干部组织培养和建设方面,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参与。班主任不再过多的干涉和管理一些细节琐事,而是通过民主制度建设,组织班级中有一定管理能力和独立思维的学生,积极参与到班集体建设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如:可建立本班级学生管理团队,同时也可采取自我引荐的形式,参与到学生会中,建立学习、卫生、纪律检查小组,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进而达到自制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主体地位的提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纪律规范产生共识。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实际上亲身实践比教师亲力亲为更具有说服力。
结束语: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门大学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落地实施,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面,应当更加深入思考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加强管理方法和理论的学习。在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探求新方法,构建更加合理和完善的管理体系,以帮助初中生顺利适应学习生活,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旭民.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分析[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28),225
[2]黄国英. 新课改背景下的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探析[J]. 新课程·上旬,2014,(2),1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