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体育器械助推幼儿创造思维发展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陈春季
[导读] 体育器械在幼儿体育活动中发挥了不可预估的作用,也是培养、发展幼儿创造力的一样重要的媒介。
        陈春季
        海沧区佳宏幼儿园
        
        摘要:体育器械在幼儿体育活动中发挥了不可预估的作用,也是培养、发展幼儿创造力的一样重要的媒介。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器械,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体育器械     创造思维
        体育活动是培养创造力、实践创造力的有力有段,它符合幼儿的天性,能满足幼儿的需要,是实施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体育器械作为幼儿体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它不仅是体育活动中的辅助材料,也是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操作材料。有研究表明,体育器械的开发与利用,对幼儿的创造思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我们如何以体育器械为媒介,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呢?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种做法。
        一、引导幼儿制作体育器械,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1.变废为宝,鼓励幼儿对废旧材料进行自制,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在平时的体育活动中,经常使用那些现成购买来的器械,有时还会直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塑料软管、报纸、地垫、布等)。但这些远远满足不了小朋友活动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自制体育器械。《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教具、玩具。”的确,自制体育器械有节约、实用、有趣、灵活等多种优点而且在自制体育器械中能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如:生活中的购物袋本来是用来装东西用的,有一天在收拾皮球的时候,金燕小朋友把它拿来装皮球,有的小朋友距离金燕一段距离把球扔进购物袋里,在以后的游戏中我发现幼儿就把购物袋当成抛接物的材料了。但是由于袋子的边缘比较软,幼儿手抓的地方不能撑开袋口,就不能接住同伴抛来的物体。后来我引导幼儿想办法,怎样才能把购物袋的口撑开,而且让我们能牢牢地抓在手上?我的问题一抛开,幼儿开始寻求解决的办法。最后幼儿想到用塑料软管把购物袋袋口撑住,然后袋口包住软管,袋口被撑开而且固定得很好,幼儿看到那两条带子就像小兔的耳朵,又把购物袋装饰成兔子头,这样购物袋改头换面,成了全新的体育器械大大增强幼儿的活动兴趣,而且使幼儿的创造思维得到了开发。
        2.对现成的体育器械进行加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现成的体育器械刚投放的时候,幼儿很喜欢,但是由于器械玩法的限制,幼儿玩的时间一久,他的活动兴趣就会随之减弱。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体育器械原来的构造与玩法,引导幼儿对现成的材料进行改造,从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如:体育器械“甩跳球”的玩具,刚投放的时候幼儿很感兴趣,在掌握甩跳的方法以后,幼儿跳起来很轻松,幼儿操作的时候没有挑战性。因此老师把“甩跳球”带进班级引导幼儿发现玩具中绳子与球的关系,引导幼儿进行改造。后来幼儿建议把玩具中的绳子变成长短不一的软绳,把原来的硬塑料球改成充气球或皮球,并设置可拆装的连环扣。他们认为这样甩跳球不会和地面摩擦发出噪音,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绳子的长短,幼儿的对体育活动的内心需要得到了满足,合作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
        二、鼓励幼儿充分挖掘体育器械的多种玩法,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1.鼓励幼儿一物多玩,创新玩法。一物多玩的目的是使幼儿在活动中充分想象、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而且在一物多玩的的活动中幼儿活动方式自由方法灵活,创造思维得到开发。

如说自制器械中的“小飞鱼”吧,小朋友在玩的时候各施其智,可以自抛自接发展手眼协调的能力;可以把它夹在两膝间作跳跃运动;可以项在头项作平衡练习……器械作为幼儿体育活动中的操作材料,可引发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的愿望与构想,并产生相应的行为和活动。其操作的形式越多,幼儿表现出来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会越高,相应的得到的身体锻炼就越全面,让孩子获得了主动探索和成功的机会就越多,更能在探索活动过程中增强其自信心。
        2.教师可鼓励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运用已有经验结合体育器械探索游戏的多种玩法。如在“接力运球”游戏中,教师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队,每队再分成两组,分别站在两条平行线的两侧,两线相距10米左右。听信号后,每队在同一端线的第一名幼儿开始向对面运球,对面的幼儿做迎面接力赛。教师可提出要求,请每位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运球,比赛哪队幼儿想出的办法多,运球的方法独特。幼儿就会想出各种办法:抱球跑过去,踢球走过去,拍球走过去,投球过去,顶球过去,纸棍赶球过去,两腿夹球跳过去……幼儿在不断的探索中想出不同的解决方法,激发了创造力。同时,随着幼儿思维的发散,他们身体的多种动作能力也会随着动作的不同而得到锻炼与发展,在拍球走、投球走、抛球走、顶球(托球)走、夹球跳等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走、跑、跳等多种动作能力,还发展了手眼协调、平衡、身体控制等多种能力。
        幼儿体育活动中的一物多玩形式,是一种非常有利于培养幼儿发散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途径。教师可投放一物多玩的体育器械,鼓励幼儿充分挖掘体育器械、体育游戏的多种玩法,从而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借用体育器械解决游戏问题,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组织体育游戏时可借助体育器械,适当设置与发展幼儿体育能力相关的问题,让幼儿在发展体育能力的同时开动脑筋解决问题。如在“小动物过河”的游戏中,设置一条5~6米宽的小河,将幼儿分成若干组,给每组幼儿一定的材料(如梅花桩、积木等)。教师给每组幼儿都抛出一个问题:用提供的材料想办法过河,但不能掉进河里。幼儿在解决“过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梅花桩与积木的多种摆放方式,判断出哪种方式更有利于“渡过小河”;要考虑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是否合适,能否使自己完成跨越;在过桥的时候,还要用眼睛目测两物之间的距离,据此来调整跨跳的力度。幼儿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发展了身体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等,还运用了自我感知、器械场地判断等多种思维能力。再如,往返跑的游戏中设置积木搭高的任务,丰富游戏的内容。教师把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组,每组幼儿手中各拿一块大小不同的积木,第一个幼儿跑到前面摆好积木后再跑回来,第二个幼儿接着跑过去摆放积木,依此类推,直到最后一个幼儿摆放好积木,看哪一组幼儿的积木摆得最快、最稳。在这样的情境下组员除了争取时间,还要根据每人所拿积木的形状与长短考虑本组人员的排列顺序,确定谁先跑谁后跑。不仅如此,每个幼儿在摆放积木时要快速地考虑积木怎样摆放才能牢固,不影响后面的小朋友搭,还要考虑怎样摆放才能搭得更高。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仅提高了精细动作能力,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总之,教师巧用体育器械,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活动,将思维能力的培养与体育活动巧妙自然地结合,不仅使幼儿在体育方面得到了发展,同时还给幼儿提供了自主探索和充分发挥的空间,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在轻松愉快的体育游戏活动中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  王秋英.《幼儿园自制体育玩具118》.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