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华新
南通金磊市政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南通市 226100
摘要:造价控制是降低工程成本的重要方式,对于市政公用工程同样如此;有关部门应当结合市政公用工程全过程发现其中造价控制不力之处,并采取合理的应对策略解决造价控制体系中的问题并达到良好的造价控制效果。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造价控制;应对策略
引言:市政公用工程具备工程量大、成本开销多等特征,做好该类工程的造价控制工作尤为重要。现行市政公用工程体系中还存在较多的造价控制问题,有必要根据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性造价控制策略。
一、造价控制现存问题
1.没有建立完整的造价控制观念。有关单位在市政公用工程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建立对造价控制的正确认识,认为造价控制仅仅是简单的控制成本开销,在落实造价控制任务的过程中多采用被动应付模式,导致工程每个阶段的造价控制效果均不理想。造价控制与市政公用工程的各个阶段息息相关,但是有关单位在制定预算计划时没有考虑到造价控制因素,从根本上偏离了工程造价控制理念。
2.材料选择、招投标文件制定不合理。在招投标阶段中需要确定施工中的工程材料以及招投标文件;建设单位在选择落实施工材料的过程中过于冒失,往往需要时候补购材料方可满足需求,增加诸多无形造价成本。招投标文件是开展市政公用工程一切工作的基础,由于有关单位在制定招投标文件时对后续的决算计算工作认识模糊,导致招投标文件对造价控制能力薄弱。
3.工程设计中造价控制不力。市政公用工程设计阶段中利用到大量资源,也是决定工程最终造价的决定性因素。但是我国现行工程设计体系还存在诸多弊病,部分单位对工程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在工程设计中造价控制理念淡薄,往往是在施工过程中开展事后补救工作,导致造价控制效果不佳。工程设计方案单一、选择余地小是影响造价控制效果的关键因素,建设单位在设计工程方案缺乏综合性统筹思想,在仅有的设计工程方案中也缺乏对多项因素的考虑,造价控制效果自然是大大折扣。后续施工环节中的补救行为意味着大额外造价成本开销,市政公用工程造价居高不下。
4.施工阶段中随意变更设计方案。设计方案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使其发挥对各个单位的有效约束作用。但是实际施工中随意更改设计方案的现象屡见不鲜,工程建设方出于扩大项目规模的考虑,在工程建设中随意扩大规模并更改现有方案,进而导致工程施工造价以及管理造价的双重提升效应,市政公用工程的最终造价规模自然是水涨船高。
5.竣工结算精细化程度不足。竣工阶段中需要完成大量款项结算工作,与造价控制效果关系密切。但是部分单位在竣工阶段出于快速回款的目的,在工程结算过程中一味追求速度,导致部分工程款项结算不准确,不得不投入更多和精力重复核算工程款项,降低竣工阶段工程的精细化程度且不利于工程造价控制。
二、优化造价控制策略
1.初始阶段。有关单位在市政公用工程初始阶段中需要树立正确全面的造价控制意识,并在单位内部建立良好的造价控制氛围,为落实工程中的造价控制任务奠定思想基础。
2.招投标阶段。在招投标阶段通常完成工程设备的采购以及施工招标工作,在工程设备的采购过程中需要确定设备的类型、使用数量并通过采购招标文件详细体现,保证工程设备采购工作与既定需求相吻合,同时避免由于要求不严格造成的不必要的麻烦。工程设备和施工材料采购牵涉到大量成本开销因素,通过招标文件则起到工程设备材料采购行为的作用。施工投标环节中需要制定规范的施工合同,并通过合同确定预算、决算等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核心因素,若工程施工中需要处理理赔事宜,施工合同同样起到约束作用。
因此在招投标阶段应当保证施工合同的完整性,确定施工中各方应当承担的责任以及应得到的权利,控制招投标阶段可能产生的造价因素。
3.设计阶段。市政公用工程的设计同样与造价控制密切相关,在设计阶段中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有助于控制工程中的造价因素。在设计阶段中应当制定配套的监管模式,对工程中产生的造价因素严格控制,达到监管模式应有的效果。设计阶段中应合理划分区域并规定每个区域的资金限额,通过对每个区域资金使用的合理限制达到理想化控制造价和成本的效果。在设计阶段中还应当注重设计方案的优化,通常情况下市政公用工程方案的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在提出多套设计方案的前提下经过层层评选确定最终的方案。设计方案的选择过程本质上也是寻找造价控制最优解的过程,因此相关单位一定要重视工程方案的设计 和筛选过程,在工程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工程的全部方位,而不是仅仅关注工程中的重点位置。另外在设计阶段中需要秉承多样化原则,力求施工方案中的各项环节均处于最佳状态。
4.施工阶段。市政公用工程招投标和设计阶段任务完成后进入到施工阶段,该阶段有关造价控制的因素相对较少,但是对工程最终造价控制效果也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施工阶段中应当从保证设计方案稳定、加大现场管理力度等方面入手,控制施工阶段的造价因素并为工程整体的造价控制贡献自身力量。
首先要严格保证设计方案的稳定性;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应当以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方案为纲领,各项施工行为均要以设计方案为标准。若现场施工中必须要调整部分设计方案,则需要编撰设计方案变更报告并提报上级审批,施工方原则上不能更改设计方案中的任何内容。提交的变更报告中则需要详细说明设计方案变更的具体部位、理由以及变更后造价变化情况,上级部门在严格审核变更内容并审批通过后说明变更报告有效。
当前市政公用工程现场多使用签证方式完成现场管理任务,签证管理也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施工部门在发放、管理签证的过程中秉承事无巨细的原则,在高质量落实签证管理任务的前提下为工程造价控制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施工企业在施工阶段中要严格管理签证资源,避免由于签证管理不当提升工程造价成本。
5.竣工阶段。在竣工阶段中涉及到工程款结算、工作量计算等多项事宜,有关部门应当做好竣工阶段的各项工作,避免竣工阶段出现不必要的造价开销。有关部门在市政公用工程过程中要加大对竣工阶段的重视力度,首先要注意工程结算手段的选择;在市政公用工程灵活性逐步加强的前提下,若采用相对古板定势的计算模式,不仅会降低工程款计算的效果,还会提升工程款计算的错误发生概率,最终导致造价成本的提升。因此在竣工阶段的工程款计算中一定要遵循国家颁布的各类法律法规与政策,全面审核市政公用工程的竣工资料以及预算计划,同时查验有关市政公用工程的签订合同以及费用信息,在实现对工程款各项因素全面审核的基础上落实工程款结算政策的相关要求,最终达到合理计算工程款结算的效果。在竣工阶段中需要注意控制工程决算中消耗的工程量,落实签证管理中消耗的费用因素;同时回顾市政公用工程中招投标阶段和合同签订过程中确定的各个费用项目,并核实工程实际费用造价开销与合同签订中的开销是否吻合,最终确定市政公用工程的实际造价。在竣工阶段还需要完成必要的审计工作,邀请专业机构对工程造价进行全面审计,从法律法规层面保证工程造价的合理性。
结束语:有关单位在市政公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当将造价控制理念与各个工程建设阶段相结合,将造价控制任务落实到工程建设每个部位和环节,进而达到理想化的工程造价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楚周. 市政公用工程造价控制应对策略[J]. 四川建材,2020,46(08):185-186.
[2]谢珍明. 探析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养护[J]. 门窗,2014,(07):363.
[3]张道洪. 市政公用工程招标阶段造价控制要点分析[J]. 福建建筑,2013,(05):66-68.
[4]汪小妹. 市政工程造价管理问题探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0):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