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探讨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2月34期   作者:章瑾
[导读] 本文首先阐述了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相关内容,接着分析了学校建
        章瑾
        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市   310000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相关内容,接着分析了学校建筑设计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设计。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学校建筑设计;建筑美学与人情化;融合
        引言:
        如今,各种类型的建筑充斥着整个世界,学校建筑作为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关系到一所学校的教育水平。日常生活中,学生的正常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是一所学校“以人为本”这一教育理念的综合体现,因此,学校建筑设计有机融合建筑美学和人情美,可以全面增强学校建筑设计美感,打造校园文化,传承优秀文化。
        1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相关内容
        再优秀文化传承过程中,建筑有些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建筑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比如说宗祠、纪念馆、伟人故居等,这些建筑具有独特的设计美感,成为传承优秀文化的载体。作为我国最主要的教育基地,学校的建筑设计不仅要注重美感,还要试着融合人情美,使学校文化契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旁学校感受到校园的温馨与舒适,总有安全感,产生依赖感,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还能传承知识,让学校真正爱上校园,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水平。除此之外,学校建筑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建筑之一,其人情化设计很重要,比如说,阶梯教室的设计就必须考虑是否具有人情美。校园建筑设计融合建筑美学与人情化,可以最大限度满足学生日常需求,带给学生视觉层次上的美,传承学校的文化底蕴。
        2学校建筑设计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设计
        2.1建筑功能分区
        经研究调查发现,传统布局虽有一定可取性,但也存在很多缺陷。如校园内的各类流线缺少引导与组织,空间内内容不丰富、层次感不强烈,空间感受比较单调枯燥。因此在设计时如果单纯应用传统布局模式,不仅会造成空间的浪费,还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因此在具体设计时对空间布局模式进行了改进。首先于校园内部营造了一个架空大平台,让架空大平台与底层树枝状交通系统紧密结合,形成校园整体环境。之后又对校园中人流的自然方向进行了分析,确定了适合人行习惯的流线,整体上营造出一个树状生长空间,让学校建筑与环境更具灵活性、多变性。在设计时通过对功能区的合理划分与环境的巧妙布局,使建筑空间从教室中生长出来,让学校建筑融入学生日常的学习、成长、交流与思考中,与学生们一起生活成长。设计时,让校园内运动区靠近道路,将城市喧闹与主要的教学部分隔离开来,以起到隔音降噪的作用。将停车场设计于运动区底层,与城市干道靠近,这样就为家长停车接孩子提供了方便。学校内教学区域生活区与自然水系靠近,营造出一个安静良好的学习、生活空间,便于学生静心学习。并且为了使空间内流线关系更加清晰明确且自然,在设计时又充分利用平台连廊创造出了发散状的架空空间。综上,此功能区规划方案的最大亮点是,整个校园环境中功能分区明确,动静分离。
        2.2单体设计
        校园建筑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校园建筑更具美学价值、更具人文内涵时,传统课堂的授课空间也将得到延续与升华。因此在设计时主要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需求出发,努力为孩子营造出一个会生长的学习生活空间,让建筑成为促进学生审美力、道德品质、思维能力、人文素养行程发展的重要助推力,让建筑成为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3人车车流
        曲屯小学位于曲屯路的南侧,学校人行主入口也在这一方位。因此在进行这部分设计时,不仅需考虑学校外在容貌,还需要考虑学生、教师等的人身安全。要采用人车分流思想,于校园西侧沿曲屯路位置设置机动车出入口,对车辆的进出进行控制。采用航空港模式设置单向双车道,一条为即停即走车道,一条为正常行驶街道。这样不仅能保证学校环境安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城市交通干道的压力。

为优化校园环境与校园秩序,将学校的地库入口设计在地下室南侧与北侧,并在地下室设置家长等候厅。学生上下学期间,家长可主要集中于这一功能区接送孩子。
        2.4厨房
        为给学生提供便利的生活环境,在设计时将学校厨房部分设置在地下后勤流线通过北侧地库入口进入地下室,并与上下学时间错峰管理。这样可避开校园人流高峰,让校园拥有稳定秩序。
        2.5消防
        在校园内设置4米宽消防车道环通,短边大于24米庭院消防车可穿廊进入。
        2.6建筑环境设计
        建筑的精髓是以人为本的文化价值。学校建筑设计也是把人的体验感受放在第一位,从人的需求出发来设计。因此学校庭院空间的设计,整体上要追求平面上的简洁、规整,丰富与舒适,要能通过建筑自然围合将校园活动区域与学习区域、生活区域有效区分开来。通过教学楼形成自然的庭院空间,打造出不同的主题空间,营造出不同庭院氛围。曲屯小学的校园景观整体上呈现树枝状景观,构图层次丰富,校园环境立体、生态、舒适、自然。在教学楼的立面设计中,打破了传统设计思路与手法,采用错开树洞设墙的手法,从整体上营造出了一个“书架”的形式,以此凸显学校的教学宗旨,提升学校文化书卷气息。建筑是学校的另一扇窗口,因此建筑的造型、色彩要能给人以希望、启发。我们又说学校是培育学生梦想的地方,因此在营造梦想的通道时,主要采用白色高级弹性涂料作为建筑主材质,局部节点采用仿木色金属来营造出自然协调的景观。
        2.7外观造型
        采用法式学院建筑风格,建筑体型既有以清新、亮丽、现代为基调而形成轻盈、活泼的建筑形态,打破了混凝土方盒带来的凝重和沉闷,也有追求建筑整体造型雄伟,通体洋溢着新古典主义的法式风格。法式风格建筑元素——屋顶多采用孟莎式,坡度有转折;屋顶上多有精致的老虎窗,且或圆或尖,造型各异;外墙多用石材或仿古石材装饰;细节处理上运用了法式廊柱、雕花、线条,呈现出浪漫典雅风格。整个建筑多采用对称造型,气势恢宏。其中北侧综合楼一层西侧为食堂、兴趣教室、器材室、医务室等辅助用房,东侧为实验室,二层西侧为食堂和风雨操场,东侧为实验室,三层西侧为报告厅和音乐舞蹈教室,中部为图书阅览室,东侧为专业教室,四层中部为教研室,东侧为专业教室,五层为行政办公和教研室;整个用地南部是教学楼群,每层设置教师办公室、卫生间、楼梯间等辅助用房;地下部分:运动场下是机动车停车库,食堂下负一层是射箭馆和健美操室,风雨操场下负一层是设备用房,实验楼下负一层是非机动车停车库。
        2.8体现教育活力
        如今,学校建筑设计考虑的首要因素应当是学生的学习需求,尽可能融入科技元素,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不一样的人性设计,选用新型建筑材料,通过色彩搭配和造型设计来展现学校的现代性,增强学校的活力。例如该建筑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如局部屋面设置光伏发电设施及太阳能热水系统,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设置光导管照明,为地下车库提供自然采光。在校园道路边使用太阳能路灯,节约用电。学校玻璃使用Low-E中空玻璃降低能耗。可调节百叶中空玻璃,遮阳效果、降低能耗,且外立面美观。
        结束语:
        综合来看,目前的学校建筑设计还是有些死板,一板一眼地设计很难凸显人性化,大多数学生无法从中体会到建筑美感,这违背了我国近些年一直倡导的“以人为本”教育观。近些年,建筑工艺水平不断提升,设计师意识到建筑设计融入情感的重要性,开始探索建筑设计如何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试着在学校建筑设计中融入人性化设计,在无形中提升教学质量、增强教育效果。将建筑美学与人情化有机融合,进一步丰富学校建筑内涵,提升学校建筑质量。
        参考文献:
        [1]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探讨[J].李青.中华建设.2018(06)
        [2]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J].何梦婷.住宅与房地产.2019(36)
        [3]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J].王立华.建设科技.2017(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