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刚 周翠才
37068319890328****
37078219870826****
摘要:所谓建筑,就是在造价成本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同时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施工部门着重关注的就是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成本,而造价成本的控制也是在建筑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所进行的,造价成本的提前评估可以使得整个建筑项目后期的施工度十分流畅。所以造价预算在整个施工项目环节中是较为关键的一部分。为保证预算的精确,相关部门就需要对施工中的各类风险进行规避。只有详细的对成本预算进行分析与风险评估,并提前策略风险发生时的对策,唯有如此,才能够在风险发生时及时止损。
关键词:建筑造价;预结算;控制策略;风险成因
引言
造价控制是建筑项目管理与建筑经济活动中至关重要的内容,对于造价成本方面的管理,需要把控相关建筑经济因素,并确保提高建筑项目施工的流畅性。在建筑成本管控的过程中,要确保造价管控的准确性、科学性,就需要做好成本预算的风险控制,针对造价成本中各类风险问题的发生原因,针对性地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实现对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的合理优化和控制,切实提高建筑造价成本管理的效果,这对于实现建筑造价管理的精益化具有重要意义。
1建筑造价成本预算风险成因分析
1.1投标招标方的投资风险
建筑在正式开始之前会进行一系列的活动,例如招标投标等一系列工作,所以建筑与企业需要在投标之前,对于招标方进行全面详细的了解,尤其是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特色,从而更加全面地掌握了解整个招标方的工作模式。在很多情况下,往往会由于投标方不充分地了解招标方,从而给投标带来更大的投资风险。一般情况下,如果招标方出现了资金断裂的现象,那么会给整个建筑的施工以及人员的工资发放等出现严重的影响。首先会降低施工方的工作积极性,导致无法按时的交付工程款,另一方面会降低招标方的履约能力,不利于投标方在今后的发展,以及在过程中整个市场中的地位与影响力。目前现阶段我国的法律制度已经相对完善,但仍存在的一些漏洞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完善相关机制。例如,虽然已经有了相关的法律要求能够有效的降低招标方的投资风险,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危险因素不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因此也会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施工设备不完善,施工手续不健全,也有可能会导致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招标方投资风险。总的来说风险无处不在,只有相关的工作人员仔细认真,在各方面严肃对待,才能够最有效地降低投资风险,保证整个项目工程的顺利施工和完善。
1.2造价成本预算风险成因
通过前文对造价预算风险的分析可以知道,风险因素的不同也是原因出现偏差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探讨与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值得深入:首先是技术层面的分析。在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就是施工人员的技术问题出现失误,而这也恰恰是成本预算部门较容易分析到的一个方面。要知道,在施工时,施工人员的技术是无法一直保持在高水准的状态下的,因为技术手段的难以掌握,随之而来的就是技术风险的出现。由于当下的技术手段随着科学的发展压在不断地更新,而这也是相关技术问题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如今,造价成本预算风险的凸显点就是因为技术手段的选择不恰当而使得前期的成本预算与实际成本差距较大。从建筑项目参与者的层面来看,每一个阶段的参与者都是整个项目圆满完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人为因素的风险。这不单单只是由于技术人员因为技术操作不当而发生施工时的不足或者是事故,最终使得投入的成本加大的因素;还有一部分原因也在负责该项目的决策部门以及相关的管理人员的身上。
故此,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1]。
1.3各参与方协作不够
在开展建筑工程造价成本预算管理过程中,需要集结各方力量,互相配合,保证整体项目造价的合理性,项目部、设计部、采购部及财务管理部门,要共同关注建筑施工各个阶段造价成本预算控制,预先做好各项协同合作工作,以达到协同调配的目的。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各个部门应做到有效交流和沟通,制定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协同各方,将建筑工程造价成本预算管理工作的最终效果落实到位。
2建筑造价成本预算风险应对策略
2.1完善组织管理机制
面对现如今多发的造价预算风险的问题而言,若是让预算风险降到最小化,达到规避风险的良好现状,就需要对成本预算的风险进行深入评估。唯有正确规范管理措施与手段,才能够使得规避的效果得到显著的体现。而这就需要相关的管理部门对其进行严加监督与管理。首先值得一提的就是要健全管理组织机构。若是让预算成本的风险最小化,就需要相关的管理部门规范自己的管理体系,让管理人员与管理阶层明确自己的定位,这让才能够对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进行严加把关,这样才能够使得前期的预算与后期的实际投入成本相差无几,达到理想的效果。一般而言,该机构的创建都是以项目组长为核心,而后设置相应的职位,让每一个管理人员都有着具体的管理范围与管理项目,如此才能使管理工作落实到建筑项目中的方方面面[2]。其次就是优化管理制度。要知道,管理水平的提升是依附于管理制度的优化的。这需要相关人员要规范自己的工作项目,进而使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优化的具体做法就是要将各类风险进行分门别类,而后对其进行成因分析,进而明确各个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只有落实到每一步,才能够使得在具体的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做到井然有序。
2.2加强对技术的管理
在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为适应新技术的发展要求,构建理想化的技术应用手段,需要以提升造价成本管控为目标,提高成本预算管理的效果,并以提高项目整体的经济性效果为主,切实加强技术手段的创新应用,为今后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技术管理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2.3加强工程采购环节、工程质量的控制
建筑工程中不可避免的就是这建筑的原材料进行购买,一旦管理机制出现漏洞,就会给许多动机不纯的工作人员创造条件,从中谋取某些利益。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有效地加强工程采购环节的控制,落实原材料的出库,入库有明确清晰的记录,加强采购人员的责任意识,让采购人员明确自身的重要性以及工作职责。在采购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相关流程,不能够逃税,漏税等等。建立与建筑工程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充分做到原材料质量的控制,为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夯实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造价成本预算风险管理体系中,应明确风险发生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和解决风险的相关措施,以加强风险管理制度、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水平、促进和融合各类信息化技术应用等,构建切实高效的建筑造价成本预算管控流程,以保障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管理环境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彭帅.建筑造价成本预算风险成因及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2):1049.
[2]王爱云.建筑造价成本预算风险成因及对策论述[J].山西建筑,2016(28):225-226.
[3]刘云.建筑造价成本预算风险成因与对策探讨[J].中国标准化,2019(8):27-28.
[4]杨烨琦.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2019(11):354.
[5]王亚晗.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及控制措施分析[J].建筑与装饰,2019(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