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异性交往初探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24期   作者:龙在兴
[导读] 卢素曾说:“回避绝对自然的东西,就意味着加强。
        龙在兴
        湖北省恩施市小渡船中学
        卢素曾说:“回避绝对自然的东西,就意味着加强。”初中的孩子,正值人生最美好的人生阶段——青春期,他们对异性交往产生了迫切的需求,在与异性交往中出现了自己所偏爱的异性朋友,他们把与异性的交往当成了呈现人格魅力的方式。同时,他们对自身身体的变化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加之缺乏成年人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难以适应突如其来的变化,无法及时的自我调整而产生矛盾冲突,表现出了无所适从,出现害怕、惊慌、紧张等消极情绪,导致异性交往中的各种特有情绪震荡,甚至会出现一些偏差行为。然而遗憾的是,很多家长更多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些偏差行为背后的“秘密”,错误的认为异性交往中最坏的结果便是“早恋”。这种观点的由来,我想应该归咎于两个方面,一是对中学生的异性交往认识不够,二是对“早恋”的过度黑化。
        中学生的异性交往既有利于学习进步,也有利于个性的全面发展。一般而言,既有同性朋友,又有异性朋友的中学生往往性格比较开朗,为人诚恳热情,乐于帮助同学,自制力比较强,而那些只有同性朋友的人,往往缺少健全的情感经验和情感体验,不具备与异性沟通的社交能力,社交范围和生活圈子比较狭窄,人格发展不够完善。而我们很多家长往往竭尽所能的去阻止我们的孩子与异性交往,有的家长片面的认为中学生的任务是读书,与异性交往是长大以后的事。这部分家长显然对学习的理解是错误的,读书只是我们学习的一个小部分,智力发展、品格健全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学会与异性交往是学习的重要内容,达成与异性交往的品质,是青春期孩子重要的社会目标之一。还有的家长片面的认为,初中生还不成熟,不懂事,不具备与异性交往的条件,这种观点的潜台词是:“与异性交往是一种特别的任务,需要特别的能力”。而这种对异性交往的神秘化,恰是导致孩子早恋的原因之一。当然,更多的家长担心的是在异性交往中发展成“早恋”。
        各位家长,“早恋”一次,您有去了解过它的含义吗?我在百度词条里面查了一下,它是这样定义的:早恋指未成年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产生兴趣、痴情或暗恋。“早恋一词带有长辈一方的反对性情感色彩,并且世界范围内只在中国广泛使用,极具中国特色。
        孩子在什么情况下可能出现早恋了呢?比如:突然变得特别爱打扮,注意修饰自己,常对着镜子左顾右盼;成绩突然下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活泼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不愿意和父母说话了;放回学家喜欢一个人呆在房间里或呆在一边想心事,时常走神发呆;情绪起伏大,做事没有耐心;突然有异性经常打电话或者发微信,聊QQ等等。这些现象都有可能成为我们孩子早恋的一个信号,但同时家长也不能过于敏感,因为这些也都是青春期孩子的一些正常表现。出现这些信号,家长应该做到的是帮助孩子接受青春期自己身体的变化,接受自己的成长,帮助孩子怎样和异性正常交往,尤其是鼓励孩子与同学广泛接触,共同成长。作为家长我们一定不能粗暴的去阻止孩子和异性进行交往。
        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早恋呢?我认为可能有以下几大原因:
        1、我们的孩子缺乏关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对情感的要求比较强烈,但一般没有真正的性的要求,甚至对拥抱和接吻的行为,大多数也是因为不好拒绝,才出现的。因此,建议我们家长:满足孩子情感需要,而不是批评他们早恋,应该指导孩子人与人之间进行正确的沟通,做孩子忠实的听众。若家长跟孩子沟通有困难或孩子根本不听家长的,在这个时候可以及时求助于老师。

尤其要说的是,一些父母情感不好,经常在家吵架,孩子会缺乏安全感,为了获得安全感,孩子也会产生早恋,这种早恋一般来得快,去得也快,因为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一般对异性都不会太信任,疑心重,会因为一点点小事发生冲突而导致分手,若疏导不及时,会让这些孩子恐惧异性,甚至仇恨异性,而出现一些更危险的事情。因此我们父母要注意在家的形象,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尤其是到了青春期。单亲家庭的孩子,也会出现缺乏父爱或母爱而出现早恋,解决办法是寻找身边的亲属或朋友进行角色替代。比如舅舅、外公,姑姑、奶奶。
        2、父母的行为即家庭的环境,父母的某些行为会对孩子产生性刺激,如父母说话被带黄色字眼,更糟糕的是父母性生活被孩子看见等,其早恋的特点是张扬、追求实效,影响极大。
        3、同学因素。有些早恋是因为同学起哄促成的,青春期的孩子,渴望得到别的关注,获得他人特别是异性的喜欢,这是这阶段孩子的正常心理反应。当了解到这些情况时,要保持冷静,客观分析,正面引导,要和孩子有一个实效沟通,有可能孩子在家长面前还不承认,这有可能就真的是没有。
        4、学习受挫。学习失败者或学习兴趣丧失者,都容易出现早恋,这是一个人逃避失败的一种方式,用谈恋爱来安慰自己,其实我们成人也不例外。这个时候,家长讲道理是没用的,如果实在是在学习上帮不上他,家长可以让他在其他事情上多出力,给他找出精力发泄的一种通道。当孩子在学习上比较沮丧的时候,我们如果能唤醒、调动他是最好的,如果调动不了,我们在其他方面要发挥孩子。有些成绩好的孩子也会早恋,其主要原因是学的太辛苦、太累,这种学生往往会出现“一白遮百丑”而往往不被我们老师和家长关注。
        5、社会影响。网络信息社会孩子接触到的信息不受我们的控制,可能导致不良信息和观念影响到我们的孩子。
        父母应该如何处理好孩子的早恋问题呢?
        1、做好心理调整,加强对孩子的引导,家长的态度和反应很重要。家长应做到沉着慎重,不急不躁,不要斥责,用正确的态度去正视孩子的早恋,以冷静地分析孩子早恋的原因。以平等、真诚、信任的态度对待孩子,做尊重、多关心理解孩子。
        2、多了解一些青春期教育的知识。本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方向,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把我生活中随机出现的机会去解决这个问题,或者通过日常的亲子对话来讨论交流与分享,让孩子了解必要的科学的基础上,去觉察自己的情感感受,逐渐理解其中的价值观,继而明确具体的行为原则。这个过程中,家长要保持以下几个原则:①要营造轻松自然的氛围,更多的关爱孩子,使孩子感受到家庭是最温暖的地方,是自己的避风港,以减少孩子从异性那里得到关爱的机会;②秉承坦率开放的态度。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同时,可以进行一些适当的关于恋爱、关于性、关于婚姻方面的教育,先打打预防针,当家长发现有早恋的苗头的时候,不要惊慌失措,很多时候孩子自己也拿不准,家长要把握这一特征,适时地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尤其注意,当孩子出现对异性的好感时,家长不得恶意丑化对方,而应给孩子的这种情感一个合理的、客观的评价。要记住,家是谈论性话题最安全的地方,亲子间谈论性话题越自然越好,过程中父母抱有的态度比谈论的内容可能更为重要,坦率开放的态度,会让孩子感到幸福。③以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基础。没有和谐的亲子关系,当我们想要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的时候,其效果会微乎其微。这时候,我们应当放下家长的高姿态,放弃想教导孩子的愿望,而应先致力于修复和重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当他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的时候,他才会考虑你的建议,并按你所希望的方向去规范自己的行为。
     恋爱是身体和精神的自然需求,给孩子信任和空间,他们的自控力就会超出你的想象。为人父母,愿我们都能体会和收获到信任的力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