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莉
浙江省绍兴市越州中学 312000
摘要:本文从模型认知的内涵入手,分析模型认知在高中化学问题解决中的重要作用。将模型认知策略应用于有机推断大题问题解决中,通过建立正向思维模型、逆向思维模型、类比思维模型帮助学生突破推断难点,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发展模型认知素养。
关键字:模型认知;有机推断;解题策略
一、模型认知内涵
1.模型
模型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对客观实物、真理所进行的简化了的描述[1],同时又能突出原型本质特征和规律的结构,是对原型抽象概括化的描述[2]。模型化、结构化的知识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促使其解决问题。
2.模型的分类
适合化学学科特质的科学模型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实物模型(也可称为物质模型),如:晶体模型,有机分子球棍模型、分子比例模型等;二是思想模型,包括数学模型、符号模型和理论模型。数字模型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物质的量计算公式,平衡常数表达式,速率-时间图,转化率-时间图,化合价-物质种类坐标模型等等。符号模型如: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等。理论模型如: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盖斯定律,元素周期律,有效碰撞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勒沙特列原理,有机反应机理(加成反应机理、醇氧化规律)等。
3.对模型认知素养的理解
模型与建模是科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认知与能力。模型认知是指人们在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等问题时,能提出假设,根据实验观察、借助模型认识获得信息(证据),基于证据分析推理,采用模型思维,抽象概括核心要素及相互关系,用简化了的结构再现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规律,并通过实验进一步修正和完善模型[3]。
笔者认为学生要发展模型认知素养,一是要能够运用各种已有模型来认知,提高认知水平;二是构建理论模型,达到对知识理解、运用的发展水平,提高素养水平。其中体现高素养水平的是模型建构能力,建模是学生通过化学方法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获得大量实验事实和经验积累,对这些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抽象概括出核心要素,再用简化的符号、语言、图形、图表等建构模型,使事物的本质、变化规律清晰明朗。模型认知可以理解为通过借助模型,利用模型,建构模型,完善模型和运用模型获得知识和能力,发展认知水平,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有机推断大题结构分析
有机化学推断命题,往往以新药(如胃药、高血压药、抗癌药等)、高分子材料等作为目标合成产物,给出部分物质的结构简式和分子式,通过设计物质转化流程图,从知识层面重点考查:①有机物分子式、结构简式的书写;②官能团的识别,性质、反应类型的判断;③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取代、加成、氧化、消去反应等);④限定条件同分异构体的书写;⑤目标有机物合成路线的设计。从能力层面重点考查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观察分析能力、类比迁移能力等。
从问题设置看,一般包含5个小题,分为三个层次,1、2两题属于简单题,考查学生能否根据结构简式计算分子式,是否熟悉官能团(结构)-性质-反应类型之间的相关性,能否根据信息提示,通过正推、逆推相结合,推理出未知物质的结构简式,并正确书写;第3题属于稍难题,考查学生书写有机反应方程式的能力;第4、5两题属于综合难题,要求学生能分析、处理信息,合理写出限定条件下的同分异构体和绘制有机合成路线。
知识的综合性非常强,学生在解答此题时,如果没有掌握合适的方法,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的推理出合理的结构,正确完成相应的题目。从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存在解决问题困难的原因,往往是对有机化学知识的掌握比较零碎、片面、不系统,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遇到问题时无法由点及面,建立知识的联系性,又没有方法支撑,往往束手无策。
三、有机推断大题解题策略突破——建立模型
1、建立条件-类型-官能团相关性模型,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表1条件-类型-官能团相关性模型

2、建立正推思维、逆推思维、类比思维模型,突破有机推断难题
出题者往往会给出目标产物的结构简式,从目标产物的碳骨架结构逆推,结合反应条件、类型,找到准确断键位置,获得中间产物及原料的碳骨架结构。也可以从原料正推获得中间产物,中间转化过程主要涉及碳链的增长、减少,官能团的转化、保护,成环开环等,对于未知的转化,可以从题给的信息方程式中获取转化途径,从而正确推理得到中间产物。

图1 建立推断模型,直击目标
3、应用模型,提升解题能力
.jpg)
教师首先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分析有机大题结构,建立条件-类型-官能团相关性概念。引导学生能从题给方程式中获取信息,类比迁移,能运用逆推模型,找到准确断键位置,获得碳骨架结构;能运用正推模型,结合分子式,实现官能团的转化、碳链的增减、成环和开环。整个思维过程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诊断并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
参考文献:
[1]雷范军.新课程教学中强化训练化学模型方法初探[J].化学教育,2006.
[2]孙小礼.模型——现代科学的核心方法[J].哲学研究,1993-03-02.
[3]徐宾.基于“模型认知”的化学教学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