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军
浙江省磐安县文溪小学 ?322300
摘 要: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开端,日常习惯如此,学习习惯亦是如此。科学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科学学科时需要具备的基本学习习惯。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任务,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科学习惯,低年段是培养学生科学习惯的关键期。本文主要从小学低年段科学教学入手,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了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科学习惯;培养策略
核心素养指出,我们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方面。文化基础中的科学精神,包括理性思维、批判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这些科学精神只有在保证良好的科学习惯后,才能逐步培养和提升。低年段是培养学生科学习惯的关键期,教师可根据需要提出一些学生能达到的要求作为班级的规则,适时强化和反馈,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科学习惯。笔者在总结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发现以下几点可以培养低年段小学生良好的科学习惯。
一、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科学习惯
观察是科学史上所有科学发现的开始。在科学家的不断观察下,做出了许多伟大的发现和发明。例如,牛顿通过不断观察苹果的下降发现了地球的吸引力定律。并且这种观察的科学习惯和技能需要不断地培养和使用。科学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觉观察习惯需要做到以下四点:第一,坚持事实是真理。教师应关注学生自觉对从事实中寻求真相的学习态度,他们被要求正确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不能说谎,不要改变结果,不要伪造数据,并从小就发展出客观而专心的科学方法。第二是要有观察耐心。科学家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实验发现了许多科学发现。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耐心和毅力,发展他们坚持不懈地科学方法发展观。第三是坚持全面性看待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并应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教他们将分散的、看似孤立的事物,组合成一个整体,并进行深入的观察。第四是要明确的观察目的。由于低段学生年龄相对较小,他们很容易因其他事情而分心,在科学学习过程中的目的经常被他们忽略。例如,如果要求学生使用酒精灯加热物体,他们应该注意的是物体加热的变化,但是有些学生仍然被酒精灯的火焰所吸引,而忘记去观察物体的变化,专注于火焰的跳动。因此,教师要清楚地教给学生,牢记观察的目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二、培养学生自觉实验的科学习惯
小学阶段,开展科学实验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需要特别注意,学生的科学素养与能力的发展与其接受科学理论成果并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并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与小学生是否能够实验探究科学有关,教师应指导学生自觉地进行科学实验,观察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然后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满足科学教育的基本要求。例如,教师在教学“泡沫是否能够漂浮在水中”课程时,许多学生认为泡沫会沉没。此时,教师要及时纠正这种错误认识,学生需要积极进行实验分析,然后讨论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泡沫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物体,它将漂浮在水面的原因是泡沫本身的密度低且内部结构很轻。这样他就可以在水上漂浮了。和铁皮铁球之类的物体比,水不具有更高的密度,因此它们会下沉。同样,在试验将自己皮肤上的污垢清除时,如果将其揉成球形,则将直接沉入水中;如果将橡皮泥揉成小船,则不会掉落。这可以充分说明有关浮力的知识,此外教师也可以拓展大型船舶和潜艇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拓宽学生的思维范和学习视野。
三、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科学习惯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学生自然会遇到无法顺利进行的情况。还有时无法获得预期的科学结论,或者有时所获得的结论与预期的结论相矛盾。这些情况都十分可能会在研究过程中出现。教师应告诉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面对这些情况很正常。当教师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不要急于批评学生,也不要急于否认学生,要积极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如果不这样做,会削弱小学生进行研究活动的热情,也可能失去学习自我反省的机会。作为教师应该做的是保护小学生,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并及时反映出来。在研究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失败并不一定是坏事,这种情况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勇气、毅力和自我反省的意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及时发现错误并自我反思,在这样的过程中取得进步,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除此之外,学生应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教师应积极评估和鼓励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面对失败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地指导他们反思整个调查过程,并从他们自己的研究中总结分析失败的原因,并继续进行实验。教师要提醒学生找到错误的步骤进行更正并最终获得成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将从反思中收获和学习很多东西,以促进自己的成长,这样的科学习惯会使学生受益匪浅。
四、培养学生收集资源的科学习惯
小学科学学科有许多课程资源,而教科书是用于课程实施的纯文本资源。教师应鼓励学生热爱科学,并在生活中运用科学。但现实是,家庭希望将投资花费在学生的学习资料方面,从父母的角度来看,他们支持孩子学习科学并购买大量的课外科学阅读材料或科技视听材料,而学生对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家长将只接受购买智力玩具。如果长久如此,学生们将养成被动的学习习惯,只使用书籍和准备好的工具。他们不会在生活中发现科学,因为他们不会创造性地使用学习自然科学的资源。因此,在开展小学低段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专注于生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利用自身敏锐的视角来使用生活中的科学资源。比如,探索在房间里种花的知识,从洒水浇水的原理,家庭电路设计,观察和记录空气,温度和风向;研究水的除垢方法等。同时,应该引导学生如何收集生活中的废物,将废物变成珍宝,并将其转化为可利用的科学实验素材。再例如可以将废弃的纸箱子当做小型昆虫观察箱。还有用完的小药瓶、吸管、铁丝、铁钉子、小磁铁、小木片、泡沫塑料板、螺钉、螺母、食品包装盒等,都可用于开展不同项目的科学实验。因此,在小学低段科学教学中引领学生养成善于收集和使用课程资源的科学习惯,这样对不同学习内容的实验探究活动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小学科学教师在低段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有分工、有合作,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多种角色,锻炼多种能力,人人实验、人人纪录、人人表达,发展科学思维,提升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韩保萍.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分析[J].中华少年,2017.
[2]石树清.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文学教育:中, 2017(4):1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