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锋 窦维鑫
深圳市龙华区龙为小学,广东 深圳 518000
深圳市福田区华强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等因素的联合作用,导致现在的老师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提高教师和谐地处理好师生、处理好教师与社会、教师与家长的相互关系,如何帮助存在着各种问题的孩子取得进步,有效的改变这些孩子等等都需要我们教师群体不断学习,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问题;系统改变
1 教师强加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的现实因素分析
首先,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获取信息途径的极大方便,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等等因素导致现代人的思想更加复杂多元。人们对待孩子的教育理念、价值观培养、学习目的、学习方法等等千差万别。家长对老师的认可度越来越低,对老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常常会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有着欲对老师进行指导的冲动。教师与家长的相处过程中面临着比以往更大的压力,教师需要学会如何更好地和不同的家长打交道的方法,教师自身需要自我心理疏导和自我成长。
其次,随着互联网的发达,智能手机的普及,自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社会上的各种负面新闻日益困扰着教师的正常教育教学。教师不仅需要学会如何面对不同的家长,同时需要学会如何应对媒体瞬时风暴。这些都是教师面临的新课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讲究沟通的技巧和交流的艺术。
再者,随着城乡人员地频繁流动,导致学生的家庭状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越来越多的家庭本身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问题家庭必然给中小学生带来各种问题。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帮助他们度过面对各种状况,如何帮助这些孩子健康成长,必然要求每一位老师能更深入的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胜任教师这一岗位。
2 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工作的指导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
2.1 在与家长交流中的指导
我国的教育工作的确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以前,大部分家长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整个社会风气还是比较尊重有一定学历的教师群体的。在家长眼中,教师群体是知识分子,是有学问的人。家长对老师是尊重的,同时也是信任的。如今,孩子的家长大部分都是大学毕业,不少家长的学历水平、受教育程度甚至高于教师。家长自身的学习意识也不断增强,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也在不断学习。而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阅读的教育书籍不同,认同的教育理念不同。导致家长对教师的期待越来越高,对教师的认同和信任越来越低。如果教师还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能及时了解家长受教育程度、家庭基本状况、对孩子的期望值、家长自身的价值观、教育理念等等因素。教师将难以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在笔者任班主任的过程中,就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有些家长自己就是名校硕士研究生或是博士研究生毕业,自身的工作条件、经济条件都非常优秀,在与他们打交道的过程中,言语上对老师充满着尊敬,但是话里话外都透出着对老师应该如何教书育人的指导。面对这样的家长,获得他们对自身教育理念的认同是非常必要的,甚至是今后沟通和合作的前提。但是要获得他们真诚的认同是非常不容易的。
作为教师,至少要在教育理念上不断更新,随时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同时还得广泛了解不同的教育理念,不仅教好自己的本学科,还要对孩子的全面发展、终生发展负责。做好这些的同时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不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讲究技巧地与家长交流。
2.2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改变了对待学生的方式
正如曹建安老师在《学生心理问题处理方法与技术》讲到的:我们每个人都在系统中,家庭和班级或者学校都是系统。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是系统内的关系问题。一个人的问题,看起来是一个人的,其实是很多人的问题。改变永远都是系统的,单一的改变很难很难,系统内的每个单元发挥自己的功能,系统就会很好。
在笔者班上,有个孩子学习上注意力无法集中,课堂上小动作多,而且有个很明显特点,就是情绪的表达与众不同,似乎永远一副笑脸。看不到其他情绪的表达。即使在老师批评的时候,也是一副笑脸。刚开始觉得这孩子对老师的批评毫不在意。慢慢发现这个孩子并不是对老师漏出不屑的笑容,很可能这个学生有特殊的原因。想到曹老师讲的系统理论,很可能和学生家庭有关系。如是笔者就和此学生的妈妈沟通,并说明说了这个情况。刚开始孩子妈妈还不以为然,没觉得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直到笔者说了一句:“这孩子好像有心结。”孩子妈妈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跟笔者讲了很多家里的事情。原来孩子妈妈跟孩子奶奶关系一直处理不好,经常吵架。孩子奶奶每天中午做好午饭给孩子送到学校,等学生吃完饭再回去。可见学生和奶奶的感情是很深的。一边是自己的妈妈,一边是自己的奶奶,都是自己最喜欢最亲的人,可她们两个偏偏无法调和,经常吵架。可见孩子背负着很大的心理负担。
聊到这里以后,笔者总是明白了孩子为什么会与众不同了。学生妈妈也意识到了,跟笔者说以后尽量跟孩子奶奶好好相处,不让孩子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不让孩子在学校学习时却总是担心着家里爆发战争。
笔者跟孩子妈妈聊过以后,就找孩子聊天了,看似漫无目的,问学生家住在哪里?放学谁接送?中午谁给你做饭吃?孩子告诉笔者,中午不回去,奶奶做好饭后送到学校门口,在学校门口吃完饭就去图书馆了。笔者说,你奶奶,每天如此,风雨无阻,可真不容易啊。学生瞬间眼睛红了,一贯的笑脸不见了。如是笔者告诉他,你一定很爱你的奶奶吧,但是你还小,你还需要她的照顾,我知道你心里一定很想孝敬你奶奶吧,等你长大了,有本事了,能赚钱了,一定要好好照顾奶奶,孝敬奶奶,多陪奶奶聊天,问问她有什么心愿,尽量帮她圆满自己的心愿。你愿不愿意?孩子使劲的点了点头。笔者接着说道,你现在要好好学习,增长本事,长大了你自己要有良好的经济条件才能更好地孝养你奶奶,如果你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不仅没本事,还需要他们照顾你,你于心何忍。孩子似有触动。经过此次聊天后,孩子对我敞开了心扉,经常有烦恼之事就跟我说说。慢慢地感觉他的性情正常了。
以上事情让笔者意识到,孩子的问题不是孤立的现象,必定有其背后的成因,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往往是复杂的,是多方面的,孩子的很多问题追究到最后可能都不仅仅是孩子自身的原因所导致。时刻记住孩子处在家庭、学校等等系统之中。我们不能总是盯着孩子自身。要多看看系统对孩子的影响与刺激。调整好了他的系统平衡后,很多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海姆·G·吉诺特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海南出版社,2005.
[2]雷夫·艾斯奎斯.《成功五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关明日报出版社,2015.
[3]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文艺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