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谢小英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2月   作者:谢小英
[导读] 生物学科隶属于自然学科中的一部分,与自然界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细胞学、遗传学等都隶属于生命活动的范畴。而在初中教育阶段中的生物学科中,生命安全教育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因为处于初中教育阶段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考能力以及活动能力,但又因其年龄尚处于未成年阶段,极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

四川省南充市陈寿中学      谢小英   637000

摘要:生物学科隶属于自然学科中的一部分,与自然界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细胞学、遗传学等都隶属于生命活动的范畴。而在初中教育阶段中的生物学科中,生命安全教育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因为处于初中教育阶段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考能力以及活动能力,但又因其年龄尚处于未成年阶段,极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基于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有关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是初中生物老师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不仅是生物教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初中生未来成长发展的需要,更是校园教育为学生生命安全负责人的最直接的体现。
关键词:生命教育;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有关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首先要遵循以学为主的原则,学生对生命安全基础知识的认知和对生命安全实践体验相结合的原则,人文性、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等等,从而确保在贯彻落实生命安全教育工作的时候能够行之有效的提高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水平。毕竟,在素质教育全面落实并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教育教学的工作越来越侧重于对学生个人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而不是以往一味地以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初中生物教学的基础教学也要以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出自身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观,进而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体会生命的奥秘,学会感恩社会、回馈自然。
        一、生命教育的基本内涵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教育本身就是立足在生命之上的,因此,生命教育的本质无非就是谈论与生死相关的命题。从一定层面上来说,生命教育就是一种关于人的教育,它涵盖了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除此之外,人类在生存期间的所有活动都被包含在其中,例如,人的成长教育、人的身心发展、人的本性、人的价值、活着的意义等等。但对于当下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我们所提倡的生命教育,其最关键的教学任务就是通过向学生传授生命的价值等知识点,来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管理,或者说生命管理,并以此来实现自身生命价值最大化的追求。正如笔者在上述中提到的,教育立足于生命,所以我们可以说生命教育是展开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当下新型教育理念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二、在初中生活教学中有效渗透生命教育的教学策略
        (一)激发初中生对生命教育的学习兴趣
        在展开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客观了解初中生当下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知识水平,然后结合本阶段的生物教材内容,将生命教育高效的渗透其中,以此来让学生们对生命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基础性的了解。进而,再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发初中生的情感共鸣,引导他们逐渐形成正确的“三观”认识,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到生命教育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播放与课题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让学生们通过最直观的印象对生命有一个全新、全面的认知。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生命教育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正确认知危险活动、传染疾病、安全用药、生活作息等与生命息息相关的知识点,进而,通过理论性知识的学习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爱惜自己、珍爱他人、尊重自然等等。除此之外,这种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还能够促使一部分对其感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拓展自身的生物知识。
        (二)培养初中生珍惜生命和热爱生命的意识
        生物学科的教学本身就是绚丽多彩的,其自身就涵盖了大量的生命教育资源,因此,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也就成为了生命教育的主场地。在展开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生物基础知识的传授,还要将这些基础知识有效的与生命教育结合起来,力求在展开生命教育的时候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当我们讲述到关于“人体结构”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利用人是如何从一个胚胎发育而来的展开生命教育,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人类在出生之前形成的整个过程,其中不仅要包括主要过程,还要涵盖母亲在孕育一个生命时所经历的所用痛苦。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点,不仅能够让他们体会到生命的来之不易,学会感恩母亲,还能体会到生命之所以珍贵是因为什么。只有更深入的了解了生物学科中关于人类与生命的相关知识点,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使学生体会到生命的难能可贵,进而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基于对生命的珍惜而形成自身乐观的生活态度,并最终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和“三观”。
       (三)通过实践使学生理解尊重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实践课堂是其教学活动之一,也是展开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参与生物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通过对热爱生命的体验形成自身健全的人格。所以,在生活实践活动的课堂中,我们必须要严格要求学生珍惜实验资源、善待实验生物,还在要结束课堂实践活动的时候妥善处理好实验所用的动物,即通过言传身教的形式让学生意识到每一个生命都应该被我们所珍惜、爱护,每一个生命也都应该被我们所敬畏。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在学生自行展开实验的过程中及时提出他们不当的行为规范,并告知哪些行为是会导致这些生物的死亡,哪些行为是会加重它们的痛苦,并以此适当延伸到医学的角度。通过老师的正确示范和对学生错误行为的及时制止,能够有效的使学生意识到不仅人类的生命需要被珍惜和爱护,动物的生命、植物的生命同样需要被珍惜和爱护。
        结束语: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渗透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在展开相关课题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理念,从而在参与一切生活活动的时候远离危害生命的因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最终是为了唤醒初中生的生命意识,以免在受到社会不良因素影响的时候“误入歧途”,当然,在培养学生生命意识的同时,我们也将引导学生在此阶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观。
参考文献:
[1]焦庆燕.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15):117.
[2]王玉珍,伏军明.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对策[J].教师,2019,(36):83.
[3]张志.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新课程导学,2020,(2):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