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之源 以劳育人——浅谈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2月   作者:何丽英
[导读] 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开展劳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新时代下劳动教育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学生生活实际入手,提出了如何在小学校园中开展劳动实践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浙江省义乌市春华小学   何丽英

【摘要】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开展劳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新时代下劳动教育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学生生活实际入手,提出了如何在小学校园中开展劳动实践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劳动素养    实践教育 
劳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和养成良好的劳动素养。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劳动者需要身心参与,手脑并用。综观现状,劳动实践教育在思想上没有真重视,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小学生劳动实践机会减少、劳动实践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劳动观念偏差、轻视劳动实践、不会劳动实践、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我认为是学生校园生活资源挖掘和利用不够充分,书本所学和生活实际脱节,没有重视劳动的实践教育。
         如果我们能把学生生活实际有机地揉进劳动实践,就能进一步发挥学生校园生活的“典型”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实现劳动内容的整合与优化,促进劳动的实践教育。为此我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源生活之本——内容“走心”,增强劳动的实效性
        劳动教育内容源自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接受教育的规律是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因此,劳动内容宜小不宜大,找准一个切入点,与生活实际、社会热点等紧密结合,才能深入到学生的心里,由此展开专门的课堂教学并进行系列活动,小题大做容易起到由点到面的效果。
源自学生生活实际,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挖掘、呈现具有代表性、精炼性、接地气的素材,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着手,感悟劳动创造生活,达到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
        二.取实践要诀——教育“体辛”,强化劳动的针对性
        浙江省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劳动实践,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劳动教育应该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凸显他们在做中学、学中思手脑并用的理念。
        例如,围绕《我会好好值日》为主题的劳动实践课。设计如下:讲述——情景剧《班级卫生扣分了》,阐明了班级卫生差的现状;讨论——概括出好好值日的方法;实践劳动——分组合作值日,值日方法运用并优化;劳动评比——树立标杆。
        孩子们每天做值日,做得却不够理想。这次实践劳动就让孩子们从最基本的认识劳动工具开始,人人动手操作并学会使用工具。通过模拟脏乱差的教室,让孩子们说一说,讨论如何清理的过程中,了解到大家不能做旁观者,可以动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让环境更美好。小小的一举一动,就是一个示范榜样。


劳动最光荣,是本节课活动的精髓,简洁扼要的让孩子们懂得值日是自己的事,同时培养了孩子“爱劳动、关心集体”的意识。学生实践机会多,课堂活动更有效。这堂实践教育环节精简,实操性强,学生体会值日劳动的辛苦后,在动手实践中不知不觉成为了班级的小主人。
        本节课让孩子学会值日,更让孩子们明白每位同学都应该积极认真地进行轮流值日。值日劳动是他们的责任,值日就应该以主人翁的精神认真负责地做好,当好值日生。辨一辨、劝一劝与送一送值日奖章,就是对这节课最好的检验。活动只是一个媒介,教师以知、情、意、行为暗线,引导低段孩子正确对待值日,树立正确的“爱劳动、关心集体”的意识,并能在老师的鼓励下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责任感。在这样的劳动实践中,我们的孩子会收获成长与进步。?
        三.强劳动育人——形式“创新”,紧扣劳动的本质性
        任何的劳动教育都应该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新时代的劳动教育需要更新学生的劳动观念,提升动手能力,在劳动实践中养成勤俭节约的劳动习惯,形成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在实践中孩子们应该明白我们可能遭遇挫折,做得不够好的时候,要仔细观察同伴,也可以主动请教。劳动是辛苦的,收获果实并非容易。在劳动中,我们需专注、手脑并用、坚持,有时或许要特别长久的耐心等待才能收获劳动的果实。
        学生也存在着年龄之分,若是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忽视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那么就不利于部分学生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与特点,深入探析各个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生发展的需求进行劳动教育的制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同的劳动教育主题,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的孩子,会有不同的侧重。
        例如《抽屉大变身,我是小主人》这节劳动整理课,学生展示机会人均3次。活动着眼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关注学生抽屉乱象,以改变学生的整理习惯为落脚点。从“抽屉的哭诉”引出主题,关于整理抽屉的问题一一呈现。教师把舞台和展示过程还给学生,以快板说唱的形式,总结了一套切实可行且朗朗上口的童谣。最后的“拯救大行动”环节,通过视频随拍的形式,展示了如何有效整理抽屉,为学生们日后养成整理抽屉的好习惯做了正确的示范。
        劳动实践教育后应该开展劳动评比,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每人一张劳动自我评价表,根据自己的表现涂星星。
        小组内评比,小组间评比,以表格的形式量化劳动内容,孩子们提高质量意识、集体意识。劳动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一体勤,方能万事勤。我们在参与劳动过程中,体验到劳动的乐趣,也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不易。
        综上,劳动教育要体现时代性。随着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以及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劳动形态在发生变化,要引导学生尊重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尊重不同职业,鼓励创新,让学生感受新时代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以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未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