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不同内固定疗法在跟骨骨折中的疗效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3期   作者:姜屿
[导读] 本文主要是为了比较不同内固定疗法在跟骨骨折中的疗效。
        姜屿   
        大庆油田总医院骨科  黑龙江 大庆   163001  
        摘要:本文主要是为了比较不同内固定疗法在跟骨骨折中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在2019年8月-2020年8月期间来我院的跟骨骨折患者90例进行研究分析。按照数字奇偶法把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见的“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疗法;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方法。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AOFA评分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根骨Boher角、Gissane角明显比对照组更佳;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把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方法运用到跟骨骨折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性,比原有的治疗方法具有耕地的并发症发生率,能够加快患者的恢复。
        关键词:跟骨骨折;跗骨窦小切口;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疗效;比较
        在临床上,跟骨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骨折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内的骨折问题。这种骨折可能会给患者的跟距关节带来较为严重的负面损伤,甚至可能造成患者的骨折处粘连、僵硬问题。假如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还会造成患者的骨折位置畸形、骨刺等问题,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患者残疾。对于骨折的治疗,以内固定手术为主。且当前内固定形式相对多元化,有钢板内固定、空心钉内固定等。不同干预方式,其各有优缺,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来进行手术拟定,既保证手术效果,又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对患者创伤。在我院临床工作中,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对传统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与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以明确其适用价值,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在2019年8月-2020年8月期间来我院的跟骨骨折患者90例进行研究分析。按照数字奇偶法把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45例患者。对照组中有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25~47岁,平均年龄(36.28±3.42)岁;观察组中45例患者,男女患者比例为25:20,年龄24~48岁,平均年龄(36.18±3.55)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影像学检查,符合跟骨骨折的相关指征;患者无其他严重的器质性损伤与手术禁忌证;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见的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方法,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方法。主要是在患者跗骨窦做平行切口4~6cm,行钝性分离,保证患处暴露。然后,纠正跟骨结节畸形,来保证其高度,然后,以空心螺丝钉固定骨结节和截距突骨块,来对关节面进行复位和固定,并以挤压手法复位外侧壁的凸出和固定。

术后给予创口清洗和缝合,每2日换一次药。
1.3评价指标
        以AOFAS评分来对患者进行恢复评估,如果评分在90以上,则为优;评分75~89分,则为良;以下则为差。采用X光,来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跟骨Boher角、Gissane角进行评估。且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感染、疼痛、软组织损伤为主。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AOFA评分优良率(96.51%)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7.46%);其根骨Boher角、Gissane角明显比对照组更佳;且并发症发生率(10.80%)明显比对照组患者(46.51%)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跟骨在人的足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了负重的作用,结合关节面的位置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前距、中距、后距关节,其与距下关节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密。在日常生活中,意外事件的发生率较高,就很容易导致这类骨折的出现。而跟骨骨折的诱发,多是因跟骨后关节面外侧移位部位,被限制在中央三角区域,在治疗复位后,出现骨质缺损的可能性提高,导致患者出现创伤性扁平足,影响行走的稳定性。因此,在跟骨骨折治疗中,必须要做好复位关节面解剖结构,从而使得骨长度、宽度、角度等恢复正常。其中,传统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腓骨肌腱与腓肠神经是处于被包裹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着软组织血供,从而降低了其损伤的可能。但是,创伤的发生以及手术的实施,可能需要对被包裹位置进行暴露,影响其恢复效果。同时,在术中,跟骨外侧很容易遭到破坏,钢板与距下关节面碰撞可能性提高,使得患者出现强烈的疼痛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因此,治疗效果不理想。在当前所提出的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其在术中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暴露范围符合手术的要求,操作难度小。同时,手术时间较短,能够对软组织血供进行保障,术中无需进行植骨,术后患者的恢复也能够得到保障,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经过本文的相关调查分析不难看出,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没有较大的差别,对照组患者采用外侧“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方法,观察组采取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从两组患者的AOFAS评分优良率比较,观察组占优。从其Boher角、Gissane角测量结果上,观察组角度恢复更好。这就表明,该种术式对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占优。在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也就说明,该种术式的治疗安全性较高,能够为其预后提供保障。本次研究结果与张志明等人研究基本一致,具有可靠性。综上所述,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相对优于传统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恢复效果好。
参考文献
[1]陈海宁,崔学文,江红卫,等.经跗骨窦小切口在跟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创伤外科杂志,2019,21(11):842-846.[2]卢洋,王瑜,李征宇,等.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9,30(21):2771-27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