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丽波
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 黑龙江 黑河 164300
【摘要】:目的:探讨为钢板内固定锁骨骨折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依据入院时间顺序将67例于本院进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依次纳入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研究对象选取时间范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后的机体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机体功能恢复总优良率(91.2%)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为钢板内固定锁骨骨折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较为显著,可明显提升患者的机体功能恢复质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钢板内固定;锁骨骨折;综合护理 效果
前言:锁骨骨折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骨折疾病类型,机体在骨折表现及移位情况影响下,易引发畸形愈合现象,进而可对锁骨功能及骨折愈合质量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目前,临床方面多主要采用钢板内固定手术为锁骨骨折患者开展治疗干预,上述治疗术式虽可起到较为显著的骨折部位纠正效果,但部分患者易于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表现,进而无法得到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1]。相关研究资料现已指出,通过为锁骨骨折手术患者于治疗期间开展全面的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整体恢复效果,同时显著改善预后康复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2]。为进一步探讨护理干预在锁骨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分析了为钢板内固定锁骨骨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在于本院开展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67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范围为2019年1月~2020年12月),并依据入院时间顺序进行患者分组。对照组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为23~69岁,平均值为(43.5±6.5)岁。观察组中,有男19例,女15例,年龄为23~67岁,平均值为(43.7±6.6)岁。组间基线资料相比无较大差异(P>0.05)。
纳入标准:(1)病情经综合诊断确诊为锁骨骨折,且符合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相关指征;(2)均已了解具体研究流程,并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无法主动配合开展研究内容。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于对照组护理内容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相关干预,相应护理内容如下:(1)强化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后,采用简单易懂的词汇向患者讲解锁骨骨折手术治疗的相关治疗流程及注意事项,同时详细回答患者提出的病情相关护理问题,进而有效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及护理配合度。(2)加强病情观察:护理人员应于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对患者的心率、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展开全面监测,并于术后阶段对患者的手术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定期评估;若发现患者于病情观察期间存在机体异常表现,则应及时为其开展对症处理干预,同时通知医生为其进行进一步病情诊断。(3)疼痛护理:若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存在较为强烈的疼痛表现,则应及时给予患者相应的疼痛程度评估,并优先采用呼吸疗法、情志干预疗法等物理镇痛方法为患者开展疼痛护理干预;对于接受物理镇痛后仍存在明显疼痛表现的患者,则应遵医嘱为其应用适量镇痛药物,以有效减轻患者的机体疼痛感。(4)体位护理:护理人员应于术后阶段指导患者调整适宜的卧床体位,并提醒患者家属定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姿势,以免出现压疮表现或下肢血栓情况。(5)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应依据患者的术后骨折部位恢复情况,指导其逐渐开展机体功能康复训练干预;训练早期可首先指导患者缓慢练习握拳、手指关节屈伸等基本训练动作,之后依据患者的训练效果及恢复质量逐渐开展肘关节屈伸、手臂摆动等肩关节被动训练,训练期间可给予患者适当的肩关节制动干预,以避免引发骨折端移位或复位效果不佳。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后的机体功能恢复情况。
机体功能恢复情况的评价标准如下:(1)优秀:护理后,机体骨折端基本复位且较为稳定,肩关节无活动受限、压痛等异常表现;(2)良好:护理后,机体骨折部位复位60%~90%左右,骨折端较为稳定,肩部存在轻度疼痛感,肩关节功能得到有效恢复;(3)尚可:护理后,机体骨折部位复位40%~60%左右,肩关节活动幅度较大时可出现局部疼痛感,肩关节活动受限;(4)较差:护理后,机体骨折部位复位率在40%以下,内固定效果不佳,稳定性较差,存在骨折移位表现,疼痛感较为剧烈。
1.4 统计学
应用SPSS21.0软件对本文中出现的各项计数资料(X2检验)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P<0.05为对比数据差异明显。
2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机体功能恢复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png)
3 讨论
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是锁骨骨折患者的常用治疗术式,多数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均可得到较为显著的治疗干预效果,但仍存在一定的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进而可对患者的预后康复质量及骨折部位功能恢复情况均带来一定影响,因此于手术治疗基础上,同步为患者开展积极的临床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综合护理干预作为一种护理内容较为全面的临床护理方法,其可依据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开展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进而使整体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可明显改善预后恢复效果[3]。本文研究结果亦证实了于钢板内固定锁骨骨折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
总而言之,综合护理干预在钢板内固定锁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突出,可有效提升机体功能恢复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燕.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锁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和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分析[J].黑龙江科学,2020,11(24):78-79.
[2]冯宪英.综合护理干预对不稳定性锁骨骨折术后疼痛与并发症的影响[J].系统医学,2020,5(11):164-166.
[3]赵艳.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护理干预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2):14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