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法”在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7期   作者:劳燕飞 周金慧 韦丽娇
[导读]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高危药品管理的应用效果。
        劳燕飞 周金慧 韦丽娇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 广西南宁 530021
        【摘要】目的:探讨“五常法”在高危药品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作为高危药品“五常法”管理试点病区,比较“五常法”实施前(2019年)及实施后(2020年)结直肠肛门外科高危药品质量检查不合格率及护士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五常法”管理模式后高危药品质量检查不合格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7%,实施后为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危药品管理中应用“五常法”护理管理模式卓有成效,能显著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药品管理质量,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关键词】高危药品;五常法;管理;效果
        高危药品又称“高警示药品 ”,是指本身毒性大,不良反应严重
或因使用不当极易发生严重后果甚至威胁生命的一类药物【1】,如果高危药品管理不到位,在救治过程中,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过程中容易出现给药错误,发生不良事件,给病人带来额外的伤痛和经济负担,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为保证药品合理使用、促进临床用药安全、保护患者切身利益,应加强对高危药品的管理。“五常法”管理起源于20 世纪日本企业的管理方法,并发展成为独特的日本管理方式[2]。“五常”简称“5S”,包括常组织(Structurise)、常整顿(Sys-tematize)、常清洁( Sanitize)、常规范(Standardize)、常自律(Self-discipline ),将“五常法”管理模式应用于高危药品管理中,不仅对提高药品管理的质量还能有效降低高危药品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我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将“五常法 ”应用于高危药品管理,效果显著。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护士共23名,均为女性,年龄20-45岁;工作时间1~ 29年;职称: 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7名,护师8名,护士7名;科室常备高危药品 12种。比较“五常法”实施前(2019年)及实施后(2020年)结直肠肛门外科高危药品质量检查不合格率及护士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1.2 方法
1.2.1树立“五常法”意识,成立管理小组
        成立“五常法”护理管理小组[3],即由护士长带头,与3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协作。管理小组参加医院“五常法”护理管理模式、高危药品管理等相关知识讲座,系统学习“五常法”内涵和实施流程,并组织科室全体护理人员反复进行知识培训,健全科室高危药品目录,树立全科“五常法”意识,掌握管理理念和提升管理能力,明确管理目标。
1.2.2常组织
        根据医院护理部、医务部和药剂科规定,整理结直肠肛门外科高危药品目录并备案,讨论制定结直肠肛门外科高危药品管理制度、高危药品质控单和安全用药流程,制定不良事件登记手册和上报流程。管理小组定期对病区高危药品质量检查[3],根据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质控监督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的安全用药,对风险进行评估干预,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4]。
1.2.3常整顿
        分析病区环境,计划统筹(划线定位),实施计划(规定放置方法),标示物品名称(目视管理),贯彻贮存原则。依据我院高危药品目录,设置单独贮存区域,固定位置,对于同种药品多种规格,包装相似等易混淆的分开放置,设明确标识。建立点账登记本,每周小清点核查,每月大核查总结,加强药品有效期管理,持先进先出,近期先用。观察其是否存在混浊和过期现象,存在上述现象需备案并及时处理[5]。用药严格执行双人查对,并告知患者及家属药品名称、药理作用,加强不良反应监测。
1.2.4常清洁
        清洁就是点检,也是保养。区域负责人及药品管理质控员每周进行区域卫生管理。保持药品储存摆放位置清洁干燥,加强对药品的审核,观察药品有无过期、变质,混放等,保持良好的护理治疗环境。
1.2.5常规范
        反复不断地坚持前面3S活动,进一步制定完善稽查方法和检查标准,维持5S意识。坚持上班5S一分钟,下班前5S五分钟,时刻不忘5S,养成坚持的习惯。
1.2.6常自律
        “五常法”药品管理人员要坚持以身作则,监督指导全科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的执行,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持之以恒,坚持每天运用“五常法”,使五常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1.3观察指标
“五常法”管理小组每周质控1次,每月护理不良事件汇报1次,统计实施后共计 48 次检查结果,并与实施前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 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合格次数、不合格率比较
“五常法”实施前后高危药品检查结果比较,实施后较实施前不合格率明显降低,差异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如下:

2.2不良事件次数比较
“五常法”实施前后高危药品不良事件发生次数比较,实施5S管理模式下不良事件次数发生降低,差异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如下:

3讨论
        “五常法”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高危药品管理中,健全了病区高危药品管理制度,使药品放置规范有序,警示标识明显,药品标识清晰,定期清点核查,保证账物相符,药品质量安全有效。全员坚持上班5S一分钟,下班前5S五分钟,保持护理治疗环境安全整洁,确保药品管理质量,同时督促护理人员严格规范执行高危药品给药流程,管理小组在管理质控工作中能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了用药安全。同时在实施“五常法”管理模式过程,也可发现护理工工效率得以进一步提高,全体护理人员参与其中,公共维护,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医护满意度、医患满意度较实施前提高。
参考文献
[1]邵在宏.“五常法”结合“目视管理”在高危药品管理中的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5):97-98
[2]徐立琴.“五常法”在神经外科高危药品管理中的运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7):101-102
[3]毛亚娣.“五常法”护理管理模式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2):127-128.
[4]伍燕飞,梁月娥,陈月清,肖玉凤.预见性护理联合放松疗法在患儿耳道冲洗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1):112-113.
[5]  顾美丽.五常法管理在肾内科危险药物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24):96-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