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行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对患者肺功能的有效改善分析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7期   作者:孙静
[导读] 目的:分析慢阻肺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对患者肺功能的有效改善
        孙静
        绥芬河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 绥芬河 157399

        [摘要] 目的:分析慢阻肺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对患者肺功能的有效改善。方法:随机选取自2018年5月~2020年5月间,本院接诊的136例慢阻肺患者,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分别对其实施常规护理(n=68),康复护理自我管理(n=68),分析两组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在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后,实验组FEV1(1.85±0.03)L>对照组FEV1(1.51±0.55)L,(P<0.05);实验组FVC(2.86±0.69)L>对照组FVC(2.22±0.36)L,(P<0.05);实验组6MWD(391.23±41.32)m>对照组6MWD(425.66±55.38)m,(P<0.05);实验组患者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阻肺患者在实施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后,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FEV1、FVC、6MWD以及提升患者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效果。
        [关键词]慢阻肺;康复护理自我管理;肺功能;生活质量

        慢阻肺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气流阻塞、反复发作以及逐渐加重等,严重时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目前对于慢阻肺的最佳治疗手段为机械通气、药物以及氧疗等,但部分患者由于受到病情发展的影响,从而出现不依从治疗等问题,因此就需要利用有效的护理手段来进行干预。本文选取自2018年5月~2020年5月间,本院接诊的136例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讨论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对患者的FEV1、FVC、6MWD、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作用,详情如下。
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自2018年5月~2020年5月间,本院接诊的136例慢阻肺患者,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各68例。
        对照组,男,女患者,各32例,36例,年龄最大者78岁、最小者65岁,中位年龄(71.50±1.22)岁;实验组,男,女患者,各34例,34例,年龄最大者79岁、最小者66岁,中位年龄(72.50±1.03)岁。基本资料对比结果无差异性,P>0.05。
2、研究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宣讲慢阻肺的相关疾病知识;用药指导以及心理干预等[1]。
        实验组实施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干预,包括:(1)住院管理,当患者在住院期间时,护理人员应当及时对患者讲解有关慢阻肺的相关知识,并对患者及家属开展呼吸康复指导,以此来提高护理效果。指导患者每日按摩云门、中府、尺泽等穴位,每个穴位按摩30次,2次/d,以此来对患者的咳嗽,喘息等进行缓解,指导患者学习缩唇呼吸或腹式呼吸,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2]。同时对患者加强用药指导以及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慢阻肺的发病原理,以及讲解用药方式,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护理人员要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告知患者不良情绪对治疗过程的影响,引导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2)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要及时告知患者复诊时间,用药方式以及饮食指导,并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3]。
3、观察指标
        (1)记录患者肺功能:FEV1(第一阶段呼气)、FVC(强迫肺活量)、6MWD(步行距离6分钟);(2)生活质量: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采用本院自制量表,测评统计)。
4、统计学方法
        取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差异性,当数据差异显著时(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肺功能对比
         在采用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后,实验组患者肺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慢阻肺作为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目前对于慢阻肺的最佳治疗手段为机械通气、药物以及氧疗等,部分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的发展,因此没有较高的治疗依从性,对此就需要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干预。通过患者的住院护理,对患者讲解有关慢阻肺的相关知识,用药指导,按摩穴位,指导患者学习缩唇呼吸或腹式呼吸,心理干预和出院后的用药指导,电话回访等方式,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效果。
        从表1、表2的相关数据我们可以得知,在慢阻肺患者的治疗中实施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实验组FEV1(1.85±0.03)L>对照组FEV1(1.51±0.55)L,(P<0.05);实验组FVC(2.86±0.69)L>对照组FVC(2.22±0.36)L,(P<0.05);实验组6MWD(391.23±41.32)m>对照组6MWD(425.66±55.38)m,(P<0.05);实验组患者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均高于对照组,(P<0.05),得到了较好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将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干预实施在慢阻肺治疗中,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肺功能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蔡东梅.慢阻肺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对改善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观察[J].中华养生保健,2020,38(8):109-110.
[2]袁雪源.慢阻肺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对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33):25-26.
[3]冯瑞林,阿迪莱·艾尼.慢阻肺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对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7):193-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