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
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500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应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PSVT患者96例,分为胺碘酮组48例和普罗帕酮组48例,对2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胺碘酮组有效率为91.67%略高于普罗帕酮组有效率为85.42%但差异不明显,心律转复前后,SBP和DBP情况稳定无明显变化(p>0.05)。胺碘酮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普罗帕酮35.42%(p<0.05)。结论:对PSVT的临床治疗应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临床效果均较为显著,但胺碘酮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普罗帕酮;胺碘酮;疗效;观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最常见的异位快速心律失常[1]。发作时患者常感心悸或胸内扑动感。症状轻重取决于原有的心功能情况、发作时的心率及持续时间。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现对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PSVT)患者96例,分为胺碘酮组48例和普罗帕酮组48例,胺碘酮组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 23~75岁,平均年龄 (46.4±3.5)岁;有心脏病史24例;合并冠心病者20例,高血压15例,预激综合征6例;普罗帕酮组中,男22例,女26例,年龄 22~73岁,平均年龄 (44.5±5.5)岁;有心脏病史27例;合并冠心病者18例,高血压16例,预激综合征7例。2组基本情况 差异不明显,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积极的常规抢救工作,给予吸氧,进行心电监护等。普罗帕酮组,给予普罗帕酮治疗,普罗帕酮 70 mg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中,缓慢推注,注射时间大于5 min。20 min未转复,行同样剂量第2次注射。胺碘酮组,采用胺碘酮治疗。0.9%氯化钠注射液或5%的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中加入胺碘酮, 5~7 mg,静滴30 min内注完。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记录及护理[2]。
1.3 观察与疗效判定标准 对2组治疗时药物起效时、复律时间进行对比,对治疗前后的心率和血压情况进行对比,对心律转复前后血压情况及不良反情况进行对比。有效:用药30min后,收律转复,心率维持 100 次 /min,临床症状缓解[3];无效:用药30min后心律未转复或转复后又短时复发,窦性心律的持续时间在 10min 以内,或者是血流动力学恶化。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结果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 <0.05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2组患者转复时间、复律时间对比
胺碘酮组48例,药物起效时间(10.69±2.19)min,复律时间(13.42±3.62)min; 普罗帕酮组48例,药物起效时间(20.97±2.96)min,复律时间(27.03±8.11)min;胺碘酮药物起效和复律时间明显更短,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
2.2 疗效对比
胺碘酮组48例,有效44例(91.67%),无效4例(8.33%),有效率为91.67%;普罗帕酮组48例,有效41例(85.42%),无效7例(14.58%),有效率为85.42%;2组对比,胺碘酮组有效率为91.67%略高于普罗帕酮组有效率为85.42%,组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价值(p>0.05)。
2.3 2组患者心律转复前后血压情况对比
胺碘酮组48例,治疗前SBP(108.34±1.25)mmHg,DBP(91.35±1.89)mmHg;治疗后SBP(107.87±2.16)mmHg,DBP(90.15±1.03)mmHg;普罗帕酮组48例,治疗前SBP(107.55±1.97)mmHg,DBP(90.66±2.11)mmHg;治疗后SBP(106.77±2.01)mmHg,DBP(91.52±1.33)mmHg;2组患者心律转复前后,SBP和DBP情况稳定,无明显变化,组间对比无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2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胺碘酮组48例中,发生低血压2例(4.16%),心动过缓1例(2.08%),恶心呕吐1例(2.08%),总不良反应发生率8.33%;普罗帕酮组48例中,发生传导阻滞4例(8.33%),心动过缓4例(8.33%),窦性停搏5例(10.42%),恶心呕吐3例(6.25%),低血压1例(2.08%),总不良反应发生率35.42%;胺碘酮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普罗帕酮35.42%,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PSVT阵发性发作时常感到心悸或胸闷。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原心功能、心率和发作时间。无器质性心脏病发作时仅有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普罗帕酮具有较强的膜稳作用,能延长窦房结和房室结的有效不应期,降低心肌自律性。它还具有一定的β受体阻断作用和钙拮抗作用,因此还可以起到增加血流量、抑制心肌收缩的作用[4]。胺碘酮是一种含碘的苯基呋喃化合物,其结构与甲状腺素相似。它对心脏有直接作用,通过非竞争性阻断交感神经产生间接作用。它有抗心律失常和抗心绞痛的作用。静脉给药的主要电生理作用是减缓房室结传导和延长不应期。
本研究中,胺碘酮组有效率为91.67%略高于普罗帕酮组有效率为85.42%但差异不明显,心律转复前后,2组患者SBP和DBP情况稳定无明显变化。但胺碘酮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普罗帕酮35.42%。
总之,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PSVT治疗效果均较为显著,但胺碘酮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善丽. 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对比分析[J]. 中国处方药, 2017(11):91-92.
[2]黄萍. 静脉滴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5(26):17-18.
[3]丁淑婧, 张建华. 胺碘酮与心律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对比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 7(010):1217-1217.
[4]杨安勤, 郭玲. 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效果及安全性比较[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07):13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