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7期   作者:程书贵
[导读] 目的:研究探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
        程书贵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68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治疗的患者80名,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传统治疗,观察组(40例)采取外周血管介入治疗,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为82.5%,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大咯血患者进行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效果较好,可以增强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临床疗效
        大咯血是现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主要是指患者的肺组织或者是声门下面出血,且一次性出血量大于600ml,导致患者出现大咯血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支气管扩张或者是肺结核,要及时治疗,以免出现休克、窒息症状[1]。传统的内科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见效慢,且治疗后容易复发;手术治疗主要是切除患者的出血肺叶,风险较大,并发症较多,会导致患者肺功能受到影响,局限性较大。为此本次研究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治疗的患者80名,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资料与病例选择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治疗的患者80名,每组40例。观察组年龄20-69岁,对照组21-70岁。两组一般情况比较P > 0.05。纳入所有符合大咯血诊断标准的患者。排除不能交流的,排除资料不全的。得到伦理委员会批准和家属同意。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40例)采取传统治疗,为患者检查血常规、监测生命体征,给予患者酚妥拉明10ml,溶于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如果没有冠心病肺心病等症状,则可以给予患者垂体后叶素注入,使用剂量为5u,注入20ml生理盐水中,静推治疗,同时给予患者抗生素和止血药物缓解出血症状,控制病情。
        观察组(40例)采取外周血管介入治疗,从混着的股动脉穿刺5F导管,在椎体水平位置确定支气管动脉主干,在造影下确定病灶位置的血供情况,对于需要3F导管的患者,在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前,经5F导管并借助3F微导管的同轴技术,栓塞材料选择颗粒或者是明胶海绵,在结束后需要进行二次造影,观察患者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情况,是否供血正常,并进行肋间动脉和侧支气管动脉的造影。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疗效。
1.4判断标准   
        显效:表示治疗后患者的出血停止,并且三个月内没有再复发;有效:表示治疗后患者的出血量减少,痰中有血,咯血次数减少;无效:表示咯血次数和量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或者是患者病情加重,咯血更多[2]。  
1.5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进行统计;计数用n(%),X2检验;计量用(x±s),t检验;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为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大咯血是现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呼吸系统比较多发的一种并发症,病因较多,例如循环系统异常、外伤等,都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大咯血,主要的表现有咯血、咳嗽、呛咳、发热或者是胸痛等,都有可能引起大咯血。通过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可以会发现囊肿、环状阴影等症状,大咯血一般情况下发病较急,病情发展较快,治疗起来相对比较困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临床死亡率较高,因此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改善预后,让患者早日康复出院[3]。以往临床上治疗的时候主要是给予患者药物治疗,或者是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虽然也可以缓解症状,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因为药物治疗见效慢,且不能彻底止血,治疗后容易复发,尤其是对于生命体征监测不稳定的患者,或者是肺功能指标不稳定的患者,可能会导致其出现呼吸衰竭,增加死亡率。手术治疗可以识别咯血部位,彻底止血,但是手术的创伤较大,可能会加重出血症状,且患者恢复较慢,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本次实验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为82.5%,P<0.05。该方法治疗创伤小,操作起来简单方便,疗效显著,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支气管动脉栓塞症状,使用的材料为明胶海绵,可以永久使用,改善病灶供血动脉再通,建立侧支循环,促进血管再通,可以减少复发;且介入栓塞治疗可以充分了解患者的血管解剖结构,操作起来简单方便,可以在透视下确定患者的病变部位血管,了解血供情况,再进行对症治疗,减少手术风险,可以充分避开患者的食管血供,减轻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可以精确到达栓塞部位,以免栓塞剂回流,增强疗效,提高止血效果[4]。
        综上所述,对大咯血患者进行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效果较好,可以增强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濮芸健,盛江,郭威.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探讨[J]. 中国社区医师,2020,23:74-75.
[2]赵小锋,康志龙,孙月.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10:70+72.
[3]刘要先,宋太民.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05:101-102.
[4]韩慧,刘斌.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山西医药杂志,2019,14:1701-17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