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峰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乌兰察布电业局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 012000
摘要:配电网与用户之间具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最末端,其运行的质量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影响,由此可见,对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与配电运行管理进行相关性分析十分重要。这需要电力企业对此进行高度的重视,结合配网自动化建设与配电运行管理进行讨论、分析,最终提升配电网的整体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建设;配电;运行管理
0引言
配电自动化是指利用计算机、电力和通信技术对配电网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分析、控制、调节和管理的技术。配电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对于提高供电稳定性、供电质量和供电企业业绩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1当前我国配网自动化建设工作概述
从时间上来看,我国的配网自动化建设比西方晚了将近半个世纪,直到20世纪90年代,配网自动化建设才在我国一部分地区崭露头角。但是起步晚并未影响我国配网自动化建设的发展速度,在借鉴国外先进、成熟的技术和经验的同时不断加大自主研发力度,目前我国的配网自动化建设已初有成就,基本解决了原有配电网络在运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现阶段,配网自动化建设在我国还是比较热门的话题,关于建设的基本目标和评价标准也已基本成型,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已满怀热情和希望在抓紧时间研究和实践。但是,我国的配网自动化建设毕竟起步较晚,较快的发展速度不能改变我国配网自动化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的实际,在许多具体的建设问题上,社会各方还未达成较广泛的共识[1],而且,实际的应用多在较发达的城市,覆盖范围十分有限。
2配网自动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2.1理论与实践脱节
由于起步较晚,我国在配网自动化建设中比较注意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以期实现跨越式发展。但是在实际中,不少专业人员只知道埋头学习理论而忽视了学习目的,成了夸夸其谈的“学者”,出现理论“过硬”问题。
配网自动化建设理论在转向实际操作时也遇到了困难,主要原因有2个方面:(1)主观上,理论知识不足。有人学得充分却不用,有人想运用却因学习不足而无法开展,这一矛盾现象真实地出现在我国配网自动化建设的进程中。(2)客观上,技术和资金水平达不到要求。配网自动化理论的运用需要有相应的技术水平和强大的资金支持。虽然配网自动化建设得到了国家和供电企业的大力支持,但技术的提升需要一个过程,这样学到的先进理论与实际运用就出现了脱节;另外,广阔的地域对于全面实行配网自动化的资金要求非常高,一时也难以实现。
2.2配套设施不足
配网自动化是一个涉及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通讯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统计等多个领域的综合的、系统的工程,因此,在具体建设中,对保障工作要求特别高。可以想象要具备涉及这样多领域的专业人才和设备实属不易,如何解决这一客观难题,势必关系到配网自动化建设的进程和质量。
2.3管理制度落后,管理水平较低配电自动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广,管理难度大,对管理者的管理水平要求非常高。特殊岗位需要特殊管理,但不少电力企业在管理时并未根据建设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而是将原有的管理体制生搬硬套。低效的行政管理和死板的人事制度降低了一线配网自动化建设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为他们的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致使工作效率低下,建设速度和质量受到影响。
2.4统筹协调工作不足,整体把握性差
配网自动化作为一种前沿技术,其新颖性决定了对它的建设必须把握好力度,慢慢地积累和深入,逐步进行深化和提升。现实操作中,不少供电企业暴露出统筹协调能力不足的缺陷,只顾对具体项目进行研究和建设,却忽视了对整体核心的把握,使建设工作出现偏差。整体把握的不足、建设核心的不明确和统筹协作的不力,极易使配网自动化建设陷入混乱,失去重点,造成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浪费。
2.5具体技术层面的不足
当前我国配电自动化技术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具体方面:(1)多数电力企业缺少高端操控技术和高性能的设备设施。(2)配电网的许多设备都需要在高山、丛林等危险复杂的地方进行安装,由于安装技术的落后和对安装设备保护力度的不足,使配电网的运行效率、质量以及安全受到了影响。(3)对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灵活运用不足,也没有具体有效的维护升级方案,对突发问题的处理能力较弱。(4)采用综合的通讯方式,降低了通讯的安全可靠性。(5)对电源的操作及控制技术不成熟,影响了配电网络的稳定性。
3加强配电运行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3.1加强配网自动化工程的人才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保证配网自动化建设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要努力培养理论与实践能力都过硬的人才。首先,在观念上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认识到高级专业的人才对配网自动化工作的重要作用。其次,加大对人才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为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最后,重视对人才的引导和任用。要时刻提醒他们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其运用到配网自动化建设的具体工作中去,而且只有充分学好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投入实际工作;对于优秀的人才要积极重用,避免造成人才的浪费和流失。
3.2完善配套设施,做好保障工作
电力企业要注意提高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以及通讯技术水平,完善地理信息统计系统,做好与配网自动化建设配套的服务工作。措施有:购入先进的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并做好更新和维护工作;与高校进行合作,定期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多吸收高校的专业人才,实行定期培养和委托培养。
3.3改善管理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电力企业要结合配网自动化建设工作的实际,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特定的管理制度,尽最大可能提高工作效率。(1)设立独立的管理部门。在电力企业总的管理结构下,再专门设立一个由具有配网自动化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的管理机构,做到管理专业化。(2)做好电力设备的更新和维护工作。定期对设备进行故障排查,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重视计算机数据的整理和清理工作,聘请专业的运营商进行维护和升级,确保数据的准确和安全[3];提高设备具体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减少人为因素对设备造成的损害。
3.4做好统筹规划工作
越是像配网自动化建设这样的系统工程越需要做好统筹规划工作,从整体上出发,在细节上着手。(1)把握整体核心,保障建设方向。要把握好配网自动化建设工作的核心,在核心建设的基础上推进整体建设速度,避免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细好资源的整合配置工作,将发达地区闲置的电力资源应用到落后地区,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3.5解决具体操作技术问题
先进优良的具体操作技术能保障配网自动化建设的流畅与顺利。(1)购买性价比较高的操作设备,便于学习操作技巧。
(2)单一通讯模式与多项通讯模式相结合,效率、安全两手抓。
(3)引进先进的电源控制技术,避免电源的不稳定。(4)选用与整体工程相配套的光纤或电缆,保证通讯的畅通。(5)当具体的电力输送出现问题时,采取数据传输的方式来进行处理。
4结语
总之,配网自动化已成为电力工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加强对配电运行的管理工作是推进配网自动化建设的重要举措,相信在国家的支持和电力企业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的配网自动化建设一定会不断进步,推动整个电力事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韬.实施配网自动化与提高供电可靠率的初步认识[J].云南电力技术,2005(4)
[2]罗涛,周在良.配网自动化在电网中的应用[J].硅谷,2010(24)
[3]钱成兵,苏娟,董志玲.配网自动化的建设应用[J].农村电气化,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