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策略的分析 方倩倩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2月   作者:方倩倩
[导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形式逐渐从传统的应试教学方式过度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向。而语文阅读又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重点。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内在气质,就需要教师改变阅读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有效阅读。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展开分析。

方倩倩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民族实验小学  252800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形式逐渐从传统的应试教学方式过度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向。而语文阅读又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重点。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内在气质,就需要教师改变阅读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有效阅读。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 (2021)02-087-01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现状
        (一)应试教育观念依旧存在,学生学习敷衍
        很多学生还处在应试教育模式当中,认为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只要学习考试范围内的知识就行了,很少学生会继续学习。这种观念就会导致学生学习语文只停留在表面,没有钻研的精神。而现如今的教育模式在慢慢改变,从前的应试教育弊端逐渐显露出来,而素质教育的优势在慢慢增加,现如今的语文教学也在向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靠近。这就使得那些没有深入学习的学生劣势展现出来。而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谈吐气质、扩增见闻,为日后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所以教师们要重视高年级学生阅读的教育,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师处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没有创新
        虽然如今教育部提倡素质教育,多元化发展,但是之前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及根深蒂固,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创新和改变。虽然学校和教师也在迎合横向分层的阅读教学模式,但是没有多元的教学方式,仅仅靠传统的课堂教学还是不够。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师对于阅读仅仅点到考试的范围,未能拓展学习,这样学生会缺乏自己的思考,等着老师的阅读感悟,学生容易养成惰性思维。教师应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阅读,先行思考,随后对学生的思考展开补充说明,帮助学生养成思考的好习惯,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素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巧借留白,体验想象
        知识本身是极其丰富生动的、不设限的,所以展现语文知识的方式不仅仅只有传统教学传授。留白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通过留白的方式,让学生深处自己的想象之中,想象课文中作者所处的境地以及所抒发的感情,这样能够更好的让学生接受课文中传达的情感,也能够让学生设身处地进行想象。例如《我变成了一棵树》的课后问题“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等。如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能利用好文本的“留白”,围绕一个知识或情感点,引导学生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或联想,化简为详,化虚为实。


既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使得文学形象更加深刻隽永,同时又促进了学生的想象能力、阅读能力,乃至写作能力的提升。当然对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还可依据文本特点,通过情境创设,媒体辅助等手段进行有效达成。本文例谈的几种方法实为引玉之砖,旨在引起小学语文教师对想象单元精读课文教学和学生想象能力培养的思考及探究。
        (二)通过单元导读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教师想要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就应该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通过学生欣赏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处理好“精度文”和“略读文”的关系,充分体现“学”与“习”的过程。单元导读就是一种能快速了解语文单元学习重点的模块。单元导语点名单元语文要素,明确单元各模块之间的功能,把握单元各模块之间的联系。精读细读,举一反三。充分运用助学系统开展教学,研究课后练习题目,体会编者编写意图。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迁移运用,进行批注,利用批注的方式指导学生阅读,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交流平台与单元导语互相呼应,贯穿语文要素的教学。实时运用资料袋的运用,阅读链接是统编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升阅读能力。
        (三)以游戏、图片等方式帮助学生创新思维
        《大自然的声音》以猜声音的游戏导入,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融入了课堂。在教学中,同时教师巧妙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播放了小溪、河流、大海的不同的声音,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了水是大自然的音乐家,然后又让学生以各种形式的读,了解从小溪到大海的声音的变化,让学生从声音的变化中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这种方式既能让学生声临其境进行想象,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阅读《司马光》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出示图片,让学生联系已有的学习经验,简单的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并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从而在走进文本情境中深入理解故事内容,并引导学生复述故事。例如,在阅读《月光曲》时,教师可以用PPT的方式去介绍贝多芬的生平资料以及月光曲的编曲背景,让学生了解月光曲背后的故事,其次再通过音乐播放器在课堂上播放《月光曲》。让学生身处其中聆听曲目,去想象贝多芬在那个环境中弹此曲的意境以及思想感情,深入其中去感受月光曲的魅力,引起学生对月光曲以及贝多芬的好奇。让学生带着想象进行阅读,增加他们的情境理解能力。
        三、结语
        立足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是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目标。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继续注重对阅读教学策略的优化与指导,提高学生阅读效益,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感悟。
参考文献:
[1]刘晓军.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分析[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2]叶七笑.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分析[J].课外语文,2020(30):133-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