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腾
石河子大学 新疆石河子 832000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骨科患者术后护理过程中采用康复锻炼方式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选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骨科接受护理治疗的40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医护人员将4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有20例。其中医护人员对观察组患者采用1~8周康复锻炼,对照组患者不接受任何方式康复训练,采取自然恢复护理治疗。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医护人员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20例患者中有17例患者属于完全无肢体障碍,而另外1例患者属于轻度肢体障碍,骨科患者康复率达到94.44%。而对照组20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属于完全无肢体障碍,而另外3例患者属于轻度肢体障碍,骨科患者康复率达到83.33%。结论:医护人员通过对两组骨科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后,可以发现医护人员对骨科患者采用康复锻炼,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肌肉和关节康复效果,采用动静结合护理治疗方案,从而有效的提高骨科患者康复率。
关键词:骨科术后护理;功能锻炼;康复锻炼
0、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康复医学技术相关理论知识不断完善,康复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康复锻炼方案在对骨科患者术后护理治疗过程中具有较明显的效果,康复锻炼方案可以有效提高骨科患者康复效率,降低骨科患者伤残率[1]。医护人员需要根据骨科患者自身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护理锻炼方案,采用循序渐进的护理过程中,在康复护理锻炼过程中注意锻炼动作,避免动作不当造成伤害[2]。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主要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骨科接受护理治疗的40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医护人员通过将4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每组患者各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有12例患者属于上肢骨折,有8例患者属于下肢骨折,男性患者有10例,女性患者有10例,患者年龄在22~3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0.20±7.19)岁;而观察组中,有12例患者属于上肢骨折,有8例患者属于下肢骨折,男性患者有11例,女性患者有9例,患者年龄在25~37岁之间,平均年龄在(29.54±6.42)岁。本文通过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后临床恢复情况等基础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不存在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
1.2方法
医护人员通过对4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每组患者各20例。医护人员对对照组骨科患者采用的是常规基本护理方案,任其患者自行恢复。而对观察组骨科患者在常规基本护理方案的基础上适当的进行康复锻炼护理治疗方案。由于,骨科患者术后在1~2周之内患处肢体肌肉会主动收缩康复,因此患处上下附近关节不进行康复锻炼,而其他部位关节通过采用康复锻炼,可以有效的达到消除肿胀症状,有效的避免控制骨折处肢体肌肉出现移位现象。骨科患者2周后可以适当的活动骨折患处四周关节,根据患者自身康复情况可以适当的增加锻炼范围和锻炼强度。骨科患者在进行康复护理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实时关注患者的锻炼情况,避免患者出现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等情况。当骨折患者伤患位置愈合康复后,接触固定物后,需要加强患者锻炼骨折肿胀部位以及关节僵硬部位,医护人员通过加强锻炼骨科患者关节活动范围,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康复效率。由于在康复锻炼过程中骨科患者需要忍耐疼痛,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对骨科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实施关注患者的康复训练情况。在康复护理训练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告知骨科患者骨折部位若长期固定,将会导致关节部位出现僵硬、挛缩等现象,关节若长期不运动,将会出现脂肪增生,严重将与骨头患处发生纤维粘合,从而导致骨折患者丧失运动能力[4]。
1.3治疗效果判断标准
医护人员在对骨科患者进行护理治疗过程中,通过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记录,本文通过将骨科患者护理效果分为两类,分别为:(1)治愈:完全无肢体障碍;(2)无效:轻度、重度肢体障碍。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来对数据进行研究处理,计数采用率用(%)表示,计量资料(x±s)表示,检验用X2表示,t表示检验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医护人员通过对4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20例。其中,观察组20例患者中有19例患者属于完全无肢体障碍,1例患者属于轻度肢体障碍,骨科患者康复率达到94.44%。对照组20例患者中,有17例患者属于完全无肢体障碍,3例患者属于轻度肢体障碍,骨科患者康复率达到83.33%。医护人员通过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体见表1所示。
3、讨论
通过对上述两组调查数据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因此,可以分析出康复锻炼护理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局部疼痛感、消肿肿胀,有效预防患者出现肌肉萎缩等现象,加快促进骨科患者患处愈合恢复。骨科患者在进行康复锻炼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恢复情况以及对疼痛的忍耐度,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康复率。骨科患者在进行康复锻炼过程中由于十分痛苦,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实时关注患者心理状态,与患者常沟通,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让患者主动配合康复护理治疗,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在对骨科患者进行护理治疗过程中,通过采用康复锻炼方案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康复效率,为患者提供一些优质服务,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使患者积极主动接受护理治疗,医护人员在护理治疗过程中,告知患者一些护理成功案例,提高患者信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上被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瑞虹. 膝关节术后功能锻炼结合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探讨[J]. 家庭保健, 2017, 000(021):66,68.
[2]黄文, 李坤, 周璐. 骨科术后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体会[J]. 大家健康(下旬版) 2016年10卷12期, 240-237页, 2016.
[3]姚晓红. 浅析骨科患者术后的功能锻炼及康复护理体会[J]. 人人健康, 2017, 01(No.438):111-111.
[4]黄宇. 骨科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及康复护理效果评价[J]. 健康大视野, 2019, 000(014):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