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腹腔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护理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5期   作者:赵承繁
[导读] 目的:探讨腹腔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临床预防护理措施
        赵承繁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安徽芜湖   241000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临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对106例腹腔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3例患者治愈出院,2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再次手术后而治愈,1例患者死亡。结论:腹腔手术后实施预见性、精心而全面的护理可以降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保证手术成功,提高手术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腹腔手术;粘连性肠梗阻;护理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粘连或腹腔内粘连带所致的肠梗阻,其发生率占各类肠梗阻的20%-40%[1]。资料显示,腹部手术后发生腹腔粘连者达90%[2],而发生粘连性肠梗阻者占5%,预防腹腔粘连,一直是外科治疗的重要课题。我科于2018年1月~2019年10月对106例该患者施行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06例,男性66例,女性40例;年龄29~85岁(平均59)岁。腹腔手术:阑尾周围脓肿手术、直肠癌根治术、结肠癌根治术、胃癌根治术、腹部开放性刀伤手术、胰头癌手术、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等。发病时间:术后 7d~ 28天。

2结果

103例患者治愈出院,2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再次手术后而治愈,治愈率为99%。1例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3护理

3.1术后心理护理患者刚经历大手术,术后出现肠梗阻,患者长时间禁食造成身体极度虚弱、消瘦,心理上极易产生恐惧、烦躁心理,及对医生、护士的不信任感,患者术后对各种治疗、护理常常存在怀疑心理,行为上抵触治疗,表现不合作,护理人员要进行耐心细致的做好解释工作,努力取得患者的信任,积极配合护理治疗[4]。

3.2术后体位 术后麻醉作用消失,血压平稳后,采取半卧位,以促进肠管的复位和肠功能的恢复。

3.3胃管的护理禁食、持续有效胃肠减压 保持胃管通畅,定时抽吸胃肠道内积液积气,减轻腹胀,促进肠蠕动恢复。若发生肠梗阻,则每日从胃管内注入香油50-100ml,每日两次。



3.4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①妥善固定,防止脱落:绑腹带时避免引流管脱出,翻身或搬运时,注意保护,避免牵拉脱出。②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受压、折叠、扭曲,术后护士定时挤捏引流管,防止阻塞致炎性渗液积聚腹腔继发感染,继而导致粘连性肠梗阻。③观察记录引流管引流出液体的量、色、性质及有无沉淀物。

3.5 腹带的护理术后腹带护理极为重要,护士术后应勤于病房,随时监测腹带是否松弛失去减轻刀口张力的作用,同时又要严谨腹带过紧增加腹压而加重肠粘连。

3.6术后早期活动 术后24h即可开始床上活动。其方法是:①上肢运动。指导患者做上肢屈、伸、上举、握拳运动,10~20遍/次,2~3次/d。②下肢运动。一侧下肢伸直,另一侧下肢屈膝、屈髋,用手尽量抱膝,然后伸直,反复多次,双下肢交替进行。以主动活动为主,体质虚弱的患者可协助进行。每次10 min,3次/d。病情允许24 h后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

3.7腹部按摩 患者取仰卧位,屈髋、屈膝,护士用手紧贴患者腹部旋转式按摩,从脐部开始,由内向外,顺时针方向按摩2~3 min,再逆时针按摩2-3 min。20 min/次,3次/d。按摩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按摩手法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切忌粗暴。

3.8腹部热敷护理 于手术24 h后用红外线理疗器行腹部照射,30 min/次,3次/d,疗程10 d。

3.9低压灌肠护理若术后3-5d肠功能尚未恢复,腹胀,可行温盐水灌肠或甘油保留灌肠,直到肠功能完全恢复为止。

3.10 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取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负氮平衡,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或控制腹腔炎症。

4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需长时间禁食、大量补液,对患者的心功、肺功、肾功影响很大,因此对腹腔手术后的患者,护士要认识这一并发症的严重性,积极采取预见性、精心而全面的护理措施降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保证手术成功。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80.

[2]严志文,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8(14):54-56
        
[3]池金,李文静,术前焦虑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10,19(11b):23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