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华 李芳 李秋波 郭建芬 薛艳梅 杨巧艳
黑龙江省鸡西鸡矿医院,158100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29例手术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差异性,将其中15例患者命名为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另外14例患者命名为常规组(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护理满意度和患者疾病认知程度。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和疾病认知程度要高于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和疾病认知程度,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积极,能够降低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疾病认知程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术后肺部感染率;影响
肺部感染是患者肺泡、支气管末端和肺间质有炎性病变,属于严重并发症,常出现于手术后。引发肺部感染的原因主要是腹部入侵了致病菌,如病毒、细菌等,进而出现肺部病变。若未及时治疗肺部感染,就会提高病情的反复性,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肺部功能和生存质量。为此,本文将针对医院收治的29例手术患者进行分析,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将以医院一年内收治的29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差异性,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n=14)和常规组(n=15)。所有患者都需手术治疗且均签署知情权同意书,未有心肾功能不全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且临床资料齐全[1]。性别分布情况:常规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0:5,实验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9:6;年龄分布情况:常规组患者26-83岁(47.36±8.46),实验组患者25-81岁(47.93±8.83);疾病类型:常规组5例直肠癌、4例乳腺癌以及6例甲状腺癌,实验组4例直肠癌、5例乳腺癌以及5例甲状腺癌。采用spss25.0软件统计处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高。
1.2方法
给予常规组常规护理如下:手术前,护理人员要多访视患者。手术中护理人员也要将手术各项操作的作用和注意事项讲解给患者听,对患者的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手术后,护理人员要将相关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并指导患者服用药物等。
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如下:1)手术前护理:宣传健康教育知识,护理人员要从患者的疾病情况出发,给患者讲解术后感染的知识、出现感染的原因、预防肺部感染的方法等,让患者正确认知疾病相关知识。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积极主动提出疑惑,并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回答患者的问题。护理人员要重视对患者的情绪变化进行观察,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让患者用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2)手术中护理:医护人员要坚持无菌操作的原则,从整体出发,减少手术后感染的风险。从患者的需求出发,调整患者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让患者感觉到一定的舒适度。护理人员还要准确完整第准备好手术室所需要的器械和急救用品,以便更好地协助主治医师,顺利开展手术治疗。3)手术后护理:完成手术后,护理人员要及时告知家属患者的治疗结果,对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情况进行观察,待患者意识清醒后,指导患者咳嗽和咳痰,加快患者肺功能的恢复,同时帮助患者训练深呼吸。若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现象,护理人员要严格观察患者的痰液性质和肺部干湿啰音等情况,若有必要,可用X线帮助患者确诊。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护理满意度和患者疾病认知程度进行观察。肺部感染程度:轻度、中度、重度。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用t进行检验,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用x2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肺部感染率对比
由表1可知,在肺部感染率上,实验组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png)
2.2 护理满意度对比
经过护理后,患者非常满意情况:实验组占64.28%(9/14),常规组占40.00%(6/15);患者满意情况:实验组占21.42%(3/14),常规组占20%(3/15);患者不满意情况:实验组占14.28%(2/14),常规组占40%(6/15);总满意度情况:实验组占85.71%,常规组占60%。实验组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疾病认知程度对比
经过护理后,患者的对疾病的知识有一定了解,其中,疾病认知度非常高:实验组占57.14%(8/14),常规组占33.33%(5/15);疾病认知度一般:实验组占35.71%(5/14),常规组占13.33%(2/15);疾病认知度差:实验组占7.14%(1/14),常规组占53.33%(8/15)。疾病总认知度:实验组占92.85%(13/14),常规组占46.99%(7/15)。实验组要显著比常规组高,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患者经过治疗后,很容易出现并发症,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肺部感染,呼吸困难、体温变化、咳痰等是其主要临床表现。患者的体质、手术入侵性、吸入有害气体等影响其肺部,进而引发感染,不仅不利于发挥手术的治疗效果,还会对开展预后工作造成影响,因而临床工作者需提高质量较高的围手术期护理服务[2]。护理干预属于综合性护理模式,它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借助护理诊断指导护理,再结合护理研究、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患者本身以及临床经验等制定针对性护理方式,最终达到预防并发症,加快患者术后康复的目的。本研究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在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三个环节宣传健康教育知识,疏导患者的心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等护理手段让患者深入了解疾病知识,防治不安全因素影响治疗效果,从而减少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3]。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4.28%,护理满意度为85.71%,疾病认知度为92.85%,而常规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6.66%,护理满意度为60%,疾病认知度为46.99%,实验组明显由于常规组(P<0.05),说明手术室护理干预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护理意义。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积极,能够降低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疾病认知程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晁云萍,郭丽燕.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皀影响分析[J].健康必读,2020,000(001):170-171.
[2]房槟,杨晨,王倩.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临床影响分析[J].饮食保健 2018年5卷1期,168页,2018.
[3]侯小平,徐东霞.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029(002):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