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建壹 王茂 杨盼
泸州市人民医院 胸心普外科 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肺癌术后促进有效排痰的护理对策。方法 本次研究64例胸腔镜下肺癌术后患者均为本院2018年5月-2019年12月接收,基于平行对照法分组,对照组(32例)采取常规排痰护理,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6.25%)比对照组(25.00%)低,差异明显(P<0.05);住院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疼痛评分、术后3d每日平均排痰量方面,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优,差异均明显(P<0.05)。结论 胸腔镜下肺癌术后,在进行常规排痰的同时联合综合护理方法,可加快痰液排出速度,减少住院花时间及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而且能够尽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采纳与推广。
【关键词】有效排痰;胸腔镜;肺癌;手术
近年,肺癌患者越来越多,并呈增加趋势,该病在恶性肿瘤中占据首位。现阶段,手术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方法,及时将病灶切除,避免癌细胞扩散,使患者生命时间增加。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是近年用于治疗肺癌手术的新型微创方法,由于手术采取全身麻醉,胸部切口伴有疼痛现象,再加之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使得痰液清除难度增加[1]。为加快痰液有效排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尤其是肺部感染,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因而,本次研究针对胸腔镜下肺癌术后促进有效排痰的护理对策,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随机抽选2018年5月-2019年12月本院接收的64例胸腔镜下肺癌术后患者,以平行对照法为基准分组,对照组(32例)中,有17例男,15例女;最小年龄、最大年龄分别是40岁与63岁(51.32±3.15)岁;患病时长:1年至3年(1.75±0.43)年;观察组(32例)中,有19例男,13例女;最小年龄、最大年龄分别是38岁与62岁(51.29±3.21)岁;患病时长:1年至4年(1.73±0.41)年;基线资料方面,两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肺癌术后促进排痰方法,具体如下:常规吸氧,每分钟3L,同时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全身麻醉术后清醒后,帮助患者选取头高位休息,并深呼吸,利用吹气球方法对肺功能进行锻炼,术后指导患者及早进行床下活动,压迫气管,对咳嗽进行刺激等。与此同时,加强对血氧饱和度、心率等指标密切监测,确保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指导患者深呼吸,加快咳嗽排痰。对于咳嗽无力者,为患者提供祛痰剂、湿化痰液等,同时联合超声波雾化吸入,加快痰液排出速度,以肺部听诊状况为依据,增加巡视次数,加快痰液咳出速度,针对疼痛显著者,予以镇痛药物,按照医嘱为患者提供抗菌药物,避免肺部感染的发生。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综合护理方案。常规镇痛泵,进行48小时镇痛;予以镇痛排痰机,2次每日,每次进行15分钟,平均4小时叩击1次背部,叩背过程中,帮助患者排痰,五指并拢,手掌呈杯形,按照由下向上的方向依次叩击背部。每日进行2次常规吸痰,吸痰前联合叩背,同时采用体位引流,譬如左主支气管痰液吸出期间,更换右侧卧位,按照由下至上叩击左背约2分钟,然后进行平卧吸痰,与此同时,按照同样的方法吸出右侧主支气管,将派出的痰液放入到两杯中进行计算[2]。
1.3 观察指标
准确记录住院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疼痛评分、术后3d每日平均排痰量,并统计并发症发生状况,包括肺部感染、肺不张。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研究结果,(±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
2 结果
2.1 住院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疼痛评分、术后3d每日平均排痰量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疼痛评分、术后3d每日平均排痰量更优,差异明显(P<0.05),见表1。
.png)
3 讨论
现阶段,肺癌已经发展成为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疾病,关于肺癌疾病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在医学技术日益提高的背景下,传统开胸手术已经发展成为胸腔镜手术,该手术方法具有术后恢复速度快、创伤小等特点,深受医学研究人员及患者的重视,尽管胸腔镜手术有助于创伤减小,但是术后肺部分泌物,特别是痰液分泌,增加了护理难度[3]。
术后肺部有许多分泌物,原因如下[4]:首先,胸腔镜下肺癌手术于全身麻醉下开展,增加了术后肺部分泌物;其次,大部分患者是老年人,再加之术前具有慢性肺部感染时,导致炎性渗出增加;最后,术后,患者往往伴有肋间神经疼痛,过度咳嗽,导致疼痛不适感增加,所以有些患者配合度不理想,导致痰液堆积在肺内。所以,胸腔镜下肺癌术后排痰成为了护理人员关注的主要内容。本次研究中,在进行常规排痰护理的同时,联合吹气球、刺激咳嗽、雾化吸入、振动排痰等方式,能够加快痰液排出速度,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疼痛评分、术后3d每日平均排痰量、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优,差异明显(P<0.05)。
总之,胸腔镜下肺癌术后,在进行常规排痰的同时联合综合护理,有助于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朱雪娟, 程元骏, 杨文涛,等. 高频胸壁振荡排痰仪对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肺功能的影响[J]. 中国肺癌杂志, 2018, 21(12):885-889.
[2]陈柯宇, 颜美琼. 促进术后恢复综合方案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8, 34(24):1866-1869.
[3]孙立娥. 基于Caprini模型评价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肺癌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风险[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 26(6):801-805.
[4]杜菲, 叶枫林, 韩凤清,等. 形象化健康教育方案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 2018, 16(4):603-605+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