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下肺部分切除术后有效排痰护理措施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5期   作者:田梦
[导读] 目的:研究胸腔镜下肺部分切除术后有效排痰护理措施。
        田梦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   710114
        【摘要】目的:研究胸腔镜下肺部分切除术后有效排痰护理措施。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是80例行胸腔镜下肺部分切除术的肺癌患者,抽签法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纳入病例4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雾化、咳痰、吹气球等排痰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机械振动、镇痛泵镇痛、叩背等咳痰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对比P<0.05;实验组术后的引流管留置时间、血氧饱和度、疼痛评分、平均每日排痰量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参照组,对比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下肺部分切除术的患者实施有效的排痰护理,可促使患者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缓解患者疾病痛疼,促使患者尽快出院,节省医疗费用,值得推荐。
        【关键词】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排痰护理;临床效果

        目前临床治疗肺癌的方式主要为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将患者的病灶切除,以来组织癌细胞向其他部位扩散,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而胸腔镜下肺癌手术属于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方式,但围术期间需要进行全身麻醉,同时因肺部分泌的物质较多,胸部切口产生的疼痛较严重,患者极易在术后出现肺部感染。有研究显示,肺癌患者术后有效进行痰液处理,提高排痰护理效果,对患者降低相关肺部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1]。本研究主要分析胸腔镜下肺部分切除术后有效排痰护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的研究对象是80例行胸腔镜下肺部分切除术的肺癌患者,抽签法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纳入病例40例。参照组:年龄在42-68岁之间,平均年龄(55.63±2.19)岁;男和女的比例分别是23:17。实验组:年龄在41-69岁之间,平均年龄(55.55±2.18)岁;男和女的比例分别是22:18。所有患儿的肿瘤均局限在同一个肺叶中,肿瘤直径均小于5cm。实施手术的原则都只是进行单个肺叶切除与进行系统性的淋巴结清扫。本研究排除肢体功能障碍者、意识不清者、气管切开者、气管插管者。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P>0.05,可对比。
1.2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雾化、咳痰、吹气球等排痰护理,给予患者吸氧,氧流量为每分钟3L,监护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监测患者心率,如果患者的血氧饱和度>95%,要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来咳嗽排痰,如果患者咳嗽无力的话,可采取咳痰剂以及湿化痰液来提高咳嗽能力,还可以使用超声波雾化吸入方式帮助患者将痰液排出。在患者麻醉清醒后,摆放患者的体位为头高位进行休息;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指导患者进行吹气球锻炼,改善其肺功能。患者条件允许的要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压迫患者气管刺激患者。加强患者的巡视力度,如果患者疼痛不耐受可给予镇痛药。遵从医嘱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来避免发生肺部感染。
        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机械振动、镇痛泵镇痛、叩背等咳痰护理,采取镇痛泵镇痛,连续镇痛48小时;采取振动排痰机进行排痰,一天使用2次,每次用15分钟。每天隔4小时为患者叩背一次,促进患者顺利排痰,叩背时并拢5指,手掌呈现杯形,注意每次进行叩击都要有“空空”的响声,叩击时,护理人员注意腕关节要用力,由患者的胸廓边缘逐渐向中央进行由下向上的叩击,每天为患者进行常规吸痰,吸痰前给予患者叩背。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情况;对比两组发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血氧饱和度、平均住院天数等临床指标;采取《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评定患者的疼痛情况,评分越高表示痛疼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取SPSS 19.0进行处理,资料采取(x±s)、(%)表示,组间比较用t、χ2检验,当P<0.05表示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肺部并发症对比
        2组患者都未出现死亡病例,没有发生呼吸衰竭;实验组的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对比P<0.05,表1。

3讨论
        目前,肺癌已经严重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健康,该病的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治疗。胸腔镜手术因具有手术创伤性小、视野开阔、恢复快等优势被临床广泛应用。胸腔镜虽然能将患者的手术创伤显著缩小,但因肺部的分泌物极多,尤其是痰液分泌量大,导致患者极易出现多种肺部并发症[2]。因此,实施胸腔镜肺癌术后应当如何将痰液有效排出成为了临床护理工作关注焦点。
        有研究显示,有效排痰护理能显著减少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数[3]。而本研究为胸腔镜下肺部分切除术患者实施雾化、咳痰、吹气球等常规排痰护理后,再给予机械振动、镇痛泵镇痛、叩背等咳痰护理,通过多项有效的排痰护理后,让患者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对比P<0.05;实验组术后的引流管留置时间、血氧饱和度、疼痛评分、平均每日排痰量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参照组,对比P<0.05。可见行胸腔镜下肺部分切除术后实施排痰护理能够促使患者的疾病痛疼降低,减少患者肺部感染,减少患者的引流管留置时间,让患者尽快康复出院,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谢文娟,贾树艳.胸腔镜下肺癌术后有效排痰护理措施的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3):148-148.
[2]王世敏.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手术的护理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35):141-142.
[3]逵云潜.强化呼吸道护理对ICU肺癌手术患者术后排痰效果及肺部感染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3):141-1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