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梅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北京市海淀区 100039
【摘要】目的:对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心肺复苏后患者2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应用急诊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护理有效率,降低患者痛苦,有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诊护理干预;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不良反应
心肺复苏术简称CPR,是针对骤停的心脏和呼吸采取的救命技术。目的是为了恢复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1]。本研选取我院于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心肺复苏后患者对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进行观察和分析。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心肺复苏后患者2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在55至88岁之间,平均年龄(71.5)岁,病因:急性心梗5例,脑出血5例,肺栓塞4例,大面积脑梗塞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在55至88岁之间,平均年龄(71.31±5.6)岁,病因:急性心梗3例,脑出血3例,肺栓塞3例,大面积脑梗塞1例。实验组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在56至87岁之间,平均年龄(71.84±6.1)岁,病因:急性心梗5例,脑出血2例,肺栓塞2例,大面积脑梗塞1例。两组患者一般线性资料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P>0.05。
1.1.1纳入标准
(1)病情危急需要实施心肺复苏的患者;(2)经过患者家属同意参加本次实验。
1.1.2排除标准
(1)兼并多种慢性疾病的患者;(2)经抢救无效的患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需要医务人员提供常规护理,主要有生命体征检测以及并发症的监控,给予常规的健康宣教。
1.2.2实验组护理方法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提供急诊护理干预。主要包括:(1)心理护理。(2)生命体征监控。(3)脑部复苏护理干预。(4)气道护理干预。
1.3观察指标
1.3.1护理效果
显著:患者病症以及体征得到改善,没有出现并发症,身体状况平稳,没有生命危险。
有效:患者病症以及体征得到一定的改善,出现轻微并发症,身体状况略有波动,没有生命危险。
无效:患者病症以及体征没有得到改善,出现较严重并发症(如心搏停止等),身体状况较差,伴有生命危险。
1.3.2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记忆衰退、反应迟钝、烦躁、抽搐等。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获取患儿资料采用SPSS22.0系统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png)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住院护理期间,实验组出现记忆衰退、反应迟钝、烦躁、抽搐症状的患者分别为1例、0例、0例、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1/10);对照组出现记忆衰退、反应迟钝、烦躁、抽搐症状的患者分别为0例、1例、1例、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0%(3/10);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针对心脏骤停等紧急状况,采用心肺复苏抢救患者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心肺复苏的成功率高低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经过资料查证急诊护理干预效果较好[2]。其主要包括:
(1)心理护理。由于实施心肺复苏的患者往往病情严重,患者经抢救过后会遭受身心的巨大创伤,如若病情加剧那么患者和家属都会面临绝望,出现不良情绪,进而增加护患纠纷的问题出现[3]。所以护理人员针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要多沟通,缓解家属的不良情绪,积极引导患者配合治疗。
(2)生命体征监控。经过心肺复苏后,患者的暂时得以幸存,但是其病情严重时会随时变化,只有密切监控才能保证患者病情突然恶化时能够采取有效措施。
(3)脑部复苏护理干预。针对心肺复苏后患者,护理人员要保持病房内温度处于20℃左右,指导家属采取湿毛巾敷与患者额头、颈部等部位,降低脑部氧代谢率。
(4)气道护理干预。在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时,医务人员一定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4]。
本研究证明,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处,针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应用急诊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护理有效率,降低患者痛苦,有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孙侠逊. 急诊护理对心脏停搏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康复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8):162-163.
[2]罗莎莎,王会芳,尹艳君,漆月. 分析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影响[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7):165.
[3]张发家,许鑫,伍小莉. 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3):148-149.
[4]钟晓荣,张周鑫. 急诊护理流程在院前心肺复苏及无缝隙衔接急救中的应用[J]. 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3):4787-4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