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福龙
射阳县人民医院 江苏盐城 224300
【摘要】目的:讨论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总结其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接诊收治的3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统计推断法划分为2组,组别名称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5例,参照组患者应用的护理方式为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护理方式则为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救治死亡率以及急救用时、治疗总用时以及经费支出均优于参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提供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提升患者存活率,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护理效果明显,临床应用价值极大,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急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
在众多脑部创伤疾病中重症颅脑损伤是一种较为严重急性脑损伤病症,该症多由于外力撞击以及挤压脑部所致,一旦发生脑部损伤患者会立即表现为眩晕恶心、认知障碍、昏迷等症状,如若无法立即救治耽误救治时间极易发生脑部不可逆性损伤,甚至会出现死亡风险[1]。因此紧急救治措施以及有效的护理方法对保证患者身体健康,挽救患者生命有着重要意义[2-3]。传统的急诊护理方案,过程繁琐、调理性、针对性较差,极易发生浪费患者宝贵救治时间的情况,护理效果不理想。本文讨论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总结其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00例3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统计推断法划分为2组,组别名称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参照组中男性患者为10例、女性患者为5例,年龄25~64岁,平均年龄数值(44.9±2.1)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为9例、女性患者为6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数值(44.8±2.3)岁,2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给予参照组患者传统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其中包括为患者进行处理创口,对其开展全面的身体检查,对无法自主呼吸的患者给予人工吸氧,以及辅助患者快速就诊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具体护理方式为:首先创立急诊护理团队,其中主要成员构成为急诊科室主任医师以及领班护士作为组长以及副组长,该科室其他成员为团队成员。同是该团队对以往成功护理案例以及论文教材进行检索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进行整合形成护理大纲,并由相关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审阅,最终通过验证以及试行制定出最佳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护理路径。形成操作管理规定,将整套护理路径详细划分,完善成完整的急诊护理路径操作手册,由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该方案进行护理,执行每一条护理要求后予以签名确认。①院前急救护理:第一时间对患者展开全面的身体状况检查,基本掌握伤病情况,是否存在隐性创伤,并对其进行评价,随后依据评价结果为其进行相应急救措施。同时将患者转移病床准备好,将已探查出的病症情况反应给相应的科室,使有关科室提前做好救治措施并制定紧急救诊方案。②急救抢救护理:护理人员第一时间为患者建立输液通道,并对患者可见外伤消毒杀菌、止血包扎,同时对患者身体状态进行探查,如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为其进行人工氧气供给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并按照医生给出的药物使用指令为其进行静脉滴注,随后依据患者探查结果为其出具可行性强的护理方案。③化验样品送检护理: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的血液以及尿液样本进行抽取与采集,交由医学化验人员进行指标分析,由于患者为重症颅脑创伤因此多数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此时护理人员应辅助患者完成各项身体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第一时间告知相关主治医师。
1.3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在紧急救治过程中出现的病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比实施不同护理情况患者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其中死亡情况包括在救治过程中死亡以及住院诊治期间死亡。2)对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急救用时、治疗总用时以及经费支出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3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相关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两组患者的(急救用时、治疗总用时以及经费支出)实施t检验形式校准,对比表述方式为(均数±标准差)(x±s),两组患者的(救治死亡率)通过X2检验形式校准,表述方式为(n%)表示。P<0.05作为本研究统计学校准基线。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救治死亡率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png)
2.2两组患者急救用时、治疗总用时以及经费支出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急救用时、治疗总用时以及经费支出少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png)
3 讨论
颅脑损伤多由外部因素所致,在外伤中发生较为频繁,由于交通以及建筑业发展迅猛,造成颅脑损伤的患者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重症颅脑损伤是该症中病情较为严重的一种,具有受损组织较大、造成影响更强、高病亡率以及高致残率等特点[4]。因此为患者开展积极有效的救治方案,减少救治过程所用时间,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降低损伤程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为患者施以急诊护理路径可将护理程序进行精简,最大程度的提升护理的高效性,减少在护理过程中由于程序上分繁琐以及漏洞,以最短时间为患者提供最有效的护理措施[5]。本研究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患者较采用传统护理方式的参照患者在急救以及诊治用时上明显少于参照组患者,同时有效的降低了患者死亡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提供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提升患者存活率,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护理效果明显,临床应用价值极大,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夏小翠. 急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效果观察[J]. 智慧健康,2019,5(36):120-121.
[2]孟凡迪.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J]. 继续医学教育,2020,34(03):115-116.
[3]王燕玲,艾秀华,赵彬彬. 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07):781-784.
[4]杜厚倩. 急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6):77-79.
[5]申岩.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行急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6):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