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2月35期   作者:陈娟
[导读]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为初中数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主管部门越来越重视教学素养的合理性与规范性,
        陈娟
        重庆市綦江区通惠中学 401420
        摘要: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为初中数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主管部门越来越重视教学素养的合理性与规范性,初中数学教学是教师帮助学生打开数学知识大门的重要阶段,基于这种情况,新课程改革对此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教学研究
前言: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注重教学方式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时期的课堂条件,教师在课堂中应当充分地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当考虑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故首先介绍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其次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已经不再适用于新条件下的学生培养,但是部分教师没有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在教学任务和教学策略上出现了偏差,传统的数学教育强调结果的准确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解题过程中的思考,而且在不同类型的教学中形成了解题模板,学生碰到这种类型的题目就套用公式,根本不明白背后的意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逐渐投机取巧,失去自我思考的能力,学生的数学素养培育受到了重大的打击,学生在考试的压力下逐渐失去学习的乐趣,没有自身的驱动力,学生很难在进行知识学习的同时对数学素养进行锻炼。
        传统初中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首先是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狭窄,限制了学生的自身发展。虽然新的教学改革中提出了学生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素养方面的种种要求,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思想上的锻炼,教师注重学生的知识或者技能,由于时间紧张,教师没有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课程的安排,在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教育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教师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精神诉求,在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应当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才能对知识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但是教师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书本知识之中。其次,目前的初中数学教育与实际的生活脱轨,教师号召学生进行题目的练习来提升学生做题的熟练程度,但是这种练习严重缺乏生活实践,没有形成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素养,可以说数学教育是非常失败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浮于表面,没有掌握其精神层面的核心价值,这样的学习印象是不深刻的,经过短暂的时间之后,学生就会忘掉知识,这样的教育效率无疑是非常低下的。
二、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一)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初中数学的实际教学活动,很显然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关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性给予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在了解之后,讲解出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教学案例。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在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让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发现和提出,从而强化对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的培养。

与此同时,教师所选择的生活内容,也应该有着清晰明了的结构,其知识也应该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如此方能对学生的注意力进行吸引,从而能够在对学生的积极提问进行引发下,加强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进而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教学初三年级上册的《一元二次方程》时,就可以对一个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贴合的案例进行选择,而后以此案例为着手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如小明妈妈以一年定期的方式,在银行存入五千元,一年之后在不变利率的情况下取出两千元,剩余的钱和利息继续以之前的利率进行存入。在同样利率下,最后连本带利一共取出三千三百二十元。请问,存款的年利率是多少?在提出这样的问题之后,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逐步引导,让学生思考和分析该问题,使其能够在对解题思路进行明确后,对最终的结果进行合理运算。
(二)利用多样方式,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知识有许多特性,如抽象性、综合性等等。而初中数学学科素养又和数学抽象的逻辑推理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尤其是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随着其抽象概念的增多,学生要想理解也会更加的吃力。因而为了对学生良好理解数学知识一行为提供帮助,同时也是为了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可以对比较生动形象而丰富的教学情境进行创设,让学生直观地体会数学中的抽象知识,让学生能够在观看中,在脑海中对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勾画理解。而情境创设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既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也可以利用数学教具,还可以依靠对知识的语言表达。通过如此生动形象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集中学生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增强。
        以人教版初一年级上册第三章的《一元一次方程》知识为例。鸡兔同笼,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数学问题,此问题可以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教师在教授此章节知识时,就可以对鸡兔同笼的问题进行讲解。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孙子算经》上鸡兔同笼的原文进行展示: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其次,教师可以对古人皱眉思考的形象进行模仿,并请求学生的帮助,而后就需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对此问题展开思考。由于此种情境有着较强的新颖性,因而学生通常都会充满兴趣,而在学生的思考中,又可以充分地联系起方程的概念和实际问题。如此就能够让学生加强对抽象数学知识的思考,从而能够在其实际的逻辑推理过程中,促进其核心素养的有效性形成。
总结: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重视起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应该以核心素养为视角展开教学。对此,作为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师,就应当充分应用起各种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对良好的教学情境进行创设,并在对其问题意识的培养和探究能力的锻炼中,对其信息素养等各种素养进行发展。如此方能推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数学能力,才能在学生数学素养的增强中,达到对高效数学教学课堂的全面构建。
参考文献:
[1]林永强.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讨[J].中外交流,2020,27(13):393.
[2]李坤明.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文渊(小学版),2020,(7):854.
[3]温美雄.新课改视域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的优化[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23):155,1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