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培育下小学班主任落实劳动教育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4期   作者:阳运珍
[导读] 劳动教育是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新时代“五育并举”之一
        阳运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都附属小学 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劳动教育是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新时代“五育并举”之一,高质量的开展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劳动重要性等方面都具有显著意义。基于此,为从班主任角度找到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本文从个人小学班主任的从业经历与感悟出发,对新时代小学班主任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和有效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劳动教育
        小学阶段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可以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劳动技能,使学生形成劳动热情和对劳动人民的情感,进而促使小学生认识到劳动对自身、对社会发展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应该受到小学教育者的高度关注。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组织者,更应该有意识的利用班级资源和自身的角色扮演等优势,推动劳动教育的开展。
一、新时代小学班主任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一)核心素养教学的要求
        新时代的教育改革,要求从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核心素养层面强化学生培养,使学生更加适应未来社会,更加适应不可预测的成长环境。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都是新时代学生要实现全面发展所必须要掌握的素养,而劳动意识是学生实践创新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基于此,作为小学班主任,作为一名教育一线的工作者,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落实劳动教育。
(二)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最全面深刻
        班主任和学生的接触时间不再限定在固定的课堂、课节,与学生接触的形式也不再局限于问题的对答、知识的传授,使班主任相对于科任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更为全面。包括学生的性格气质、学习态度、智能水平、家庭环境、体质状况等多个方面。基于此,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个体劳动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劳动教育,使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另外,基于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判断也更为灵敏和准确。
(三)班主任与学生的校园生活最贴近
        小学阶段班主任角色贯穿学生的所有文化课以外的学习、活动时间,学生的所有校园活动几乎都由班主任组织、安排甚至直接的参与,同时班主任对班级的所有资源储备情况以及短期的规划情况等也准确的掌握。这决定班主任可以利用自身与学生的校园生活最贴近的优势,灵活的利用班级资源对学生展开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转化为班级日常运行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实现班主任工作与劳动教育的融合。
二、新时代小学班主任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
        班主任开展劳动教育具有必要性,那么如何开展才能够最大程度保证教育的效果达到预期呢?本人在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阅读整理的同时,结合个人的工作感悟提出以下开展策略。
(一)基于班级资源多样设计劳动形式
        要调动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热情,班主任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多样性。本人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形式:首先,劳动主题班会的组织。在班会组织期间要求学生准备劳动相关的小故事、文艺节目。在班会进行的过程中,先总体阐述主题班会开展的目标以及期待的效果,然后组织学生按顺序进行表演,使学生在参与表演和观看表演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受劳动教育,最后作为班主任总结出班会的主题,使学生利用一段较长的时间直观的认识劳动。其次,班级日常劳动的分配。

将班级日常运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劳动集中,如饮水机水桶的更换、室内及走廊卫生的打扫、黑板与垃圾的清洁等,然后进行小组的分配、评比、奖励,使学生在参与班级劳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光荣和喜悦。再次,校园劳动的安排。为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多样性以及劳动的乐趣,会不定期的与校领导沟通,安排学生参与到校园的劳动中,如校园食堂的清洁与服务、校园绿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场地布置等方面,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体会劳动的内涵。另外,筹划校外实践劳动。社会实践是学生难得的劳动拓展机会,班主任应该借此契机为学生提供清扫街道广告、清除农田杂草、服务孤寡老人、工厂一天体验等劳动渠道,使学生真正的走出校园,了解劳动的不易,进而尊重劳动成果。
(二)基于学生情况层次规划劳动程度
        小学班主任是最了解班级内部学生个体情况的人,要保证所涉及的劳动教育形式能够尽可能的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其应该基于学生情况又层次的规划劳动程度。例如,低年级的班主任在设计劳动活动的过程中,除要考虑劳动的难度、劳动工具与对象的重量、劳动的精确度要求等方面外,还要考虑学生的性格,胆子较小的学生应尽量避免分配需要独自完成的任务;还要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能较差的学生应在劳动时间或强度上着重的安排;还要考虑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较为富足或父母对孩子有过分宠爱现象的学生,应有递增形式的安排劳动且其劳动的频率应该相对其他同学更多等。需要注意的是,在规划劳动程度的过程中,班主任不能一成不变,也不能完全的依赖于主观的经验,而是应该有意识的结合学生的状态、反馈以及年级变化等进行不断的调整优化,使学生参与的劳动与学生的能力与需求相契合,为劳动教育的功能发挥奠定基础。
(三)基于沟通渠道向家庭劳动延伸
        在“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思想的影响下,部分学生家长认为学习的主要目标是摆脱劳动,而不是花费学习的时间参与劳动,所以家长在主观意识上对劳动教育的开展会有一定的抵触情绪。然而,班主任工作与家长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其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家长对班主任的信任,为家长进行说服教育,使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劳动教育之中,利用家庭环境为学生提供劳动的机会。此过程中班主任应有意识的加强与家长之间进行的关于学生在校劳动情况的沟通,在沟通中尽可能的接收学生家庭劳动的相关情况,使其能够更加客观地从全局把握学生的劳动教育规划;其次,主任应该在与家长的沟通中,了解家长对学生劳动教育所持有的态度以及意见,对其中存在思想较为偏激的家长应有意识地对其进行引导,如家访主题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方式。只有家长切实地参与到家庭劳动教育之中,才能够真正地发挥家长所具有的言传身教作用,才能够使学生在家庭教育中树立积极的劳动态度,并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劳动实践创新。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教学要求下,小学班主任作为对学生了解最全面深刻、与学生的校园生活最贴近、与学生的家长关系最密切的教育者具有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班主任要切实发挥自身的角色作用,优化劳动教育的开展效果,应从班级资源、学生关系、家长工作、关机管理、课程设置等层面,落实多样设计劳动形式,层次规划劳动程度,向家庭劳动延伸,调动学生劳动热情,构建多元教育体系。可见,班主任劳动教育的开展更为系统,需要班主任从细节上安排和筹划。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教育课教材[M].第1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20,71-73.
[2]郭明义,巨晓林,高凤林.劳动教育箴言[M].第1版,北京:工人出版社,2020,9.
[3]隋桂凤.隋桂凤与新劳动教育[M].第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14.
[4]何云峰,宗爱东.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青年学报,2019,07(01).
[5]胡佳新,刘来兵.回归生活力视域下的青年劳动教育[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39(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