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国庆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四中学 (广西 南宁 530001)
【摘 要】在立德树人这一理念的引领下,近年中考的命题除了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外更多的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察。本文结合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复习效率。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 中考复习
立德树人,科学育人是当今时代的教育主题。在立德树人这一理念的引领下,近年中考的命题除了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外更多的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察。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社会生活和时政热点紧密结合的学科,注重课外知识的积累和课内所学知识的结合。因此在中考复习课中,除了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脉络外,还要与生活和时政热点结合起来,以下是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成效的策略。
1.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由点到线到面进行系统复习。
零散的知识对于学生的记忆是不系统的,也不深刻的,在中考复习中,教师在复习一课书时应该要和学生梳理本课在整个单元中、整册书中的关系,指导学生理清每个单元、每一课和每个框题之间的关系,理出线索并用图表方式展示单元、课、框的关系,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即使不看课本,学生也能准确和简明扼要的了解课文的内容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在复习《坚持宪法至上》这一课包括《维护宪法权威》和《保障宪法实施》两个框题,维护宪法权威主要学习了宪法的原则,理解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从而明白为什么要坚持宪法至上,《保障宪法实施》主要是了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了解宪法的监督制度。主要是回答怎么做的内容。本单元的知识主要是让学生领会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坚持宪法至上。教师通过构建本课的知识框架,让学生了解本课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及关系,让学生对本课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2.精讲基础知识,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掌握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闭卷考试,与历史同堂分卷,面临中考,不仅道德与法治6本书,还要背历史、语文等其他科目的内容。如果所有题目都让学生背记,学生不仅背不下来,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对复习道德于法治会产生消极抵触,完全放弃复习道德与法治。因此,在复习中,对基础知识的精讲就非常重要了,教师在复习时根据教材内容,可以对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进行一句话概括,让每一个学生读两三遍就能记下来,如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兴。对于知识点较多的知识,教师在研究课标和近几年考题的基础上,根据能力层次要求,给学生明确重点识记题和非重点,大胆舍弃没有出现的考点。对于识记的基础知识还要加强记忆方法的指导,比如头记记忆法“爱
、团、爱、勤、自”来识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谐音记忆法“社(射)、人、中、马”来记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还可以从逻辑联想记忆法,即理解再记忆的方式,在复习中让学生记关键词、特殊句式,然后再拓展来达到记忆的目的。
3.对比区分,针对性进行易错易混知识归纳总结
同学们对一些易错易混知识总是记忆不深,容易混淆导致答题错误,教师在复习中,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合,可以让学生有效的避免错误,从而提高答题的准确率,例如在复习,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部分易混易错知识,教师可以采用表格式方式进行对比区分。

4.精讲精练,培养学生审题和答题能力
在初三的中考复习中,学生面临多学科的学习压力,教师要在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进行精讲 。但如果只讲不练,学生对复习过的知识如水过鸭背,基础不牢,难以培养学生的能力,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 也是教师获得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的主要途径,在精炼中,教师在试题的选择上切忌贪多,试题的选择可以是各省市中考试题,中考试题都是由出题老师反复斟酌得出的题目,相对比较规范和具有时效性,除了练习各省市的中考试题外,教师要针对中考的题型、分值结合时政热点认真出好每套试题,及时批阅,重点讲评,对于一些错的多的题目,可以建立错题库,让学生通过判断改错的等方式进行训练,在讲评过程中,通过对试题讲评的过程中,注重教会学生审题和答题,如中考试题考查的题型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选择题,在选择题中,应教会学生审题的方法:三审查,即审题干、审题肢、审设问(审题干和题肢的关系。解题的方法为:三排除即“排错误、排绝对、排不符。在非选题题中,应教会学生审题应先审审问再审材料,第一,明确题型是属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第二,审清考查的知识范围、第三,审清其他的限定词。教师在复习中和学生总结一些答题方法,比如辨析题,第一步判断正误,第二步回答课本观点并对材料进行分析;第三步进行总结。意义题的答题方法,连接词通常用“有利于”,明确主语:国家、社会、公民等,或者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角度进行作答。教师对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还应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真正掌握各类的答题技巧。
5.渗透时政热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答问题的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与时政紧密结合的一门学科,浏览各省市的中考题不难发现,重大的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 焦点问题是中考命题的典型素材,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比如,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抗击新冠病毒、扶贫攻坚战、环境保护、嫦娥五号等科技成就、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都是中考试卷中亮丽的风景线。 时政热点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所固有的特点。 在中考复习中必须予以重视。虽然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但如果教师一直要求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只围绕教材转,不仅不能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对信息的解码能力,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必然会使学生与社会脱节,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的效果明显会打折扣,一旦考到这方面的知识,学生根本无法得分。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将这些热点与教材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社会,建立“热点知识库”,教师可以通过课前时政新闻的播报和点评、课堂引入时政热点材料进行教学、试题选取时政新闻进行训练等方式让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这些热点,解决这些热点,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面对中考复习,学生任务重,知识点多而杂,学生心理波动大,需要教师研究教材、课标、研究学生;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耐心和细心来帮助学生科学备考,提高复习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高青兰,张建文,郑瑜.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 邹绍清.思想政治教学技术论[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39.
[3]蔡宏燕.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活而有效的研究[J].考试 周刊2017年A2期.
[4]段桃美.九年级思品中考复习方法和策略新探索[J].新课程导学.2016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