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香
湖南省隆回县鸭田镇渭溪小学 422208
摘要:思辨能力不仅包括对问题的思考和辨析能力,还包括归结能力,其所展现的是具有综合性的学力指标。思辨能力的培养当前已经成为素质教育视域下的教学核心目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思辨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该阶段中,学生受知识储备不足、思考能力偏弱等因素影响,在面对问题进行分析时更大程度上需要教师的帮助及引导,以此才能逐步将个人的思辨能力进行提升。
一、组织辩论活动,培养思辨能力
真理越辩越明,这指出了思辨在知识学习当中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思辨能力的培养,就要让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让学生在一系列的辩论活动当中,学会对理论知识进行客观理解,为知识的有效运用打好基础。辩论活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活动,在课程教学当中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改变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的情况,同时也有助于训练学生思辨能力。教师需要在课程教学当中精心选择辩论话题,抓住学生思考和探究当中的薄弱点,让学生通过辩论的方式学会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细致考虑问题的习惯,让学生把客观事实作为重要依据,在优化学生辩证思维品质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思维批判性以及缜密度。
例如,在教学我们和诚信在一起时,为了增强学生对诚信的认识,培养学生诚信品质,让学生学会辨别诚信行为,教师可以组织以讲诚信是否吃亏为主题的辩论活动。在辩论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结组,并根据各自的观点收集论据,学会综合考量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辨别美丑和是非的能力。在辩论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要注意做好总结和思维指导,避免学生出现理解偏差的情况。
二、围绕教材内容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情境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有两个具体的含义:第一,事件真实性体现在教学素材源于实际生活,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具有可信度;第二,真实的感受要求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使其通过自主思考,提高思辨能力,做出正确的行为决定。创设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时,教师要精心挑选,只有符合学生的认知和真实感受的情境才能逐步帮助学生树立道德与法治观。这样,学生才能从基础和自我身边做起,多思考、多理解,培养思辨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法来进行实际情况的模拟。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查阅教学课件,挑选真实的事件,确保案例符合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如面对陌生人怎么有效应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师先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影视剧中的片段:放学铃声响起,大家在教师的带领下排队离开教室,到校门口时大部分家长都在等候孩子,还有一部分学生自己回家或者去车站。东东左右张望了一会儿,没看到妈妈。这时走过来一位陌生的叔叔和他说:“你好,我是你妈妈的朋友,她有点事不能过来,叫我帮忙接你,和叔叔走吧,去找你妈妈。”此时教师点击暂停,要求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如果你是东东,你会和这位叔叔走吗?为什么?如果不走你会怎么做?”教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自由表达看法,但要以确保自身的安全为前提。讨论结束后,各组学生一致认为不应该直接和陌生叔叔走。有的小组提出询问对方自己家庭的信息,看是否真的是妈妈的朋友,有的小组提出可以要对方用手机给妈妈打电话,还有的小组则认为要去询问教师。教师先肯定各组学生的想法,然后依次提出建议,如询问信息时,可能对方已经调查过你的情况,能够说出家庭信息;要对方打电话,可能他会找“同伙”接电话,或者直接说打不通电话;寻求教师帮助的方式比较稳妥,可以让教师联系家长。教师应教育学生提高安全意识,不要贸然和陌生人离开。情境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面对类似问题时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使其从生活案例中学到经验,提高思辨能力、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
三、利用生活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以致其对部分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相应的道德或法治意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生活化的案例来帮助小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从而获得更好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的案例必须贴近小学生的现实生活,这样其理解起来比较简单,案例教学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以《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学之时教师可以用这样一个生活小案例来帮助小学生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小明家附近新建了一个漂亮的小公园,小明没事的时候就会和家人一起去公园里玩耍。公园是开放性的,没有工作人员时刻监督,只在入口处立了一块“入园须知”的牌子,其中有一条就是不要乱扔垃圾。可是有些人却毫不在意,经常在公园里吃完东西就将包装袋仍在路旁,没过几天原来漂亮整洁的公园就变得垃圾遍地,没人愿意再去玩了。讲述完该案例后,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思考“为什么原本漂亮的公园会变得又脏又乱?”很多小学生都会想到有人不遵守规则,乱扔垃圾。由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小学生进一步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结束语
总之,思辨是一种学习形式,又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学习理念,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助于促进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J].求知导刊,2020(12):73+75.
[2]赵彩云.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思辨能力培养[J].小学时代,2019(34):55-56.
[3]胡成德.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思辨能力[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