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思考与探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0期   作者:唐廷师
[导读] 留守儿童一直是社会热议的话题之一
        唐廷师   
        广西省崇左市天等县进结镇民元小学   532805
        摘要:留守儿童一直是社会热议的话题之一,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重点。小学是学生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其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的主体成长起到积极作用。然而,在部分地区的小学学校中,部分管理者或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点存在偏差,其管理方式和教育策略的运用存在疏漏,导致留守儿童的培养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育管理经验,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教育;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留守儿童大多是指不在父母身边生活的儿童,因缺乏足够的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关心指导,导致这一特殊人群在基础成长阶段中存在一定的不良问题,如自卑、叛逆、内向、孤僻、交往缺失等,进而影响其未来的发展效果。同时,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夯实基础的“黄金期”,也是塑造良好品格和行为意识的重要时期,那么,如何在小学管理中,有效落实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当前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缺乏、加强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策略两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探究。
        一、当前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缺乏
        通过对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活动展开探究,发现当前部分地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教育方向存在偏差。部分学校在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方面存在差异化现象,缺乏合理、科学的教育方式和方向,对留守儿童缺乏正确的认识与理解,导致教师在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时收效甚微,无法有效落实其教育疏导的目标。第二,管理方法较为单一。管理方法的灵活运用和多样渗透,不仅能提升教育管理的实效性,保证教育工作的有序推进,还使留守儿童与教师之间产生密切的互动联系,有助于及时了解和解决留守儿童的发展问题。但在当前的教育实施中,部分学校的管理者或教师依然沿用传统思路,缺乏创新意识,导致留守儿童的实际问题得不到有效反馈和及时解决。
        二、加强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策略
        1、加强心理辅导,树立健康观念
        留守儿童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因缺乏家庭方面的关心与教育,导致留守儿童在心理建设方面存在缺失,难以形成正确、健康、积极的认知观念和发展状态,进而造成不可预知的成长后果。因此,在学校管理中,管理者应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深入了解儿童的实际需求,把握儿童的心理活动,制定切实有效的疏导策略,帮助留守儿童树立一个健康、积极的生活观念。

同时,管理者还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心理培训活动,安排一些教育讲座和分享会,加强教师职工的心理辅导水平,使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从而实现其健康发展的目标。
        2、丰富文化活动,提高教育质量
        在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管理者不仅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培养,还要注重其文化渗透,提高儿童的整体水平和认知能力,从而达到主体培养的效果。因此,在学校管理中,管理者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给予留守儿童丰富的文化活动,加强留守儿童的认知体验和学习能力,使留守儿童在智力、德育、美育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管理者还应注重其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实施内容,把握留守儿童对文化的理解方向,提升教育质量。如在校园公示栏或宣传板上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自强精神、“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亲情观念等内容,这对留守儿童的文化培养起到重要作用。此外,管理者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不同种类的社团活动,渗透其社团文化,丰富儿童活动形式的同时,还能挖掘其学生的内在潜质。
        3、构建家校互动,落实联动发展
        孩子的健康成长始终离不开父母的教育,作为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教育往往对孩子的成长最为关键。因此,在学校管理中,管理者应根据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灵活构建家校互动机制,及时保持与家长之间的互动联系,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间断、不断档、高融合,保证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从而落实其联动发展目标。同时,管理者还应建立相应的成长档案,将每一位留守儿童的成长经历、心理变化、学习进步、优秀事迹等内容进行记录,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给予孩子相应的鼓励和表扬,关心孩子的点滴成长,这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和智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管理者还可以采取线上、线下互动联通的发展思路,使学校与家长缩短距离、家长与孩子拉近关系,保证三者之间的互动性和发展性,进而使孩子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
        综上所述,通过心理辅导的加强、文化活动的丰富、家校互动的构建,不仅能帮助留守儿童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观念,保持良好的行为品格和思德意识,还使学生在认知能力和文化理解上得到加强,打牢留守儿童的发展基础,进而实现其主体发展的目标。此外,结合当前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不足之处,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发展问题,把握其主体的实际需求,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和培养策略,落实联动发展机制,提升留守儿童的认知水平,从而保证其主体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罗如花.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探究[J].求知导刊,2017(35):147-147.
        [2]姜英杰,姜淑梅.中小学留守儿童共情发展问题及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8):6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