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平安财富中心项目设计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1月32期   作者:秦娜
[导读] 近些年来中国房地产的迅猛发展,超高层综合体已不断出现在各大城市中,
        秦娜  
        上海大境建筑设计规划有限公司   200072
        摘要:近些年来中国房地产的迅猛发展,超高层综合体已不断出现在各大城市中,由于其高度优势,经常作为城市地标出现。本文以长沙平安财富中心项目设计为例,探讨设计中在解决好建筑与城市空间相融合的基础上,如何做好超高层综合体的消防设计。
        关键词:超高层综合体;消防设计;
        引言:“超高层综合体建筑”层数40层以上单体高度100米以上且含有三种以上业态的建筑即为超高层综合体建筑。如何将超高层融于现代化的城市,必须通过有机规划、综合联系设计,把握好设计中的各个环节;如何做好超高层的消防设计,由于其高度的特殊性,需以自防为主要措施。
一.背景与环境
        长沙平安财富中心项目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湘汉路(规划路)以南,湘江大道以东,直临湘江风光带,望橘子洲头景色,享有一线江景。天心区是长沙百年商贸繁荣的起源地和聚集地,区政府将“壮大现代金融业,打造金融强区” 纳入发展重点,精心谋划打造湘江东岸的金融外滩。在当下背景与环境下,本项目的目标是打造以中国平安集团企业文化为背景的金融外滩新地标,致力打造环保绿色的新型高端办公空间,并充分结合江景和周边环境进行合理设计,为终端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本项目规划地上总建筑面积9.4万多平方米,地下2.84万多平方米,高度接近200米。业态分布:一层至四层为商业或餐饮,五层至十三层为办公,十五层至四十八为公寓式办公,其中九层、十四层、二十六层、三十八层为避难层。
二.城市与建筑
        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其技术合理性、经济性都会发生变化,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外立面设计、功能合理性、景观设计、垂直流线等成为了本项目设计的难点和要点。
2.1 形式与风格

        因本项目地处长沙最前沿的金融产业聚集带——湘江金融外滩,所以立面设计选用了现代主义风格。立面材料主要使用玻璃幕墙和金属板材,两者巧妙搭配,精心把握比例和尺度,整体效果清新而精致,与景观交相辉映,构建人与空间的链接;对于尺度与比例的把握,裙房部分采用了架空空间及大量的退台处理,不但满足了使用功能,而且削弱了裙房的厚重感,整个建筑尺度自然、比例协调、虚实对比恰当;塔楼和裙房形体咬合,塔冠处增加飘板,裙房局部玻璃幕墙三层通高无横向装饰条,与其他层横向装饰条形成几何形体的对比,立面轮廓有层次、有错落;细节处采用玻璃、百叶、灯带为一组进行有规律的变化,塔楼立面利用开启窗和彩釉玻璃每层在不同位置进行有规律的跳跃和变化,使塔楼有韵律、雅而不俗;塔楼空调板处采用百叶处理,避难层采用镂空处理,满足通风功能的同时,又与建筑玻璃幕墙形成了虚实对比。
2.2 景观与功能
        为充分结合独特的自然资源,沿基地西侧湘江大道处,设置南北向的景观带,形成良好的沿街公共绿化空间。为将周围绿色景观引入建筑深处,设置架空层,景观带从地面穿过,向东延伸,进入裙楼的内部中庭区域,形成了大面积的宜人地面景观,为整个江畔金融外滩社区提供了优美的公共空间。裙楼错落的屋顶露台空间及塔楼的空中花园也成为了本项目的主要景观,且为本项目利用周围景观创造了有利条件,整体设计犹如巨大的绿色阶梯,实现了两个主要目标:既在城市中心创建一个突出的地标形象,又保留了办公楼用户对自然的亲切感。做好景观设计的同时,并充分考虑绿色建筑的需求,在基地西侧、南侧、北侧设置多处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并通过植物截流或土壤过滤处理雨水等方式合理引导屋面雨水、道路雨水进入其中。
        由于受到规划面积、用地条件的限制,商业体量较小,为引入外部人流,采用两层架空空间以及局部四层高的内庭院,在一层西侧设置两部商业电梯,在电梯厅顶部空间采用中式元素(斗拱、藻井),形成为商业的主入口,创造出丰富有趣的商业空间;市场上一些办公楼层,公共部分局促,从电梯上来就进办公室,缺乏过渡空间,一个良好的设计必须要有转换过程,不能只有过道走廊,还要有空间氛围,要有一个从公共空间过渡到私属空间的过程,本项目在六层至八层设置中庭及十五层设置空中大堂实现公共空间到私属空间的转换。五层、八层、九层的露台空间由建筑形体自然形成,同时为办公提供空中花园。塔楼集中布置在西侧,充分利用湘江景观,在东侧每三层设置一处空中花园,为办公提供一个共享空间且丰富了立面层次。
2.3.垂直流线
        由于受楼层面积的影响,需严格控制核心筒面积,而对其面积影响最大的就是电梯的数量,但对于超高层来说,电梯在垂直交通中又占据着重要角色。为解决此矛盾,本项目在首层公寓式办公入口设有三部穿梭梯至十五层空中大堂,再有六部客梯到达十六层以上各楼层,因十四层为避难层,十五层六部电梯的电梯基坑也不会影响功能房间的净高,巧妙解决了垂直交通设计,并且空中大堂能够展示公寓的整体风格和档次,在空中大堂处又设置了大面积的露台,为人们提供远眺景观视野的平台。
三.消防设计
        本项目功能复杂,人员涉及众多,火灾时蔓延会更加迅速,人员疏散会更加困难,由于建筑的高度远超当前消防车辆设备的救火范围,救援工作难度更大,所以本项目做好其他设计的同时更注重做好消防相关的设计来满足自防要求。为了使消防车能快捷的进到场地内,将消防车出入口设置于湘汉路及湘江大道侧,消防车道通过建筑的架空层环行。消防登高场地的设置在满足规范的同时,沿整个东立面及塔楼的南立面均设置消防登高场地,更有利于消防车作业。
3.1避难层
        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避难层(间)(refuge floor<room>)的定义,避难层是指建筑内用于人员暂时躲避火灾及其烟气危害的楼层(房间)。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5.23条对避难层(间)的规定:本项目在9F、14F、26F、38F设置避难层,第一个避难层的楼地面至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及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均小于50米;避难层内避难区域均满足避难人数5.0人/ ㎡的面积要求;避难层采用的形式为封闭式,避难区域设独立的空调系统和防排烟系统,并在外墙设置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小于避难区域面积的1%,由于外立面为玻璃幕墙很难达到防火要求,且在玻璃幕墙上设置开启防火窗也会影响外立面玻璃颜色统一性,为了解决此矛盾,在所有层的避难区域立面上局部采用玻璃和镂空空间间隔的处理,在内衬的墙体上做防火窗,不但增加了立面的美观性,也解决了使用要求;十四层除避难层的作用外,兼有普通办公和公寓式办公核心筒转换的功能,所以此层的疏散楼梯采用上下层断开的形式,其余避难层的疏散楼梯采用的是在避难层进行分隔,满足人们在遇到火灾危险时能够在此层躲避的功能。
3.1.疏散策略
    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办公、商业满足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小于25米。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分别小于25米和50米。汽车库室内最远工作地点至楼梯间的行走距离不超过60m。主楼为超高层建筑,由于部分办公层面积为大于3000M2,分为二个防火分区,防火分区借用相邻防火分区的疏散宽度不超疏散 净宽的30%。商业裙房屋面至室外地坪高度小于24米,每层均分为2个分区,商业防火分区不大于4000 M2,含有餐饮的防火分区3000 M2。地下室设备用房防火分区不大于1000 M2,至少设有一个直通室外的疏散楼梯,作为安全出口,同时,至少设有一个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出口;普通车库防火分区不大于4000 M2, 机械车库防火分区不大于2600 M2,每个防火分区有两个独立安全出口。
四.总结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也要与时俱进,提升自己的能力,需从背景与环境、形式与风格、功能与流线的等方面进行统筹兼顾,并在此基础上做好超高层的消防设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