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的预防和控制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6期   作者:梁斌林
[导读] 制定与之对应的质量预防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促进给排水整体质量提高,为城市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充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工作需要。
        梁斌林
        钦州胜科水务有限公司 广西钦州 535008

        摘要: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市政给排水的建设数量和质量也逐渐提升,但是,给排水工程的施工建设存在一定问题,需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制定与之对应的质量预防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促进给排水整体质量提高,为城市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充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工作需要。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预防和控制
        引言
        市政给排水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不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关系着市政建设的后续发展,因此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市政部门需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际上,市政给排水工程作为基础设施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会面临较为复杂的环境,为了保证城市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相应的施工单位需针对给排水工程实际情况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后续选择合理、有效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措施予以解决,以使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和质量得到保障。
        1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分析
        首先是常见问题分析。
        影响给排水工程设计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1)城市在给排水工程规划方面和土地规划方面存在纵向规划、防洪管理矛盾。在利用土地过程中,就纵向规划来讲,难以充分保证土地高度问题,土地高度难以保证时,就会影响排水设计,进而对洪水控制产生不良影响,导致给排水设计与洪水控制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张。(2)在部分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设计环节中,下水道管网设计合理性不足,导致其雨水排放、废水排放等功能受到影响。在城市不断发展过程中,给排水的实际应用水平可能会受到不良影响。(3)部分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没有做好整体设计与整体规划,尤其是一些排水管道管径过小、弯道过多,同时,没有做好雨污分流工作,不仅影响给排水系统实际运行效率,也威胁到系统在运用时的安全性,导致给排水设施整体使用寿命缩短。其次是监理力度不足。在给排水工程的质量监控中,需要讲究系统性和多方协作,各监控环节之间联系比较紧密。但是,当前质量监管存在权责不清、执行不力的现象。并且部分施工单位技术、资金方面实力不足,加上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场地比较狭小,往往很难将质量监控措施落到实处。因此,无法很好地保证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另外,很多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负责质量监管的机构主要是以委托方式实施监督任务。在此情况下,监督质量往往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主要体现在监管工作人员工作经验不足、欠缺专业知识、在开展监管工作过程中经常会存在应付现象,并且也不能在发现问题后及时上报,难以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最终导致问题的整个影响范围扩大。
        2提升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对策
        2.1加强施工管理
        加强给排水工程隐蔽工程质量验收,对于直埋在结构或者地底下、有保温要求、暗敷于吊顶、管井、沟槽或者不进人的设备层等管道,在隐蔽之前应做好质量验收工作,对于管道的位置、坡度、标高、管道的垂直和水平间距、管道接头形式和接头质量、套管的尺寸和材质、管道支架的尺寸、材质与固定形式、管道变径位置、保温层的做法等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应详细记录,确保如实反映工程实际情况。给水管道安装完成后,应按照要求进行水压试验,室内给水管从进户管进行灌水,排气则从支管泄水口进行,室外给水管则从阀门井中的泄水管进行灌水,排气则从室内管道泄水口进行,等水灌满后进行将管道上的阀门全部关闭,接着进行打压试验,某工程给水管道的压力存在高低压,室内消火栓管压力要求不同,应加大对管道打压压力检查力度,打压压力应满足设计要求。

当设计没有说明,则打压压力≥0.6MPa且1.5倍的工作压力。排水管道在隐蔽之前应做灌水试验,灌水高度应大于底层地面高程或者底层卫生洁具的上边缘,灌满水后等待15min,接着再灌满继续观察5min,排水管道无渗漏和观测液面没有下降则判定为合格;排水管道还应分区段分层对排水系统全数进行通水试验,排水通畅和无堵塞无渗漏判定为合格;排水主管包括水平干管和主立管都应进行通球试验,通球选用塑料球、木球或者皮球,球的直径≥2/3的管道直径,将通球的一端系好绳子,然后从最高楼层的排水主管放入,通球从排水管的排水口掉出,通球率为100%,则可以判定试验合格。给水管道在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冲洗与消毒,使得所通过的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的标准。
        2.2严格控制材料与设备的进场质量关
        施工单位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材料与设备进场验收的制度,建立合格的给排水工程材料供应商数据库,选择质量有保证和生产工艺先进的厂家来供应管件、管材和设备等。对于进场的配件、主要材料、管件、器具、设备和卫生洁具必须有出厂质量合格证明和性能检测报告,其规格型号及相关性能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给排水管管材有球墨铸铁管、钢塑复合管、PPR管、PVC塑料管和镀锌钢管等,管材和连接件品种和型号较多,为了避免使用部位混淆,应加强现场抽查力度,做好材料质量控制。管道外观检查应无砂眼和裂缝,管道的壁厚偏差应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镀锌管件应检查内外镀锌情况,保证内外均镀锌;塑料管严禁使用再生管;阀门开启应严密和灵活,管件与管道应对应地配套,松紧度应合适;卫生洁具的接口应符合设计要求。给水管道的材料应满足饮用水卫生标准,热水管道应采用镀锌钢管、复合管和塑料管;雨水管道采用混凝土管、塑料管、镀锌钢管和铸铁管等;污水管道采用混凝土管、铸铁管和塑料管等。
        2.3优化防水系统
        在设计屋面防水层的过程中,设计师应协同施工技术人员结合不同市政结构与不同施工材料制定最科学可行的施工方案,全面优化施工方法。在设计屋面保温层时,设计师应指导施工技术人员选用吸水性较低、气候感应灵敏的保温材料来改善保温层,优化市政屋面保温性能。此外,设计师与市政工程管理人员以及施工技术人员应注意为屋面保温层外部的设计良好的覆盖层,起到保护作用。从整体结构来看,市政屋面覆盖层的组合材料包括钢筋、优质混凝土、防水材料与鹅卵石。在设计混凝土找平层的过程中,应精选刚性防水材料、混凝土原料与钢筋片,以此优化屋面防水防渗性能与保温隔热效果,全面提高屋面结构抗震能力。
        2.4加强施工人员专业培训
        施工人员是机电系统安装施工的主体,也是影响安装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限制着施工技术的应用和效果。相关企业应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培训,通过定期开展讲座、进修课程等措施提升施工人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通过组织实操培训,提升施工人员的操作能力和技术能力;通过员工大会等调动施工人员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加深施工人员对机电安装工作的重视。同时,要制定完善的考核体系,通过考核对施工人员的各项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帮助施工人员补齐短板、提升自我。除此之外,还要重视技术交底和现场指导工作,保证施工人员掌握实际施工方案,安排技术人员对施工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和纠正。
        结语
        总而言之,要确保市政给排水工程的顺利开展,相应的施工单位就需要重视其质量控制与管理,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合理的措施予以解决,以此推动城市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松华,宋磊.市政工程给排水施工技术要点解析[J].市政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6):2587.
        [2]徐晓飞,高强,钟华.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分析[J].装饰装修天地,2019(24):3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