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利国
北京首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100043
【摘要】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速度非常快,因为在工民建筑施工中广泛利用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因此引起施工单位的重视。在现代工民建筑工程中,通常是建设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因此混凝土浇筑质量直接关系到工民建筑施工质量,也因此突出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重要性。本文分析了工民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提出针对性的应用策略,保障工民建筑施工质量。
关键词:工民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施工措施
在工民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效果关系到工民建筑工程稳定性。施工单位需要严格根据工程标准合理选择混凝土混合料,同时需要掌握混凝土各个工序环节的技术要求,提高整体施工操作的标准化,加强管理监督混凝土浇筑施工环节,保障整体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降低混凝土质量问题发生率,提高整体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一、概述工民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一)特点
在工民建筑施工中,主要是在建筑物主体结构上利用混凝土浇筑施工。整体浇筑量比较少,但是应用位置在工民建筑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混凝土的特点,对于混凝土浇筑施工也提出不同的要求。为了保障工民建筑施工质量,施工单位需要提高混凝土浇筑浇筑施工技术的要求。在工民建筑施工中,为了有效节省资源和资金的投入量,保障整体施工效率,施工单位通常是一次性制取需要的混凝土,用于浇筑整个结构的混凝土,但是因为混凝土制取时间具有差异性,导致混凝土浇筑效果受到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当前高层建筑是我国建筑行业的主体,混凝土结构承担着较大的压力,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高混凝土强度,保障整体混凝土构筑物的承载力和稳定性。【1】
(二)应用现状
混泥土浇筑技术指的是混凝土浇筑入模随后实现塑化,在我国建筑行业中混凝土浇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筑行业发展速度不断提高,建筑企业也更加重视混凝土浇筑质量,但是当前混凝土浇筑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局限因素,例如施工现场的地形和位置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混凝土浇筑质量,施工单位需要针对实际施工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同时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避免外界环境破坏混凝土结构质量。施工单位需要控制混凝土浇筑高度在2m以内,如果超过了2m,施工单位需要采取针对性的调整措施,落实科学的解决措施。当前在利用混那那个土浇筑技术的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施工单位只有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才可以保障整体建筑工程的质量。
二、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容易发生的问题
(一)温度影响
外界因素很容易干扰混凝土结构,如果外界环境不符合施工要求,将会改变混凝土结构,影响到混凝土结构质量。外界因素中温度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在混凝土浇筑阶段,施工单位需要严格要求温度条件,温度过高和过低都会影响到混凝土成型。如果外界温度不断降低,将会降低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因此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如果无法有效控制外界气温,将会持续性增长这种温差,从而产生温度应力,导致混凝土表面发生裂缝问题,影响到混凝土质量,严重浪费资源。【2】
(二)原材料质量不符合标准
在制作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利用硅灰材料,因为硅灰性质比较特殊,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阻碍混凝土成型,导致混凝土结构发生紧缩,在混凝土表面发生裂缝问题,整体工程进程因此受到影响,导致建筑企业承担经济损失。在施工过程中,如果突然降低外界温度,将会增加混凝土内外温差,出现明显的紧缩情况。
三、常见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一)全面分层浇筑
在建筑施工中利用全面分层浇筑技术,首先需要对于建筑工程实施分层,逐层进行浇筑。建筑结构比较小,或者对于技术要求比较低,在这种混凝土结构平面中适合利用这种方法。在混凝土浇筑阶段,通常是根据由上至下的浇筑顺序。在实际浇筑过程中,需要在混凝土结构短边开始,沿着长边方向完成浇筑工作,如果情况比较特殊,可以在中间向四周实施浇筑,施工单位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浇筑方式。利用这种操作的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注意在水凝完全凝固之前落实连续性浇筑,在实际操作中设置施工缝,使混凝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因此提高。【3】
(二)分段分层浇筑
分层分段浇筑方式,指的将整体混凝土结构划分为不同的分段,再针对每个分段开展分层浇筑,通常是在大面积和浇筑强度较大的建筑中利用这种浇筑方法。在实际浇筑过程中,单位时间内混凝土用量比较少,在底部开始最先浇筑,随后再浇筑下一段混凝土,根据自下而上的浇筑顺序,逐层完成浇筑工作。
(三)斜面分层浇筑
如果建筑斜面坡度在1/3以内,施工单位可以利用斜面分层技术,斜面分层建筑升级优化了全面分层建筑,可以保障浇筑效果。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在最下层混凝土浇筑层面开展混凝土振捣工作,以此作为工作基础,逐步向上振捣混凝土,充分振捣混凝土,可以保障混凝土浇筑质量。在实际浇筑阶段,要注意分成多层,每层浇筑速度不能太慢,在下一层浇筑阶段,在回头浇筑上一层,因此形成阶梯式浇筑层次,可以充分发挥出斜面分层浇筑的作用,保障整体混凝土结构的质量。【4】
四、工民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做好材料准备工作
混凝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和砂石以及钢筋等,为了保障材料质量,施工单位需要重视材料采购工作,选择的供货商要具备良好的资质,不能盲目的选择成本低廉的材料。施工材料入场之前,施工单位需要检查施工材料的规格和质量等,采取抽样检查的方式,保障材料性能满足施工要求。如果发现不合格的材料,需要及时清退材料,避免在施工现场中混入施工材料。做好材料准备工作,施工单位需要充分拌和混凝土,优化混凝土性能。施工单位还要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利用实验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分析混凝土不同配合比下的性能,最终选择适合共产需求的配合比。施工单位需要加强控制混凝土搅拌过程,严格根据顺序开展搅拌工作,根据要求混合混凝土,控制混凝土的含水率,加大监测力度,及时调整不合理的部分。
(二)科学搅拌混凝土
因为混凝土是混合几种材料而成,施工单位在分配各材料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施工情况精确性的计算混凝土比例。保障混凝土强度,强度符合标准之后,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因为在混合阶段水泥会产生水化热,影响到混凝土质量。施工单位控制水泥用量,可以保障建筑工程质量,避免发生裂缝问题,同时可以节省资源用量,降低建筑企业的投资。减少水泥掺入量,可以制作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增加外加剂,根据外加剂性质,控制搅拌时间。施工单位要注意根据工程需求谨慎选择外加剂种类和用量,因此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5】
(三)制定浇筑方案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施工单位需要制定浇筑方案,提高混凝土浇筑施工的科学性。在制定浇筑方案之前,施工单位需要全面分析施工机械和原材料等性能,根据混凝土浇筑还送制定科学的原材料运输计划,完成浇筑施工之后需要落实混凝土养护工作。施工单位要注意在施工方案中说明特殊要求,保障整体施工工作的科学性。
(四)混凝土运输
因为混凝土制备现场和施工现场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施工单位需要管理混凝土运输过程,避免在运输阶段发生问题,否则将会影响到后续施工流程,引发工程质量问题。施工单位要尽快向施工现场运输混凝土,合理规划混凝土运输路线。在装灌混凝土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充分检查设备,确定没有存在任何问题之后再装入混凝土,避免在运输阶段设备发生问题,影响到混凝土质量。在实际运输阶段,施工单位需要尽量减少转移,控制各种干扰因素,运输到施工现场之后,施工单位需要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对接,进入到施工现场详细的检查混凝土,保障混凝土质量。【6】
五、工民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
(一)基础浇筑
建筑工程具有多样性,因为不同工民建筑工程具有不同的建造条件和施工用料等,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需要合理分类混凝土浇筑技术,利用阶梯式浇筑方式,根据台阶分布情况,一次性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在浇筑阶段不能留出缝隙。例如在杯口状柱基础施工阶段,施工人员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需要检查杯口底部混凝土的密实度,完成处理工作之后,再继续浇开展后续浇筑工作,如果没有做好上述工作,将会增加混凝土的重量,因此上升芯模,增加工程质量隐患。在大面积浇筑阶段,施工单位需要采用分层分段浇筑方式,保障浇筑施工的连续性,避免发生离析问题。在条形浇筑阶段不能出现施工缝,相互紧密连接各段,控制每段浇筑长度在2000~3000mm范围内。
(二)梁板浇筑技术
施工单位在制造建筑梁板的过程中需要利用梁板浇筑技术,施工单位需要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如果需要浇筑肋形楼板,施工单位需要利用赶浆法完成浇筑工作。在实际施工阶段利用阶梯式分布方式,分仓操作梁板,明确规定浇筑位置之后,再落实浇筑施工。
在浇筑楼板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控制楼板厚度,协调振捣方向和浇筑方向,在混凝土振捣阶段,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实际施工情况,控制混凝土楼板厚度。完成混凝土振捣工作之后,需要开展找平操作,提高楼板的光滑性。针对墙柱连接部位,施工单位需要控制浇筑时间在1~1.5h范围内,优化混凝土浇筑效果。【7】
(三)剪力墙浇筑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在剪力墙浇筑阶段通常是利用长条形流水线方式,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需要搭建混凝土模板,控制混凝土浇筑厚度在5cm以内,有序开展剪力墙浇筑工作。在剪力墙浇筑阶段,需要连续性的浇筑,避免发生中断,提前预留施工缝。在处理接口部位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采用振动压实措施,实时监控振动强度,因此提高剪力墙浇筑质量,有效连接接口位置。在处理空洞部位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优化内外墙施工效果,因此施工人员需要同时压实洞口两侧,在振动锤和压实部位预留30cm的间隙,避免因为振动过大在洞口部位发生变形问题。
(四)位置浇筑
开展混凝土浇筑作业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明确钢筋位置,如果钢筋发生偏移,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开展修复作业,提高整体建筑的牢固性,避免发生安全隐患。因为建筑工程主梁部位具有密集的钢筋,影响到混凝土浇筑施工。因此施工人员需要明确钢筋位置,保障建筑安全性,有序开展浇筑作业。施工单位通常是选用细石混合水泥浇筑材料,同时需要利用人工振捣浇筑模式,提升混凝土浇筑效率,同时可以维护整体建筑工程的质量。
六、加强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具体措施
(一)混凝土养护
施工单位需要重视混凝土养护工作,定期洒水养护完成浇筑的混凝土,控制养护时间在15天以上,此外需要开展混凝土表面保温工作,避免外界温度突然降低,引发内外温差问题,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延长养护时间,结合季节因素和成本因素等,合理选择养护技术和养护手段,满足建筑工程质量要求,提升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在冬季混凝土浇筑和施工中,因为外界温度比较低,施工单位不能选用洒水方式,需要检测环境,落实保温蓄热工作,在养护施工中也可以添加外加剂,保障混凝土结构强度,避免发生裂缝问题。
(二)控制浇筑质量
在混凝土浇筑阶段,施工人员需要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在搅拌混凝土的过程中,严格控制用水量,合理配置混凝土,顺利开展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混凝土浇筑作业,施工单位需要反复滚压和抹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表面发生硬结之后,再开展二次震动,使混凝土抗拉强度和粘结力因此调高,避免在混凝土内部发生气孔等问题,优化混凝土抗裂性。施工人员在抹压阶段,需要明确混凝土初凝时间。在建筑工程验收阶段,验收工作人员需要根据规定落实检验工作,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8】
(三)施工缝处理方式
在浇筑混凝土存在施工缝,施工单位需要根据裂缝程度选择处理方式,处理细小裂缝的过程中,需要充填修补环氧浆液。处理较大裂缝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凿除裂缝位置,形成八字凹槽,随后填充环氧浆液,施工单位需要准确判断裂缝类型,因此选择合适的处理措施。
(四)模板视功能拆除要点
在混凝土模板拆除阶段,施工单位需要综合环境温度的影响,根据设计标准检测混凝土强度,混凝土模板达到设计强度之后,可以拆除模板。在模板拆除阶段,施工单位首先需要拆除非承重部位模板,其次拆除承重部位的模板,避免因为拆除工作破坏混凝土构件外观。完成模板拆除工作之后,施工单位需要及时清理施工现场。
(五)修补施工要点
模板拆除之后,如果在混凝土构件中存在缺陷,施工单位需要采取修补措施,针对减小的缺陷,施工单位首先可以利用钢丝刷洗刷混凝土基层表面,其次利用水泥砂浆完成修补找平工作。如果缺陷面积比较大,施工人员需要将缺陷位置凿除,冲刷清理基层之后开展修补工作,在修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选择和原混凝土同等级的混凝土。
结束语:
在工民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施工单位需要工程实际情况,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合理选择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满足各方面施工要求,顺利开展混凝土浇筑施工,保障公民建筑工程质量,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明.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20(11):61-62.
[2]康生芳.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居舍,2020(20):55-56.
[3]赵子斌.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35):38-39.
[4]胡晓喆,付强.浅谈关于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9(35):99.
[5]徐特.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实践探索[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1):200.
[6]马彬.刍议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及相关问题[J].河南建材,2019(05):22-23.
[7]李荣辉.刍议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及相关问题[J].河南建材,2019(04):7-8.
[8]杨龙兴.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浅谈[J].科学技术创新,2019(21):127-128.
作者简介:刘利国,出生年月:1976年10月17日,男,汉族,籍贯:河北省唐山市,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或主要从事工作):建筑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