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存厂
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较传统建筑施工形式,装配式建筑许多构件均是提前预定加工制作好的,因此,施工中不需要大量的耗能,对水泥、矿石等材料的使用量较小,施工中材料浪费等情况更少,因此,基本能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但装配式构件一般通过工厂集中加工,构件尺寸相对固定,因此,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装配设计,才能有效减少资源的消耗、浪费。在构件连接等环节,需要采取科学、精密的施工技术,才能保证构件间的连接合理、安全,满足施工要求和用户需求。另外,装配式施工要求采用预制外墙进行安装卡槽、穿孔等操作,以安装主要构件,因此,需要合理把控各环节施工进度、情况,才能真正减少施工时间。以上种种安全、节能和工期等需求,均要求施工单位强化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遵循用户需求、设计原则和工艺要求,严格管理施工进度、工艺及重要环节,从而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建筑整体、各构件的安全性。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关键措施;分析
1?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这种更有利于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生产模式得到了建筑企业的一致青睐。相比于传统建筑,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环节,可减少80%的木材消耗、60%的施工水耗、80%的施工噪音、50%的现场工人、80%的施工垃圾、30%的施工周期、80%的模板用量、20%的施工能耗、70%的脚手支架和20%的材料浪费,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施工模式。在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国家出台了众多政策性文件,为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2016年-2019年,装配式建筑新开工建筑面积和占比不断上涨,从11400万m2升至41800万m2,在新建建筑面积当中的占比也从4.9%涨到了13.4%。从上述数据当中我们不难看出,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势头极为良好。在这一过程中,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安全管理问题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2016年,李克强总理就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要求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并且要求建筑施工环节实现全过程监督,以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和群众生活品质。当前,装配式建筑产业尚未形成标准规范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在吊装、构件堆放、人员安防、脚手架施工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管理风险。在实际作业环节,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点也应该放在人力、物力资源管理上,为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有效性,还应该强化BIM技术的有效融入。
2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的质量安全问题分析
2.1预制构件存放吊装方面的问题
预制构件安装是装配建筑最主要的工序,是施工环节管理的重点之一。在吊装预制构件时,存在许多的影响因素,如位置的精确度等,将直接影响吊装施工的质量,而吊装质量将影响整个施工的安全及构件其后期使用的安全性,若存在构件损坏等问题,还将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另外,施工现场的构件存放若存在不符合存放标准等问题,也会间接影响预制构件质量,给后期使用带来安全隐患。
2.2构件连接问题
装配式构件需要进行很多的连接,一般位置的构件连接较好处理,但在墙板等构件中间连接其他构件时,由于无法直接观察等影响因素,给连接的准确性、牢固性带来许多影响。大构件的连接则对施工要求较高,如纵向连接预制墙时,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灌浆数量,一般存在灌浆孔被堵等问题,会降低构件连接施工的效率。一些预制构件间采用套筒连间的方式,在穿孔连接等复杂环境下,对连接准确性要求高,若操作失误,可能出现构件无法连接、连接不稳定等情况,若连接部分偏离,则导致构件难以对接,全部偏离时则需要重新施工。因此会增加施工的劳作量、工时,浪费建筑材料。
2.3安装尺寸方面的问题
预制构件安装尺寸若出现偏差,则可能导致接缝不匀、连接位置偏差等问题,在墙板拼接等工程中经常出现。
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如吊装构件在施工中出现细微尺寸变化,加上施工中缺乏精密安装及施工监测设备的应用,导致测量不准确,存在细微误差等情况,进而导致预制构件安装存在明显的尺寸问题;另外,由于装配项目研究和应用处在摸索阶段,许多工程单位的装配技术不成熟,导致施工人员构件安装技术不纯属、缺少经验,因此容易出现计算误差等问题。
3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3.1提高施工人员技术
施工人员是安装构件等施工的主体,其施工技术和综合素质将影响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因此,施工单位需要首先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且随着相关技术的革新,进行持续、动态的培训,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专业素养,从而提高施工安全管理的质量。人员管理,要结合具体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案例进行,在纯学术性培训的同时,结合具体的施工项目,引导不同层次的施工人才,参与施工技术见习、实操等训练,以层次化的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整体能力。另外,施工过程中,要强化对人员施工操作的考察、监督工作,保障施工员具有较好的职业素养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对存在的技术问题给予及时、准确的指导。
3.2完善脚手架等作业工具的管理
脚手架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工具,施工人员需要借助其进行施工操作,因此需要严格的管理脚手架搭建、防护等过程,对脚手架及钢管等材料或相关结构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并严格按照相关的安全要求和施工需要进行搭建,从而保障脚手架等作业工具的质量,保证施工过程中人员的安全,以此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环节的安全性。
3.3优化临时支架管理
临时支架主要起施工辅助作用,保障施工中构件连接等工作的精确性。单间和使用临时支架时,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其用途进行科学、精准的计算,保证支架位置准确、结构稳定,以保证其能发挥应有的辅助作用。由于临时支架占一定位置,因此会对其他环节施工或结构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需要在搭建前进行科学的方案探讨、设计。在使用支架过程中,则需要测量支架的抗压、稳定情况。
3.4预制构件吊装施工管理
在吊装装配式预制构件时,需要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充分的安全管理。由于装配项目多、构件复杂等原因,吊装工作的工作量较大、难度高。因此,需要设计人员根据精准的施工设计,工程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的制定具体的吊装施工方案,并严格控制施工人员的技术操作,保证吊装技术人员的专业性和操作标准性,从而保障起重等操作流畅、安全的进行。另外,需要对施工设备、施工环境进行安全检查,保障机械的使用安全和吊装预留点等施工环境的安全性。
4.5注重BIM等技术的应用
建筑行业施工管理的方法逐渐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BIM等技术逐渐被应用到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相比传统管理方法和模式,提高了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并提升了复杂施工环境的可视化程度,能有效提升相关施工操作的准确性。BIM技术应用于施工安全质量时,对建筑工程结构精度的要求较高,利用BIM技术准确的分析详细、准确的施工数据,以进行高精度的施工模拟,更好的辅助管线布置等工程设计和操作,以便更好的把控施工各个环节。
4结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已成为未来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其施工过程依然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为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需要施工单位结合自身相关的施工技术和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人员、设备管理、具体装配等环节,降低施工的安全风险,并积极应用BIM等现代化技术,以提升建筑施工及安全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从而有效的避免施工中的各种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韦铧.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监理管理控制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34):123.
[2]周韬.基于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探究[J].中国住宅设施,2020(03):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