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斌
身份证号:65402719930123****
摘要: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避免洪涝灾害对于农村和城市发展的影响,在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要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尤其是对于农村水利工程河道的整治工作,要系统地制定计划性的方案,方案要具有前瞻性,能保证河道工程未来几年都能造福于民。结合当前常用的水利工程河道护坡施工技术—河道生态护坡,这种施工技术不仅能避免河道的水土流失,还能提升河道的观赏性,可以基于河道规划成滨水风景区。所以无论是从生态环保还是城市建设的角度,都要重视河道生态护坡建设工作。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要点
0引言
在生态河道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已经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传统的河道护坡技术在水土保持与农田灌溉方面发挥着很大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尚需改善的缺点,在水源净化,以及保持周边生态平衡方面,生态护坡代替传统护坡站上水利工程发展的舞台。
1传统护坡技术
1.1传统河道护坡类型概述
当前,河道治理工程中的硬质传统护坡类型主要为浆砌或干砌石护坡、预制或现浇混凝土护坡、框格石块护坡、护面墙护坡等。传统护坡具有护坡能力强、结构稳定、抗冲刷性能好、材料易得、施工方便、适应变形等优点,对于增加岸坡稳定性,减少岸坡水土流失,且具备防洪排涝等重要功能,在河道治理中发挥出一定的水利功效。但传统护坡在施工过程中不同程度上对河道自然植被、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一定影响。
1.2传统护坡存在问题
传统型护坡在保证河道稳定的同时牺牲了景观和生态环境,不利于河道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天然河道的水土保持。本文将传统护坡存在问题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破坏生态环境。传统护坡选材多为硬质材料,与河道环境和河道生物及微生物的兼容性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侧生物的生长,不利于河道的自我净化和修复;硬化结构覆盖了边坡土层,使原有的植被遭到破坏且难以恢复造成河道生态退化等多种环境问题。2)破坏景观环境。在外观上硬质结构较为单调生硬,缺少对草籽、树木等植被的种植,与河道周边的景观等不相适应,同时也违背了当前社会极为重视的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另外,护坡工程因结构老化、破损而产生的建筑垃圾会对河道的水环境、周边的景观环境产生不良影响。3)影响边坡土质及河道水质。混凝土材质的护坡结构在生产及施工时一般会加入一些外加剂、掺合料等,以提高、改善混凝土的性能。这些添加物会污染河道土壤及水体,使河道生态环境更加脆弱。
2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
2.1生态功能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可以将堤岸的植物与护坡工程相互融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保证水与陆地之间的有效过渡,而且生态护坡还具有很强的防洪抗旱作用。另外,还可以为水生动物提供休息场所,确保水域环境的多样化发展。除此之外,生态护坡可以减小水利工程施工的不良影响。生态护坡充分利用植物提高河道以及周边的植物覆盖率,促进水域生物的全方面发展,具有较强的生态功能。
2.2防洪功能
生态护坡施工要满足河流防洪作用,这是生态护坡的第一任务。随着我国河道生态环境施工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人们对于相关生态护坡工程越来越重视。由于生态护坡工程的建设可以对城市起到一定防洪效果,因此在生态护坡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水利工程做出相应调整规划,从而有效地干涉河道的水循环。一旦发生了洪水危害,通过生态护坡植被提高水资源的存储,降低洪水量,缓解洪水危害。干旱季节,生态护坡系统可以将植被根部存储的水分逐渐渗入到河道中,从而缓解河道干涸问题。其中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植物的种类选择高度重视,一般选择一些根系比较庞大的植物,这样能够对水分进行有效吸收调节,从而起到防洪抗旱的作用。
2.3景观功能
在河道生态护坡应用过程中,还需要重视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生态护坡设计时,需要设计人员对周围水域环境全方面了解,提高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护坡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尽量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环境以及地理条件生长的植物,这样能够保证植物的生长存活效率,并与河道系统进行连接,促进河道生态的平衡发展,并最终实现河道生态系统以及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另外,在生态护坡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注重生态景观功能。通过施工可以提高河道周围的景观效果,结合现场环境特点,保证水利工程建设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维持河道生态的天然状态。
3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的施工要点
当前水利工程施工中常见的河道护坡类型有植被铺设型护坡、植物固土型护坡、土工材料的生态护坡、网格型生态护坡及土工材料与草皮相结合的生态护坡,为了更好地控制好生态河道护坡施工质量,控制好其施工效果,要对这几种常用的生态河道护坡施工技术进行深入分析,掌握其施工要点。下文具体介绍了这五种河道生态护坡的施工要点:
3.1植被铺设型生态护坡施工要点
在生态河道护坡施工中,植被铺设型生态护坡是最常见的护坡类型。这种护坡施工技术主要是在原有的护坡上进行改造,通过特殊处理将植被种植在护坡上。在施工时,要注意护坡的坡度,并且要使用生命力较强的植被。在后期的养护阶段,要加强植被的养护,通过植被与护坡的共同作用,防止水土流失,改善附近的生态环境。
3.2植物固土型生态护坡施工要点
植物固土型护坡主要是对于以一些小型的、水流不急的河道项目,这种护坡施工技术主要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固土作用来防治水土流失,所以其施工过程较为简单,成本也较低。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要结合周围的环境和气候选择合适的植物类型,要求植物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能在恶劣的环境下生长,起到固土护坡的作用。
3.3基于土工材料的生态护坡施工要点
此类河道护坡的施工要点是将喷塑金属网和碎石型种植土壤结合在一起,使护坡结构更加稳定,并且能提高抗腐蚀性能,而且建成之后护坡上层是复合型的植物种植基,有利于附近区域的植物健康生长。
3.4网格型生态护坡施工要点
基于常用的混凝土护坡和碎石护坡,网格型生态护坡是在这二者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通过网格型的结构可以降低施工成本,同时网格型的空间内可以种植草坪和其他植物,这样可以提升河道护坡的功能性。在具体的施工中,需要注意的是控制好网格的施工质量和整体布局,在保证其施工质量的同时提升其外观美。
3.5土工材料与草皮相结合的生态护坡施工要点
此类运用混合材料修建的生态护坡大致有土工格与土工网垫两种,在施工过程中,均以高分子材料,如聚丙烯等作为主要原料。碎石、土壤与网垫共同构成了土工网垫的种植基,可以供草籽稳定生长,施工期间要确保网垫层结构维持稳定,这样能给草籽提供充足的成长空间,让土工材料和草皮有机结合在一起。
结束语:当前人们对于水环境要求逐渐提高,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结合周围环境,加强对河道护坡工程的建设。通过合理的生态施工技术,保证护坡工程与周围环境的融合,确保河道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石炜栋.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河道建设中的应用:以惠州市西枝江连通东江(新开河)河道建设为例[J].工程技术研究,2019,4
(10):78-79.
[2]张宪香.边坡防护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运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8):136-144.
[3]侯丽姗.河道生态护坡治理工程受土质稳定性影响探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47(1):84-86,197.
[4]姚军.乡镇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18(12):65-68.
[5]张延菊,张哲.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J].珠江水运,2018(21):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