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刚
天津津港水务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270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给排水工程施工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后期使用。在工程施工中,给排水工程施工对工艺技术、建材质量等要素有严格要求,这是强化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保障。但在工程实际施工中,给排水系统容易产生管道堵塞、渗漏等质量问题,影响整个给排水系统的运行。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影响因素,并阐述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问题;控制措施
引言
现阶段,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过程中,极大地促进了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建筑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必须要对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予以高度重视。尤其当前市场竞争局势愈演愈烈,建筑企业要想获得较高的竞争优势,必须要提高对给排水工程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建筑功能。其中,要想使给排水工程质量得到保证,应加强施工方案的合理制订,并加大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管理力度,确保各个流程操作与规范化要求相符。基于此,可以将工程使用年限予以延长,将后期维护修理费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1常见的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问题
1.1管道渗漏
管道渗漏问题的主要出现成因如下。(1)使用管件质量较差,存在外头外侧壁厚不均、砂眼等质量缺陷,在后续使用过程中承受过大压力而出现结构破裂问题。同时,部分管件在运输、安装过程中受到外力碰撞导致结构破裂。(2)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如混淆使用管件、管道安装顺序错误、承插接口插入深度不足等,使得管道连接处密封性能较差,形成管道渗漏途径。(3)采取连接工艺与管道材质不匹配。例如,采取氩弧焊工艺对耐热性较差或温度敏感性较强的管件进行焊接处理,导致管件损坏。
1.2偏位
给排水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未提出设计布置上的不合理地方或者管道安装偏位,导致个别排水管道没有贴着墙面,而是占用了房间一定的空间,这为后续的房间的布置带来了困难,影响了美观;为了美观着想,给排水管一般都要进行二次包装隐蔽起来,那么检查口设置的位置就很关键,很多时候给排水管道出现问题,而找不到检查口的位置,导致出现维修困难的问题。
1.3管道堵塞
在出现管道堵塞质量问题时,会对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造成影响。现阶段,管道堵塞问题主要分为两类,分别为慢性堵塞与异物堵塞。其中慢性堵塞指在给排水管道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内部流体物质逐渐附着在管壁上,与管道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导致管道壁厚逐渐加大。在管道壁厚超过一定标准时,会出现管道堵塞问题。而异物堵塞指在管道中掉入异物,引发管道堵塞问题。管道堵塞问题主要原因包括以下方面。(1)施工人员未及时对管道内部进行清理,部分杂质遗留在管道内,并在后续管道调试、给排水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管道堵塞问题。(2)施工人员操作错误,在管道内掉入各类异物,如各类小型施工工具。(3)所安装排水管道直径过小,部分杂物无法通过管道,在给排水工程使用期间频繁出现管道堵塞问题。同时,在管道结构布置不合理时,也将提高管道堵塞问题的出现率。(4)杂物未得到及时清除,卡死在管道S弯处,提高管道疏通难度。
2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策略探讨
2.1完善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设计方案
①建筑施工单位不仅要给予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方案设计充分的重视,而且要在实际技术方案设计中加大管理力度,提升各个施工主体的协作能力。
比如在设计前,组织给排水施工技术方案设计的技术负责人,开展初步的技术研讨,明确给排水施工技术设计所需要把控的重点和难点,进而实现针对性解决。后期协同设计时,将各个施工主体的设计方案组合,展示同一张图纸上,以此更加清晰明确的判定设计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②PDCA循环管理模式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可以对施工设计方案进行检查与排查,其所遵循的规划、执行、查核与行动流程,确保施工目标达成,并促进施工品质得到改善。因此,建筑给排水施工在开展施工技术方案设计时,可以引入PDCA循环管理模式,以此提升技术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2.2加强工程监督体系的完善
首先,要对工程监督体系予以不断完善,严格规范和约束所有施工成本,不断提高工作的控制效果,避免监管力度不足现象的出现。在实际工作中,应注重相关监督体系的完善,合理化控制施工质量,如果规范性不足,极容易为后期问题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从而影响到实际操作质量。在各项工作实施过程中,应将标准性约束力度提升上来,并与相关监督体系配合,以更好地控制工作质量。如果监督体系的配合力度缺失,很难保证所有技术操作成果和质量。
2.3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建筑物给排水工程的相关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安全作业规章制度。同时,还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施工安全教育,定期开展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并建立起一套系统、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对于施工现场较为危险的区域,应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做好相应安全措施。
2.4加强施工管理
加强给排水工程隐蔽工程质量验收,对于直埋在结构或者地底下、有保温要求、暗敷于吊顶、管井、沟槽或者不进人的设备层等管道,在隐蔽之前应做好质量验收工作,对于管道的位置、坡度、标高、管道的垂直和水平间距、管道接头形式和接头质量、套管的尺寸和材质、管道支架的尺寸、材质与固定形式、管道变径位置、保温层的做法等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应详细记录,确保如实反映工程实际情况。给水管道安装完成后,应按照要求进行水压试验,室内给水管从进户管进行灌水,排气则从支管泄水口进行,室外给水管则从阀门井中的泄水管进行灌水,排气则从室内管道泄水口进行,等水灌满后进行将管道上的阀门全部关闭,接着进行打压试验。鉴于本工程给水管道的压力存在高低压,室内消火栓管压力要求不同,应加大对管道打压压力检查力度,打压压力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没有说明,则打压压力≥0.6MPa且1.5倍的工作压力。排水管道在隐蔽之前应做灌水试验,灌水高度应大于底层地面高程或者底层卫生洁具的上边缘,灌满水后等待15min,接着再灌满继续观察5min,排水管道无渗漏和观测液面没有下降则判定为合格;排水管道还应分区段分层对排水系统全数进行通水试验,排水通畅和无堵塞无渗漏判定为合格;排水主管包括水平干管和主立管都应进行通球试验,通球选用塑料球、木球或者皮球,球的直径≥2/3的管道直径,将通球的一端系好绳子,然后从最高楼层的排水主管放入,通球从排水管的排水口掉出,通球率为100%,则可以判定试验合格。给水管道在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冲洗与消毒,使得所通过的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的标准。
结语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在保障人们生活品质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不合理,相关操作没有按照规定要求进行,造成排水管道老化速度快、室内臭味回流等问题,给人们正常生活带来了较大困扰。当下,建筑给排水在确保施工质量、材料稳定性的同时,也要注重建设的美观与节能,引入新技术、新材料,推动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永妮.浅析建筑给排水工程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中国设备工程,2018(20):167-168.
[2]毋丹丹.建筑工程给水排水施工技术要点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19,17(8):394.
[3]李永妮.浅析建筑给排水工程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中
国设备工程,2018(20):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