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涌
大庆市自然资源局城市规划监察支队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的高速发展,宜居性成为考量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老城区作为城市最具活力的区域,未来发展应致力于环境品质和人文魅力的提升。本文从控规的角度,分析了控规在提升老城区品质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如何利用控规来提升老城区宜居品质的建议。
关键词:控规;老城区;提升品质
引言
老城区历史悠久,拥有独特的格局和历史风貌,往往积聚了一座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精华,成为城市多样性空间与风貌特色最为重要的最具代表性的地区,是城市中不可复制的宝贵财富。但是,现实的压力是很多历史地区承载着落后的产业业态、空间聚落关系和相对封闭的人口社会关系,制约着城市功能的优化和城市风貌的提升。此外,由于利益博弈、物权保护和社会保障等诸多经济社会因素,文化保护压力重重,更不乏因大拆大改而导致的历史记忆和原有空间活力的丧失。因此,如何协调保护与更新、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关系,将资源保护、文化传承与现代产业发展、空间特色塑造有机结合,是老城区人文品质提升、活力重振的重要内容。
控规作为确定地块建设条件和实施管理的依据,应积极应对老城区发展所面临的压力与矛盾,以共治理、细管控的途径达成共识,实现老城区产业、空间、文化和环境综合发展的目标。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我国规划许可和建设管理的法定依据,对于老城区未来的发展,特别是功能完善、公共空间塑造和特色提升、活力激发等方面仍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控规作为法定规划,是行政许可和建设项目合法性判定的依据,国有土地出让前,必须依据控规提出规划设计条件,并纳入土地出让合同,也就是说相关建设要求都要通过控规来具体落实。老城区的用地性质调整、公共设施增补、空间形态优化及建成环境改善等一系列更新改造活动,都要通过控规的法定途径予以实施,因此控规对于老城区综合品质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控规通过建立“一张图”管理体系,成为协调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设计和规划实施管理的平台。老城区更新发展涉及的内容和利益广泛,面临政府、部门、市场和个体等多元化的权益诉求,需要通过广泛的公众参与和沟通协调,最终整合进控规“一张图”管理体系,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元目标,因此控规也是老城区综合品质提升的重要抓手。
最后,控规是城市设计实施的载体,而城市设计是提升空间品质、塑造空间特色和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2017年颁布的《城市设计管理办法》明确提出:“重点地区城市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应当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并落实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相关指标中。”老城区的发展重在提升宜居品质,而城市设计对于空间形态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及风貌特色塑造的作用最为明显。
通过控规和城市设计的有机结合,提炼能够约束空间秩序和提升品质保障的关键性要素,并融入控规指标体系中,对老城区的整体形态、公共空间、历史风貌保护和生态环境景观等公共领域进行重点导控,是实现城市设计理念、提升城市空间品质的重要途径。
二、因为老城区用地基本建成,所以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首要任务是满足功能需求、优化发展环境,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进行针对性的优化更新,编制控规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巧用低效用地,优化功能空间。老城区虽普遍经历过持续的、大规模的更新改造,但土地低效利用问题依然存在。规划首先需要研究低效用地的评价体系,在挖掘梳理低效用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低效用地的特点,研究不同类型、不同区位、不同规模和不同形态的地块更新策略,通过 微干预方式优化调整减少对原有空间肌理的冲击,最大程度地发挥土地价值。其次结合老城区功能定位,明确需要重点发展提升的功能及逐步疏散的功能,进行用地优化。老城区用地更新应以促进功能品质和活力提升为导向,包括以创新创业为主导的产业升级策略,以民生保障为重点的社会服务体系提升策略,以历史传承为特色的文化提升策略,以公园绿地和开放空间系统织补为手段的环境提升策略。最后需要合理控制居住用地和大型公共设施建设,引导人口向新区疏散,为老城区品质提升腾出空间。
2、聚焦短板,完善公共配套。由于历史原因,老城区区级以上公共设施总体较为充裕,而社区配套一般严重滞后,基础教育、养老服务等设施也因人口增长和结构变化而普遍供给不足。因此,老城区的公共服务优化需要聚焦短板,结合城市实际情况,重点研究社区服务、基础教育和养老设施等配建标准,对照标准采取多元化方式定位定量补足完善,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社区生活网络体系,增强社区归属感和活力。
3、以人为本,提升交通和基础设施供给水平。老城区普遍存在道路设施供给不足、停车难与慢行系统便捷度低的问题,未来发展要以构建“绿色交通”为指引,加强支路网络建设,增设街巷系统,完善公共交通、换乘设施和停车场等交通设施,改善微循环,打造慢生活地区。同时,应大力完善基础设施,融入海绵城市等新理念新要求,提升老城区公共安全水平。
4、加强整体形态与景观风貌控制。结合老城的历史发展和资源条件,加强对高度、界面和形态等空间要素的控制引导,彰显风貌特色。其中,高度是关乎老城区形态与风貌的最关键因素,迫于发展惯性,老城的高度控制往往面临巨大压力,需要综合分析历史文化保护、视廊控制、天际线塑造及交通支撑等因素,保护老城的历史格局和空间形态。
总而言之,老城区因其复杂性,规划管理需要改变传统控规“重指标、轻空间”的粗放模式,研究更加精细化的空间管理方式。这就需要展开更加深入、更具针对性的规划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控规成果,对接规划管理。空间资源精细化管控是未来的趋势,故应通过建立更加精细的空间控制体系,引导老城区在更新改造中处理好风貌特色延续、历史文化传承和低碳绿色发展等问题,保障城市空间高品质建设。
参考文献:
[1]罗翔.从城市更新到城市复兴[J].规划师.2013(5)
[2]苏茜茜.控制性详细规划精细化管理实践与思考[J].规划师.2017(4)
[3]段进,季松.问题导向型总体城市设计方法研究[J].城市规划,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