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国库资金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6期   作者:旷小宇1 汪丁2
[导读] 当前一段时期,我国基层央行的国库管理仍然存在一定的资金风险,本文研究以加强自身风险防控能力建设为出发点,深入探讨了基层国库资金风险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旷小宇1   汪丁2
        重庆市奉节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重庆市  奉节县    404600
        摘要:当前一段时期,我国基层央行的国库管理仍然存在一定的资金风险,本文研究以加强自身风险防控能力建设为出发点,深入探讨了基层国库资金风险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字: 国库资金,风险成因,防范措施
        
        近年来我国支付信息系统逐渐完善,小额信贷业务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在基层央行国库中心支付管理业务不断创新的大背景下,国库资金管理的模式逐渐由分散转为集中。这一过程伴随着基层央行国库中心结算模式的重大变化,同时也代表着国库资金集约化应用程度的不断提升,基层国库资金的风险呈现出新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对基层国库资金风险的防范要求也逐步提升。
1 国库资金风险防范的重要意义
        在新形势下加强国库资金风险防控能力,是在国库内控制度体系下有效防范国库资金系统性风险的重要举措,加强资金风险防范能力,能够保证国库集中核算资金的安全。从这一角度分析,建立和完善国库内控管理制度,有效防范和化解国库资金的系统性风险,对于提升基层央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运转效率,实现我国财政和国库的持续健康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我国基层国库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防范和化解国库结构性的资金风险,提升国库资金的管理能力。在国库资金管理制度的框架下,分析和研究国库资金存在的系统性风险,围绕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完善的最终目标,落实基层国库各项业务制度。
        基层国库业务内部控制机制的原则,包括岗位自控,系统管控,部门互控,以及综合信息化监控等,应实现跨部门的业务种类管理,完善制度管理的操作流程,并匹配相应的规章制度,填补我国基层国库资金管理的制度空白。与此同时,应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国库资金管理部门的相应责任,使其在日常的国库资金管理业务中,发挥防范国库资金风险的基本职能,切实提升国库资金风险防范能力。
2 基层国库资金风险的成因及表现形式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国库资金的流动性风险包括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过程中,各类因素可能导致国库资金受到损失的风险。上述因素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在新时期,基于基层国库资金风险管理的流程,从资金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管理技术及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基层国库资金风险的成因,并针对性地开展防范能力提升建设。
2.1 基层国库资金管理的制度性风险
        (1)基层国库资金管理制度存在漏洞。随着财税管理体制的改革,集约化业务管理系统,逐渐优化和完善,基层国库资金管理也基本实现了信息提取,统计分析,会计核算的自动化衔接。资金及业务流程的自动化,是会计核算管理方式上的重大突破,这也导致原有的内控风险管理制度,风险识别点及控制措施,与现有业务结构不相符,造成了新的风险点,在国库业务执行过程中遗留了风险发生的空隙。
        (2)现有规章制度无法覆盖全部的风险点。现行的基层国库资金风险管理制度与相应法律,制定时间和出台的背景各不相同,个别规章制度与业务部门存在矛盾,导致资金管理制度难以识别和发现所有的风险点,直接影响了基层国库资金安全,导致资金风险。
        在国库资金集中支付账户原则指导下,需要由代理银行先行支付,最终由人民银行进行清算。但是按照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则不能由代理银行先行垫款,在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引发集中支付代理商和基层国库之间的不规范操作,进而影响集中支付系统的资金安全。
        (3)人员风险。按照目前我国基层央行普遍缺乏国库专职人员的配置,业务操作多以会计、财务人员跨岗兼职为主,一人多岗多职的现象十分普遍,无法很好地满足基层央行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岗位设置的基本业务管理要求,国库岗位业务管理制度的安全和可操作性难以落实到位。


2.2 基层国库业务管理风险
        在国库会计集中核算系统使用之后,基本满足了国库业务的联网跨区域协作,会计核算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也仍暴露出以下的管理风险。
        (1)国库业务系统内部制约不完善。在新版国库系统的业务参数设置和系统协作中,仍然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不同业务管理员难以实时处理系统信息的比对,大量人工操作难以避免,不同系统之间的融合性有待提升。
        (2)新版系统管理员权限过大。新版系统的管理员权限包括随时添加业务操作员,同时管理员可兼任业务操作员的部分职能,存在资金风险。与此同时,在新旧版本切换过程中,备用系统和升级系统的操作环境不一致,存在数据丢失的风险隐患。
2.3 集中支付清算风险
        我国大部分省份的基层国库资金已由中国人民银行直接管理,建立起的国库对资金的集中拨付与管理制度。但是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县,乡两级实际资金使用与财政调拨不一致的情况,在代理银行清算时,国库资金存在头寸不足或余额不足风险。
3 提升基层国库资金风险防范能力对策建议
3.1 统一业务流成健全管理制度
        首先,在财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库资金的核算手段和内控手段有了较大变化,基层国库资金管理单位应依据新的变化和新的业务需求,完善和修订现有的配套业务管理制度,与国库内控制度做好衔接,积极应对基层国库业务发展的需求。其次,建立统一规范的基层国库资金使用流程,规范国库资金内控管理制度,切实发挥好国库资金风险防控制度保障国库资金安全的作用,进一步明确相关方的责任,贯彻落实国库资金的监督管理权利。最后,还应针对异常资金业务制定相应的应急管理预案,以避免在突发情况下国库资金遭受损失,保障会计核算的顺利有序开展。
3.2 加强内部控制,落实责任
        在基层国库资金管理中,加强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是防范资金风险,保障资金安全的重要举措。央行的基层国库管理部门应针对业务流程,从需求出发,细化基层国库工作的具体任务和目标,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建立风险防控目标责任制度。以风险防控奖惩制度为抓手,切实提升风险易发岗位和易发环节的管理能力和控制能力,建立和完善内部监督控制制约管理制度,实现部门间的相互约束,加强国库资金风险的事前预测,事中管理和事后监督,保障各项制度和法规落实到位。
3.3 拓展合作渠道,建立综合防范体系
        现阶段我国信息创新支付业务和国库支付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国库资金风险的内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了有效控制国库资金风险点,保障资金安全,应加强财政、税务和银行的沟通协调,共同构筑风险防控管理体系。首先,应贯彻落实财政资金由政府预算,并按照使用单位的用款计划和进度进行支付的管理流程;其次,细化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流程和,有机协调集中支付或县级财政直接支付之间的关系。最后,严格资金管理计划,及时向国库部门和代理银行部门报备资金需求,实现国库资金清算支付的闭环管理。
3.4 加强网络环境建设,提升国库资金网络安全
        基层国库资金管理部门应基于自身业务流程,构建功能更加完备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制定和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办法,控制技术因素和人为因素导致的国库资金网络安全风险。同时,依据电子信息化安全防范规范,加强国库会计业务,避免网络黑客和网络病毒侵入国库资金管理系统。最后,应建立容灾备份系统,保证在基层国库电子化系统受到不可控制不可逆转的损害时,能够第一时间切换到备用系统,降低系统风险,保障资金业务的有序进行。
4 结语
        基层国库资金风险防范是控制我国金融系统风险的重点问题之一,为有效识别和防范基层国库的资金风险,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升基层国库工作人员的有能力,完善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法律制度,保障基层国库职能的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 张玉霞. 对基层人民银行国库资金风险成因的分析与防范的对策[J]. 甘肃金融, 1999(11):31-27.
[2] 陈然. 基层国库资金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J]. 黑龙江金融, 2020, No.498(08):43-45.
[3] 雷海珍. 防范基层国库资金风险思考[J]. 青海金融, 2008, 11(11):54-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