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民用航空飞机维修的过程控制 丁有俊

发表时间:2021/3/1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8期   作者:丁有俊
[导读] 摘要:我国民用航空市场的竞争日渐激烈,而且呈现出动态的竞争模式,相关市场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导致我国所有的航空公司必须要面对诸多挑战。
        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  200335
        摘要:我国民用航空市场的竞争日渐激烈,而且呈现出动态的竞争模式,相关市场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导致我国所有的航空公司必须要面对诸多挑战。当前我国航空公司的飞机维修水平越来越高,关于维修民用航空飞机的具体制度也逐步得到确立,但是在维修过程中,仍旧需要人们进行控制,从而有效推动我国民用航空飞机的质量发展。
        关键词:民用航空飞机;维修;过程控制
        1加强民用航空飞机维修过程控制的意义
        1.1保障了民用航空飞机维修的质量
        对于民用航空飞机的维修过程进行全程的监管,可以有效地保证其维修的质量,进而促进我国民用航空飞机的安全使用,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民用航空飞机的维修一般包括这几个方面:前期准备阶段的生产计划,生产中的各种零部件的合理安装,拆卸检查,后期的各类养护。
        对于整个维修过程进行监管控制,一方面是对于相关的操作技术的控制,另一方面是对于工作人员的监管,确保技术的合规操作,发现不合理的操作,及时的进行处理,可以有效地保证民用航空飞机维修的质量。
        1.2降低民用航空飞机维修的成本
        通过对于民用航空飞机维修的过程进行全程的监管,可以避免在维修过程中人为因素造成的资源浪费。民用航空飞机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维修的过程会非常的复杂,需要专业的技术和严谨的态度,而且飞机的维修材料都比较高昂,在精细部件的拆除、分解过程中,细微的失误都会造成零部件的损伤,而影响飞机维修的整体质量和安全。维修的质量不合格,不能够通过检查环节,再将飞机二次入场维修,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无论从财力和人力的方面来说,都加大了航空企业的成本,不利于航空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1.3提高民用航空飞机维修的效率
        在目前我国民用航空飞机维修的过程中,由于技术和管理的问题,维修的效率普遍不高。比如在具体的飞机维修过程中存在过渡维修的现象,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加重了维修的成本,而且使得民用航空飞机维修的时间延长,降低了维修的效率。因此加强对于民航飞机的维修过程的监督和控制,有利于防止维修过程中的不合规操作,提升飞机维修的效率,进而提升航空企业的经济效益。
        2加强民用航空飞机维修过程控制的具体策略
        2.1合理运用分级监管模式
        由于民用航空飞机的维修过程的复杂性,因此,对于维修过程的监管,必须运用大量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技术手段。人们可以采取分层次的管理模式,根据我国现有的民航飞机分布板块,以及监管的重要程度,分配不同数量、不同类别的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的管理。除此之外,在分层次的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到一点,也就是民用航空飞机的维修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参与,因此,在维修过程中,不同的管理人员必须开展有效的沟通,合作分析维修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2.2掌握关键点的管理
        在对民用航空飞机开展维修工作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很多方面,如果脱离实际情况,要求管理人员对所有方面进行管理,会导致管理人员因为精力不足,无法管理到位,管理效率无法得到保证。因此,必须在管理工作进行时,妥善掌握工作的关键点。管理人员可以先将民用航空飞机的维修过程划分为很多个“点”,然后在所有的“点”当中寻找最关键的部分,然后再安排工作人员开展相应的工作。在控制所有关键点的过程中,必须对控制工作的质量进行强化,同时开展深入管控,保证管理工作的面面俱到。


        2.3严格控制维修人员的综合能力
        要想从根源对民用航空飞机的维修安全和质量进行保证,就必须不断加强对维修人员的控制。对维修人员的操作流程进行严格的监管,要求所有维修人员按照技术标准进行维修和养护,如果维修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操作疏漏、操作违规、过度维修等情况,必须进行处罚。不仅如此,还要严格控制维修人员的综合能力,在开展民用航空飞机的维修工作时,必须安排综合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尤其是个别关键的控制位置,必须安排专业出身的工作人员进行维修工作。维修过程不仅要遵守规章制度,更要按照操作规范开展,这样做才能顺利完成维修工作。必须管理和监督所有维修人员在工作当中的态度,民用航空飞机的运行,直接和我国人民群众的出行以及生命财产安全挂钩,一旦出现意外事故,将会导致十分巨大的损失。在维修的过程中,维修人员的态度必须一丝不苟,具备强烈的责任心,耐心地将全部维修工作顺利完成。
        2.4完善控制制度
        要想真正控制民用航空飞机的维修工作,必须出台一系列相关控制制度,并且根据时代发展,而不断进行完善。人们必须规范维修相关的具体制度,抓住飞机维修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关键点,制定不同的维修制度,保证维修过程的规范性。管理控制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清楚自身肩负的责任,因此,必须制定清晰明确的管理工作要求,以及具体内容,并且要求所有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员按照规章制度工作,以避免管理不足和过度管理两种不良现象出现。
        2.5加强控制管理力度
        当前,在我国所有的民用航空公司内部,相对完善的规章制度已经形成,从而保障民用航空飞机的维修工作的开展顺利,并且已经形成先进的维修方法和流程。但是在实际的维修工作中,工作人员往往不重视控制管理,导致维修工作经常变得“随心所欲”,控制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维修质量得不到保证。航空公司必须重视控制管理工作的开展,不断加大控制管理工作的力度,在公司内部出台相应的奖惩机制,将维修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工作人员身上,及时发现并且纠正维修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果有工作人员屡次犯错、态度消极,公司必须开除。民用航空飞机的维修工作,不可以敷衍潦草、马马虎虎,因此对于工作人员的思想培训,也是十分必要的。
        2.6建立相应的维修数据库
        航空公司在控制和监管民用航空飞机维修过程时,应当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一个和维修相关的大型数据库,准确记录在维修过程中,出现的所有故障的内容、时间、发生故障的原因等,然后对故障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制定出科学高效的维修策略。维修相关的大型数据库的建立,既可以促进维修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可以对维修数据进行保存与记录,帮助工作人员总结工作经验,避免在以后的工作中犯同样的错误。
        2.7动态化的控制模式
        民航飞机的维修是一项技术含量非常高的任务,在对其进行管理控制的过程中,应用动态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提升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除了上述所说的分级管理和维修数据库的建立之外。还应该制定一套动态化的检查维修程序,在维修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故障内容选择不同的技术进行维修处理,在维修完成后的检查验收阶段,也要从该技术的层面出发进行维修成果的检查,以提升维修的质量和效率。另外,对于整个维修过程的控制,还要对于人员的控制、相关制度规范的完善等多个当面入手,使得对于维修过程的控制是多角度、全方位的。
        结语
        加强民航飞机维修的过程控制,对于民航飞机的飞行安全至关重要,民航企业必须提高重视,应用分级管理、建立维修数据库等方法,并且加强对于维修人员综合能力的管理,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实施责任到人。对于维修过程实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管理控制,及时发现维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的解决处理,以确保维修的安全和质量,进而保障人们出行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唐,李迪.飞机维修工程为民航发展保驾护航[J].航空维修与工程,2018(09):36-38.
        [2]张惠勤.民航飞机维修业的现状与发展[J].航空制造技术,2013(21):38-40.
        [3]郭树元,胡韫频,陈伟.论航空维修中的工程与工程管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9):67-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