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伟
淄博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与设备管理协会 山东 淄博 255000
摘要: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社会背景下,装配式建筑具有“四节一环保”的优点得到全面推广。由于装配式建筑构件的生产、运输和现场装配等多维空间作业,而其特征和施工特点决定对于装配式建筑建设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风险评价复杂程度高,且风险易叠加。因此,开展装配式建筑质量风险评价研究具有其重要性。分析装配式建筑质量风险管理特点,引入熵权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风险评价模型。为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将其应用于具体项目中,为装配式建筑安全质量风险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熵权法;模糊评价
1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风险管理
1.1装配式建筑质量
目前,对传统建筑项目的质量主要在于建筑产品是否能够满足人们使用与居住的要求,但装配式建筑不但需要关注对建筑产品使用和居住的要求,还要重点关心对其生产的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的质量。当前,关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质量风险主要体现在建筑产品的品质性能、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品质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实用性。建筑实物结构稳定可靠,完善基础设施,可以满足适用性的建筑即被定义为建筑产品质量。生产过程质量指在装配式建筑制作时,确保人员安全、项目进度、环境影响范围等要求[1]。
1.2质量风险的形成
由于装配式建筑施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所以依据工程通常的分析分级,将装配式建分为三部分,即施工准备阶段、现场施工阶段及施工结束阶段。准备阶段主要风险包含了构配件产品信息完整度、构件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等;施工中主要是人员的操作不当引起的风险;具体技术交底不到位,临时支撑不牢靠等;施工后指的是验收阶段,如连接交点的检验;检查隐蔽项目质量等。
1.3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风险因素分析
采用因果分析法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风险,按施工准备阶段,现场施工阶段,施工结束阶段3个阶段进行风险因素分析[2]。
1.3.1施工准备阶段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风险主要是在设计施工图纸的设计方和工厂制造构件中的隐患,而在预制生产方面,关注于原材料及生产技术工艺。
(1)设计深度风险。进行装配式建筑设计时,加强各人员间沟通配合,了解彼此的设计目的及要求。尤其结构设计方面更要上心,由于拆分关键节点将会导致设计内容的增多,同时生产厂商沟通交流较少,将引起成品不符设计要求的问题。
(2)设计化程度风险。由于我国的装配式建设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各项规范不够完整,厂家对构件进行制造时,其采用的标准可能不同,导致产品存在质量差异。
(3)原材料质量风险。厂商制作的钢筋、水泥等材料,受进货影响大。砼的配合比也会影响最终构件质量[3]。
(4)构件尺寸风险。模板在构件制作过程对于其尺寸影响较大,模板质量不合格的话,会影响构件成品外观,影响构件的安装和安全,增加不必要的费用,甚至可能无法安装。
(5)砼浇筑振捣不充分。浇筑构件时需要进行振捣,特别大体积混凝土构件更是要重点小心,由于多数为人工方式进行振捣,故混凝土质量受其工人的人为因素影响,振捣不均匀会使得强度达不到预期。
(6)钢筋制作风险。工厂在生产构件时,人员操作影响钢筋下料尺寸、彼此间的焊扎、间距等无法达到要求,极大影响构件的受力能力和质量。
(7)预埋风险。预埋件的尺寸和放置是否准确,会对现场安装与施工产生影响。可能造成建设过程中的质量隐患。
1.3.2现场施工阶段
装配式建筑的关键核心是施工过程,而面对复杂多样的建筑构件种类,大量不确定性因素都会出现在现场施工这一阶段。(1)运输措施不当风险。
构配件运输中未采用正当措施与恰当的工具导致构件损伤。
(2)施工现场构配件保护不到位。工程项目地不满足堆放构配件的要求等外界因素或其他构配件堆放分类不科学等人为因素的构件均将影响到构配件保护作业,从而导致构件损伤。
(3)构件吊装风险。对于起吊设备高度及重量较大,部分构件造型复杂,对起吊和安装都有更高的要求,这将对工程建设和施工过程造成隐患。
(4)现场构件安装支撑风险。项目地通常为保障施工中安全,减少构件形变,通常会在节点浇筑之前搭建临时支架,但支架的牢固与否就成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5)交接处钢筋连接或锚固风险。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由于工人原因;检查没有到位使各个构件间连接部分不牢固,使得节点薄弱,造成承载力变化。
(6)构件定位风险。在安装构件的过程中其位置及连接处,可能因为尺寸差异或吊装方式差异而使得定位困难,无法安装到位,仪器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难度。
(7)技术人员风险。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的匮乏;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不能按照预期实现而导致的风险。
1.3.3施工完成阶段
施工完成阶段最主要的任务为验收竣工的建筑产品,而整理和验收项目相关的技术资料文件为竣工验收的最主要部分。
(1)完成品的保护风险。交叉作业在施工过程中能由于技术人员交底不清、项目组织不到位或作业工序搭接发生错误,导致工程结构在已完成时可能存在成平开挖、破坏等,而影响结构质量。
(2)验收工作风险。验收时遗漏需检验的部位。而且由于抽检样本的数量要求限制以及抽取时的随机性,均可能将不合格判定为合格,更有可能出现未检出不合格的风险问题。
(3)资料真实性风险。由于原始的数据资料、验收记录等相关工程资料其真实问题出现的风险,由于造假导致验收过程存在质量隐患。
2装配式建筑的风险评价
2.1熵权法和模糊评价法
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由相互影响的多重风险构成,且在实际施工中各风险因素难以识别,人为影响较大。各风险因素之间关系较模糊,各因素对质量的影响是动态变化,无法精准确定影响程度。本文将采取熵权法与模糊评价结合方法进行分析。运用熵对系统的无序程度来进行度量,从而达到有效程度赋值。模糊评价法在多重风险因素情况下,用模糊计算对其状态和演变过程进行判断,通过解析相关数据和整合得到定量指标。两种方法相结合可分析评价具体结果,提高准确率。
通过对装配式建筑建设施工质量风险管理特性的分析,发现大多数风险表现较为隐晦、模糊。
同时干扰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风险因素多,且彼此之间相互联系。本文选用熵权法与模糊评价法构建装配式建筑质量风险管理评价模型,主观与客观结合、定性与定量共同作用,确定风险因素的影响范围及等级。采用熵权法进行数值化分析进行风险因素归类,结合模糊分析进行修正,使其更为客观。
2.2评价模型构建
2.2.1建立指标体系
根据装配式建筑施工特点,确定装配式建筑建设过程中影响质量的风险因素。按施工过程划分三个阶段,根据建立起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其分为3个层级,施工准备阶段风险、施工管理阶段风险与施工完成阶段风险。
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影响因素多,风险造成后果一般比较严重,因此必须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为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提供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丁彦,田元福.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风险评价研究[J].建筑经济,2019,40(09):80-84.
[2]任楚轩.基于直觉模糊集理论的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风险评估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8.
[3]王俊森.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风险管理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