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年级文言文教学策略举隅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2期   作者:袁丽芳
[导读] 学习文言文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袁丽芳
         成都市新都区蚕丛路小学校     610504
         摘要:学习文言文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无论是哪个版本的语文教科书都会把文言文纳入其中,特别是部编版的语文教课书更是从三年级就开始涉及到文言文的学习。在日常教学中,根据自己课堂和观摩其他文言文课堂收集整理了问题,并通过学习和探究找到适合年级学生特点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部编版    文言文  策略
         学习文言文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无论是哪个版本的语文教科书都会把文言文纳入其中,特别是部编版的语文教课书更是从三年级就开始涉及到文言文的学习。
         通过对老师和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面对文言文教学我们现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更好的完成文言文的教学任务。
         在日常教学中,根据自己所处年级和观摩其他文言文课堂收集整理了问题,并通过学习和探究找到适合高年级学生特点的教学策略。
一、“寻根”——探索文言文教学的意义
    很多人都会认为文言文离我们很远,除了书本和考试基本上涉及的很少,所以没必要花太多精力和时间去学习和了解。特别是许多一线教师受此种观念的影响导致其文言文教学大多停留在疏通字词,讲解语法的层面,导致课堂效率低下。究其原因是大家没有很好地认识文言文的价值,所以弄明白文言文的价值尤为重要。
         以文言文为根,扎实语文学习能力。学习文言文,不但要让学生能读懂浅易文言文,获得初步读懂文言文的能力。还要使他们通过文言文学习,提高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领会其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开阔胸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二、“问源”——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进行教学探究前,我收集和准备了大量的问题,并对收集的问题进行归类,发现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不到位
         课程标准里对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显易懂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而大部分的教师在教学中主动放弃教学大纲要求的目标任务,把教学目标放在诵读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可以翻译并背诵上。忽视了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只注重文言文的诵读、译文、背诵,一切以考试为出发点,教学被简单化为应试的一种手段,忽视了文言文学习能力和读写能力的进一步深化和教学的拓展和延伸,从而导致文言文的教学效果不佳。
(二)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教师应该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上做足工作。而在许多的文言文课堂上,教师注重给学生灌输重点词句段,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内容严重不平衡。
         教师讲的多,学生学的少,出现了老师很卖力,学生依旧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

有甚者把古诗词的教学模式照搬到文言文的教学上来,按照固定的模式,一步一步带着学生梳理重难点,使课堂教学沉闷,毫无生气,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重视文本的教学忽视课外拓展
         文言文教学课外拓展和延伸不足是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教学中多数教师只注重课文内容的学习和讲解,忽视了文言文经典篇目阅读和学习,使文言文教学变得枯燥无味,毫无生气。没有课外文言文材料的拓展和延伸,学生就无法广泛的学习和了解文言文,感知文言文的魅力,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提升自身学习文言文的水平了。
三、“求实”——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
         我们常说“教无定法”,只要用心去探索,我们一定会找到适合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方法。
         (一)“多元”——关注学生学习力的培养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呈现出差异化发展的状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相信学生的潜力。
         老师可以通过激趣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欣赏短视频、探秘历史人物和事件、有趣的图片或者文字资料等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还课堂给学生,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最大程度的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情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让学生充分发挥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同时,在课堂学习中中,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促使他们把自信心变成学习的内驱力,这些也是传统文言文课堂无法比拟的优点。
         (二)“重培”——重视课外文言文的拓展
         针对许多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只注重教科书上文本的教学,而忽视课外拓展的阅读和学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学习能力来筛选出适合相应年级的拓展阅读,通过有效的课外延伸拓展,大量阅读和了解文言文,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自身的语文学科素养。
         (三)“思变”——注重自我能力的提升
         教师是文化的教育者和传播者,作为学生的指导者、陪伴者,我们要不断提升我们的知识水平,重视传统文化的熏陶,夯实自身的文化底蕴。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更新的时代,作为教师也需要我们不但要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更要不断完善学科知识素养,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加强自我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保证有源源不断的新知教授给学生,同时注重学生遇到的问题和成长的内在需求。
         我们应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课程标准,立足学情研读教材,针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梳理相应的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体会到文言文带给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在学习中积累语言,拓宽视野,培养真性情,让文言文的魅力尽情绽放在学生心中!
参考文献:
[1]曹秋华.部编本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探讨[C]. 济南,2020.
[2]董苓苓.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高校学习方法[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