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妍
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土地资源越来越有限,精细规划变得非常重要,而庞大多元的数据为新时期城市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特别是决策理念的创新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随着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属性逐渐明朗化及我国公民参与城市规划的意识逐步觉醒,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将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大数据时代,规划师有更多渠道去了解人的时空行为及其规划诉求,这将给规划方式方法带来巨大转变。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公众参与;城市规划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理论和方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工作方法和思维路径,成为各学科的关注对象。城市规划作为综合性学科,更需要对新知识、新数据、新技术保有敏感性。因此在数字化背景下及城市规划体系转型的时期,城市规划者应改进依据少量样本数据进行规划评估、决策、编制、管理的传统方法,要认识到大数据的价值,积极探索大数据的运用途径、使用手段,使城市规划成果更加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与前瞻性。
1大数据概述
维基百科将其定义为“无法用现有的软件工具提取、存储、搜索、共享、分析和处理的海量的、复杂的数据集合”。从城市规划角度而言,大数据具有海量、多源、时空数据的显著特征。
2公众参与
既然为实现公众利益,规划程序必须是公平、公正的,“公众参与”必不可少。有学者指出要实现公众利益必须让公众有权利发声,而且应制定一个让他们发声的机制。在规划领域,这个机制就是公众参与。规划中现行的公众参与形式很多,例如问卷调查、规划公示、公开听证会等。不同的公众参与的形式,能回馈给决策者的公众意见的丰度和广度是不同的,且能对决策造成的影响力也不一样。安斯坦(Arnstein)提出了著名的公众参与阶梯理论,将公众参与分为三个层级,八种类型,其中只有公民控制、权力转移和合作被认为是有效的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否有效判别因素有三:一是公众有平台和场合表达诉求;二是决策者能够获取足够信息;三是决策者的权力限制或转移,或者让公众成为决策者。而规划师作为公众与决策者之间的桥梁,构成了决策者的“沟通力”“理解力”“判断力”等,规划师以专业人员的身份参与了规划决策,他们能因为专业能力的培训,有较强的搜集、读懂、采纳公众意见的能力,有条件为决策者提供足够信息,从而直接影响公众参与的有效性,也就影响了规划在实现公众利益上的成功与否。
3大数据与公众参与式规划的融合
数据一直都是城市规划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资源,大数据与公众参与式规划的高度融合以社交媒体、移动数据设备和定位服务等最具代表性的新媒体技术应用为承载,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驱动公众以不同方式参与进来,表达其利益诉求,实现真正“自下而上”的微动力汇聚的“集成放大效应”。相对于传统的公众参与,大数据时代的公众参与在具备以上创新的同时还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是更为开放、自由,打破之前的面对面交流模式,提供网络平台,让民众能够畅所欲言。二是更为方便,可以不受时空约束,随时随地发表观点。
4城市规划及大数据时代现状分析
就现阶段我国各城市规划情况以及大数据整体状态来看,大数据的数据量比较大,但成分较为复杂,且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强。各类云计算数据处理模块对其进行相应分析处理之后,能够实现部分数据的共享,完成大数据的服务工作。随着大数据在各个行业领域中的不断渗透,对于互联网发展速度的加快以及相关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也是促进互联网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
由于城市的实际发展情况不同,城市规划类型也比较也有较大的差异,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达,城市规划中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了将智慧城市引入到城市规划之中,相应的管理者也在不断探索,现在时代发展下,城市规划的主要措施随着相关大数据理念的不断提升,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也有所助益。
4大数据时代下的城市规划策略
4.1加快信息接收及处理效率
传统城市规划及建设中每一个方案的制定均需经过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完成,主要因为其所使用的技术手段较为传统,需要通过较为复杂的方式对各类数据进行收集及处理,而大数据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规划的权威性及可操作性。在大数据环境影响下,快速对各类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减轻了整体的数据处理工作量以及缩短了相应的工作时间,能够更加实时和直观的了解到城市的规划所用数据情况,随时对所规划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考察和整理,以便及时进行城市规划的调整
4.2主动式的公众参与引导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传播、分析和处理速度已经大幅度提高,再加上各种新兴媒体的发展,城市规划也变得更加公开和透明化。网络为公众带来了便捷地参与渠道,再加上社会发展公民意识的觉醒,公众会越来越愿意参与到城市规划中来。同时,政府、规划部门也应该在这一方面积极行动起来,引导公众主动地参与到城市的建设中来。
4.3实现海量信息资源的分析
大数据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城市规划中信息的收集以及处理有明显的助益,就城市规划方面来讲,城市交通规划中如何掌握各城市地区的人流量情况,对于整体公交网络的布设和规划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传统公交刷卡为基础的数据分析,虽然能够实现一定的分析效果,但准确率较低,加上传统数据统计分析中所投入的人员力量比较大,规模较为复杂。因此,统计难度比较大,而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对各航空班次以及铁路班次数据进行全面挖掘,同时通过手机用户移动定位的方式,可以更加直观准确的了解各个城市之间的人流量活动情况,从而为相应的建设布局提供准确的参考。
4.4增强公众社会参与的合法性
依托大数据的优势,需要建立一套相对完善、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用于保障其合法性,其中需要明确参与权利、参与主体范围、参与途径等内容。参与权利方面明确规定公众在规划不同阶段具有建议、表决等权利;参与主体方面明确不同参与者的参与责任、参与阶段、参与内容划分;参与途径方面明确不同规划方案有效参与途径。通过参与机制合法确保公民的有效参与,让公民能真正接触到规划内容并有效发表自己利益诉求,同时也通过其监督政府规划部门规划方案的公众性。
结束语
大数据开创了社会发展的新纪元,为城市规划带来了巨大的增量价值,开启了城市规划的新纪元。但是大数据本身只是一种技术,只能作为城市规划的工具,真正的公众参与、科学规划还需要城市规划者的不懈努力,以开放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探索和钻研。城市规划要实现真正的公众参与,那么确保公众话语权能得到有效地保障与规划方式思路的真正转变才是其核心价值所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数据信息处理技术和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将开辟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1]张丽梅,王亚平.公众参与在中国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探索——基于CNKI/CSSCI文献的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7(06):126-136+145.
[2]李游山.概述大数据时代的城市规划设计[J].科学技术创新,2019(36):140-141.
[3]李凤仪,李方正.大数据在绿地规划设计中多尺度应用进展综述[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9,34(05):63-71.
[4]赵金磊.“大数据”与城市规划系统研究评述[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9:1081-1089.
[5]唐兵兵.公众参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实现路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07):97-98.